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些禁区是说不出口的

2013-12-20靳伟华

检察风云 2013年5期
关键词:垃圾堆案子禁区

文/靳伟华

反腐报道有没有禁区?该不该设禁区?当我将这两个问题打在Word上时,自己都觉得问得有些多余,前者不能算问题,全媒体都知道;后者根本就不该是问题,明明心知肚明,我们却在纠结。

纠结的根源是一个“乱”字。比如,从事新闻工作二十四年有余的我,在对职务犯罪案件的报道上,至今依然会有许多厘不清的地方:哪类案子可报,哪类案子不可报;哪些案子报了是帮忙,哪些案子报了是添乱;哪些案子的报道会起正面作用,哪些案子的报道会产生负面影响,等等。一想到这些个与新闻规则无关,却真真切切管着新闻走向的事儿,心里就会堵得慌。

“新闻”本来是个容易下定义的词,但将它与“宣传”扯在了一起,便变得难以琢磨和把握。还是拿案件打比方,还原真实的过程,这是新闻,但为什么要写这个案子,报道后会起什么作用,有正面的社会意义吗?这似乎就是宣传强调的功能了。真实还原事件本身可以由客观记录来把握,宣传的效果好与不好则很难有一个标准尺度来衡量评判,于是,为了所谓的少添“麻烦”,人为地,一些地方官员或部门官员为宣传设置了禁区,最后变成了新闻的禁区。当然,这不过是最说得出口,也最能让人理解的禁区,而有些禁区则是说不出口的,里面有太多的利益链在缠绕。

其实,我并没有针砭宣传的意思。我认为,新闻当然有宣传功能,只是,不能狭隘地理解宣传功能并将其刻板化。不能简单地以为,正面报道就是宣传,舆论监督就不是宣传;工作布置、会议报道是宣传,问题报道、案件跟踪就不是宣传。反腐需要动真格,法律的“真格”其意义就在于惩处、威慑和警示,而新闻报道正是将这份威慑力予以扩大,让警钟得以长鸣。我不明白,为什么这样的帮忙会被有些人当做是“添乱”呢?

有位领导曾形象地对媒体说:某新区有很多美丽的花园,也有没有及时清理的垃圾堆,新闻报道若只报那几个垃圾堆,或只报美丽花园,都是片面的,不能反映这个新区的真实面貌。客观的报道就是既要报美丽花园,也要报垃圾堆。

我很赞同这个观点,甚至进一步认为,如果新闻能够跟进,将垃圾堆铲除的过程也能予以及时报道,其宣传功能更能得到体现。这就好比我们对反腐案件的立案、侦破、起诉、判决整个过程予以全面报道一样,既普及了法律,又反映了党和国家打击腐败的决心。

当然,从大的范围来说,新闻报道一定还是有禁区的,这绝非中国特色,而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如报道不能涉及国家机密、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等等,我们的报道不能也不该去踩这个底线。但反腐报道,只要不涉及上述内容,是不该有禁区的。难道,我们在惩治腐败的同时,还担心腐败分子被形象生动地丑化了不成?

猜你喜欢

垃圾堆案子禁区
肖文儒:为生命禁区带去希望
肖文儒:为生命禁区带去希望
肖文儒:为生命禁区带去希望
浸泡型非正规垃圾堆体治理综合勘查技术应用研究*——以北京某垃圾堆放点治理勘查为例
对一个垃圾堆的观察
金块藏匿在哪儿
把垃圾堆进博物馆
不让你去的五大旅游禁区
QQ包青天
『查案子』会『乱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