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风扑面 润物无声

2013-12-20本刊编辑郑宾山东报道

检察风云 2013年5期
关键词:聚会

文/本刊编辑 郑宾 山东报道

新年春节回到老家山东省枣庄市,我清晰地感受到了城市建设的巨大变化,除了市容方面的可见的变化之外,那些看不见的变化也在悄悄发生。往年节假日回来,在许多酒店特别是中高档酒店看到的门庭若市的情形,今年好像少了许多,以至于觉得:最热闹的地方已经不再是酒店而是别的公共商业场所了。

年后,老同学聚会的时候,我见到了分别多年的老朋友。这些老同学中有好几个供职于政府部门,饭桌上我们也就自然而然地聊起了中央出台的八项规定和六项禁令。任职于人大的李某告诉我:“规定出来后,我们这里的变化还是非常明显的。往年,召开市人代会期间,代表之间会有各种宴请的活动,同系统的上下级部门之间,不同部门中的老乡们之间,大家会找各种方式或者借口,互相宴请。到了年底,各企事业单位一般也都会聚餐、聚会。但是今年,这样的事情明显少了许多。这种情况的出现,当然与中央的有关规定和禁令的出台有直接关系。”

这样的状况原本不出我所料,中央倡导新风气,地方政府跟进,为营造一种崇尚节俭的社会氛围提供了一个好的开端。但是我还是有所担心:那么多名目的宴请,突然一下子减少这么多,往常需要通过宴请的方式来达成的各种需要,比如联络感情、增进了解、加强合作等,以后会以怎样的方式展开?

李某说:“当然,新风气确实使联络途径减少了,但真正减少的还是一些外围的工作关系,如果你们之间有一种真正的核心的关系,联络根本就用不着吃饭,电话联系或者当面交流,不是一直在进行吗?”

笔者在聚会期间随意观察了一些酒店的生意状况,发现规模较大的聚会确实少了很多,有几桌客人很安静的吃饭、聊天,看起来更像是多年老友的聚会。在靠近窗户的一排桌子上,则是几个家庭的小小聚会,孩子们欢叫、跑跳,年的感觉更接近它的人伦方面的内涵,而不再是官僚气的春节。酒店外,停车场的汽车好像也没有了让人心生敬畏的那种气派,道路变得宽畅,行人们匆匆走路——一个等级关系不是那么分明的街头风景。酒店服务生告诉我,临近春节的时候,年夜饭的预定比往年少了三成,但是个人或者家庭性质的预定并未减少,可见少去的部分基本是公务性质的聚会。

在市教育局工作的老友陈某也表达了相同的感受:“八项规定出台以后,各个单位都下达了比较细致的执行细则。比如我们单位,今年内部年夜饭取消。接待外部来访,不允许订外面的商业酒店,只能在政府部门内部的招待所从简就餐,酒桌上的敬酒的一套做法也取消了。我觉得只有做到这么细致才能使新规落到实处。今年的两会变化也非常明显,前不久刚刚结束的市人大会议,往年要开四五天,今年只开了三天;往年开幕式要一上午,今年一个半小时就结束了;会台布置也是能简则简,以前都摆着花的,今年连一盆花也没有。据我了解,有些单位以前一周要开两次会,周一一次,周四一次,现在只保留周一的工作例会,不把大量时间浪费在开会上。”

听了她的介绍,我自然也觉得欣慰,但同时也还是带着一些疑惑。比如,如果原来的公款吃喝变一个形式,以个人的名义订餐、宴请;或者以种种方式避人耳目,“低调宴请”,等等,这种种变相,怎么去识别?又怎样去监管?这其中涉及的问题多多,绝不仅仅是一个行政思维和行政方式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在中国这样一个人情交往的传统如此强大的国家,吃喝本身也是形式和符号,它背后的真正用意往往是扩大人际网络,甚至是达成交易、升迁提拔,等等。要真正杜绝这类现象,还是应该从这背后的动因去解决。

老朋友们对我的疑虑表示了理解,他们也承认,中国的吃喝之风形成已久,绝不是一朝一夕、靠几条规定就能彻底改变的。首先,确实有许多人对新规定采取一种回避和观望的态度,而在内心未必信任它的长久执行力。对于这种人,各级政府应该明确政令的严肃性,并且加大执行力度,让这些人彻底不抱有幻想。其次,在这些新规中,有一些层面涉及政府职能的转变问题,也就是说,如果你能真正理解、认同政府的“服务”性质,那么相关的浪费问题就有可能得到改善。再次,在中国,饭桌是交际的重要场合,承担了很多吃饭以外的功能,这种现象在官场上尤其突出,在这方面,应该怎样改变人们的思维,推进新规定所折射出的那种精神价值,确实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

猜你喜欢

聚会
冬日聚会
“云”聚会
不聚会少出门外出做好防护
小仙子的聚会
快乐的聚会
水果聚会
生日聚会
好棒的生日聚会
疏离、死亡、叙述——解读《聚会》中的创伤
新年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