过渡期护理干预对腹膜透析出院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
2013-12-21卜志华刘丽周丽丽
卜志华 刘丽 周丽丽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肾内科二病房,黑龙江 哈尔滨150086)
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作为ESRD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已在国内外广泛开展。透析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腹膜透析有其特殊性,主要由患者在家中进行,所以,患者必须主动参与其治疗过程,对疾病进行自我管理。在应对疾病的过程中,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强弱、操作质量的高低及对治疗的依从性,直接影响透析效果和生活质量,因此,单靠住院期间对患者的短期培训是不够的。患者出院后信息中断,医生、护士不在身边,易造成患者院外治疗的不安与恐惧。过渡期护理是为确保病人出院后顺利转入另一医疗机构或是社区和家庭能够继续进行疾病所需的治疗和康复,是护士应用过渡期护理模式(Transitional care model,TCM)对病人所采取的一系列护理行为[1]。这一新的护理实践模式,为病人提供了由医院返回家庭、社会正常生活和工作的过渡期照顾,弥补了腹膜透析患者出院后获得康复信息困难和健康需求难以满足的不足,为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提供依据。本研究应用TCM对腹膜透析出院患者实行过渡期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1月~2011年4月在我科置管实施腹膜透析的患者43例,设为对照组,男26例,女17例,年龄33~69岁,平均年龄(44.3±14.6)岁,其中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16例,糖尿病肾病12例,慢性间质性肾炎8例,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4例,多囊肾3例;选择2011年7~12月在我科置管实施腹膜透析患者43例为观察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18~78岁,平均年龄(41.7±15.8)岁。其中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17例,糖尿病肾病10例,慢性间质性肾炎9例,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5例,多囊肾2例。入选标准:年龄在18周岁以上;透析时间大于3个月;能读懂问卷并愿意参加的患者。排除标准:有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者;有急性合并症(腹膜炎、急性心肌梗死等);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情程度、药物治疗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在入院时和出院前分别由腹透护士向患者口头讲解腹透的有关知识,并发给患者每人一本“居家腹透治疗手册”,指导患者自学。护士在每日更换液体的过程中,教会患者及家属换液操作,出院时护士再对患者强调居家透析的注意事项、并发症的预防及饮食控制等。
1.2.2 观察组
1.2.2.1 成立干预小组 科室选派专业的医生和资深护士成立腹透出院过渡期护理干预小组,培训小组成员,学习过渡期护理的理论模式和腹膜透析的相关知识。
1.2.2.2 评估及健康教育 由专科护士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追踪并详细了解和观察其透析和治疗情况,调查患者对腹膜透析液使用、腹膜透析操作、门诊复查、饮食控制、透析充分性评估等情况,结合患者出现的问题对其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强化教育,内容包括了解患者药物使用的情况,安全换液操作、出口处情况、血压、尿量、超滤量及水肿情况、饮食与睡眠情况,告知患者每半年做一次透析充分性评估。
1.2.2.3 随访
1.2.2.3.1 电话随访 每2周1次,每次5~15min。(1)询问患者近期的情况、掌握程度及执行情况;(2)对患者不易理解的内容跟进指导;(3)解答患者所提出疑问,给予合理的就诊或转诊建议等;(4)预约家庭访视时间。
1.2.2.3.2 家庭访视 患者出院后第1周进行1次家庭访视,以后每8周1次,患者自愿回科随访者可4周~8周1次。内容包括:(1)相关知识教育对腹膜透析环境、流程、注意事项、特殊情况处理、外出口护理、水平衡等对患者及家属语言讲解,示范操作,反复强化,使患者及家属准确全面地掌握腹膜透析相关知识,并针对患者的主要问题进行健康教育包括手卫生、严格无菌操作、作好透析记录、导管正确固定、按时复诊等;(2)心理社会方面行为干预:经常找患者谈心,进行心理疏导,消除负性情绪,鼓励患者,给予精神上的支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3)督促患者坚持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服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如庆大霉素等,不乱服中药,观察用药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定期复查血常规、血生化,并观察化验结果,保证充分透析;(4)控制食盐的摄入:患者每日食盐量应小于3g,以减少口渴感,不宜在餐馆就餐,避免含盐高的食物和调料,如腌制品、鸡精、味精等,可选用低钠盐;(5)认真做好出入量记录,不要漏记,尤其是零食、菜汤、水果、输液量和饮水量等,出量包括透析超滤量、尿量、呕吐量以及每日500~700ml的不显性失水量(随季节而变),保持患者每日总摄入量与出量大致相等,学会观察水肿,在短时间内体重明显增长,预示水负荷过多,顾应每日测体重并观察下肢、足部、眼睑、手、上肢以及腰骶部有无水肿;(6)导管出口处护理:检查腹膜透析置管出口处是否保持清洁干燥;是否妥善固定;有无牵拉;(7)腹膜透析液的更换情况操作前是否按要求洗手,戴口罩;是否避免穿紧身裤,是否勤换干净衣服、被褥;活动时是否注意透析短管的固定与防护,加热的方法是否妥当以及温度是否适宜;是否观察透析液出入情况及颜色变化。
1.3 观察指标
1.3.1 疾病知识掌握 采用成爱萍等[2]所著的疾病知识掌握调查表测评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共7项,共20题,每题5分,总分100分。以单选题形式作答,小于60分为不了解,60~85分为了解,大于85分为掌握。
1.3.2 自行设计自我管理行为问卷 同时参考相关文献[3],经过咨询专家和预实验,问卷的Cronbach's系数为0.87,重测信度为0.83,包括七个因子,即遵医嘱服药、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心理自我调整、水盐控制、并发症处理、病情监测、规范操作行为,该问卷由25个条目组成,每项得分分为4个等级(0~3分),即未做到0分,部分做到1分,大部分做到2分,完全做到3分。由于自我管理的各分项目所包含的条目数不同,为使评价时项目之间具有可比性,分析时转换为10分制计分,总体自我管理行为为各项目的平均分,分数越高,说明病人的自我管理行为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 结果(表1~3)
表1 两组患者出院时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例(%)
表2 两组患者出院6个月时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例(%)
表3 两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比较(±s,分)
?
3 讨论
3.1 过渡期护理干预提高了患者自我保健意识和对透析相关知识的认知 腹膜透析是一种居家治疗手段,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只注重置管手术前后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操作及注意事项培训,侧重点在住院期间,而忽视了患者长年自我透析治疗过程中的变异性,出院后患者的病情随透析时间的延长在不断发生改变,透析方案也要随之不断调整,患者掌握腹膜透析知识的多少直接关系到依从性的好坏和透析治疗的效果,由于患者及家属对透析知识的缺乏,长期腹膜透析势必导致各种潜在并发症的发生,影响腹膜透析质量。本研究采用过渡期护理干预,为患者制定了周密的干预措施,加强相关知识的指导和宣传,让患者逐步掌握腹膜透析的知识和技能,充分了解每—项治疗的重要性,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表1结果显示,腹膜透析患者出院时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说明具有可比性(P>0.05)。表2结果显示,进行过渡期护理干预的患者出院6个月后大部分都能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显著高于未实施过渡期护理干预的患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表明通过过渡期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系统的指导、培训,患者及健康照护者掌握了有效的自我管理知识和技能,纠正了以往不正确的生活方式,增强了自我监测意识,饮食得到合理改善,透析规范操作率明显提高,帮助患者克服了不良情绪,使之以积极的心态主动参与自我管理。
3.2 过渡期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改善患者的健康转归 在腹膜透析患者自我管理模式中,健康知识教育及不良自我管理行为的改善,仍是患者的薄弱环节,较低的自我管理行为依从性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不但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降低透析的有效性,对于个体而言,改善个人健康知识和意识、发展个人健康技能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由此说明为满足患者要求,根据自身健康需求在医院、社区和家庭之间顺利转运和过渡以及获得不间断的、同质的护理服务的需求,引导患者在社区和家庭中制定科学、合理的自我康复保健计划,更好地控制和改善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过渡期护理主要对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提供综合的过渡期护理计划和家庭随访服务,强调过渡与转运过程中护理工作的连续有效性,预防和避免并发症,并加强对患者的护理管理,是由医生、护士、患者及家属或其他非专业照护者共同完成。表3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遵医嘱服药,合理饮食,自我心理调整以及水盐控制、病情监测、规范操作等方面都有了明显提高,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表明通过过渡期护理干预,可以向患者持续灌输自我管理知识和行为指导,了解患者腹膜透析治疗动态变化,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纠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使其很好地按医嘱执行,进行合理饮食、严格控制水盐摄入、降低腹膜透析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自我管理行为得到了明显提高,从而有利于疾病的控制和好转,减少了患者的自我管理障碍。
[1]Beattie RM.Symposium 6:Young people.artificial nutrition andtransitional car:Nutrition.growth and puberty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withCrohn’s[J].Proc Nutr Soc,2010,69(1):174-177.
[2]成爱萍,牛俊,王学雷,等.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5,20(7):53-54.
[3]刘鹏飞,王宜芝,孙玉梅,等.腹膜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自我效能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7):615-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