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寄畅无锡 民风使然

2013-12-20本刊编辑沈海晨江苏报道

检察风云 2013年5期
关键词:豆腐脑小笼包点菜

文/本刊编辑 沈海晨 江苏报道

早些时候,“腾讯微博”发起了一个名为“拒绝浪费晒光盘”的节约行动,所谓光盘,就是吃光你盘子里的东西。这个行动本身是以名人带头在微博上晒出生活当中吃光饭菜的光盘子,随后拍下照片上传到自己的微博,以此号召大家把饭菜吃光光的一种潜在动力。

此后,一些为杜绝浪费而横空出世的名人警句就层出不穷了,有的人甚至还撂下不少狠话“不留剩饭剩菜,不当剩男剩女!光盘是一种节操,为社会做贡献,为自己攒人品!”我自认为是有些后知后觉的人,但“剩下的”是因为要的过多造成,我们应该保有一些“本分”精神。当你在饭店点菜,也许服务员会推荐过量的菜品给顾客,也许是你自己预计不足而导致点的过多,然而我们需要一些社会风气加以约束,你不剩就是风度,你点菜恰到好处,就是水平。

于是,我在春节里,决定去走一走,看一看。久闻无锡民风醇朴,在癸巳蛇年的大年初四,我和家人就搭上了从上海虹桥站始发的和谐号动车组前往无锡站,因为当中停靠了诸多小站,使得动车还没拉出什么速度,就一直保持着那种“温吞水”的状态吞到了无锡。上海人去无锡玩,一定是以吃为主的,去品尝那里的特产美食油面筋、酱排骨、凤尾鱼、小笼包和馄饨等小吃自是少不了的。

列车到达无锡的时间尚早,我们便想一尝当地的中华老字号“黄兴记”,找到店招不算大的“黄兴记”,里头生意格外的好,这里算是无锡人平常吃早餐最平常的地方,要了碗荠菜馄饨,要了碗蟹粉馄饨,味道极为鲜爽。眼睛瞅瞅其他桌上的,我们算是点的少的。无锡人胃口好像都挺实在的,要了馄饨,还上了三四笼的小笼包,那种带甜味儿的无锡小笼包是这里的特色点心,不过他们都一扫而空,自觉地不会剩下任何可吃的。我认为这样的自觉是民风使然,他们不娇柔亦不造作,不宣扬但亦自律,不欺人亦不讹人。

汤足餐饱,我们轻车简出坐了公交到了无锡城中,无锡有个闻名遐迩的名园叫“寄畅园”,此园曾是康熙、乾隆两帝六次南巡均必到之园林,面积达15亩,此后乾隆为此命人仿此园在清漪园中建“惠山园”,即今颐和园中之谐趣园。可见,此园深得帝皇之喜爱。无锡人似乎也不以此为噱头不断吹嘘,他们奉行“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的古训,大兴祠堂,恪守本分,足见民风醇朴。

在来的路上,这寄畅园景区外的祠堂古镇上,有一家叫曹记小吃铺的外头熙熙攘攘的一字排开好些个人头,近一看去全是低桠着头在吃着“豆腐脑”的,这豆腐脑的功力还真不能小瞧。店家传闻南方有些老字号的食铺,会把一坛子的酱油用微火慢熬着,百年不灭地煮燃着,就是为卖个“这汤火候到家”,让酱油大料慢炖出这醇厚,时间既久,味道愈厚,要的不是金碧辉煌,要的是真材实料。于是,这一碗小小的豆腐脑,不就愈做愈红火了。况且外头还立着尊大大的财神菩萨,无锡的泥人娃娃也要笑开花去了。

如今在上海的市集上已少见豆腐脑的踪影,更何况是如此用心制作了。当我们在不求浪费的同时,也要思考吃食不用像生猛海味那么的高档,而是得有个称心如意的品质保障。绿色、节俭的生活,是需要良好的民风和基础加以维护的。生活既要有光盘,也要吃好、喝好,顾此失彼的事,往往会半途而废。

猜你喜欢

豆腐脑小笼包点菜
点菜接龙
有一种甜
会点菜的人,混得不会太差
小笼包
小笼包
包小笼包
不要让别人吃亏
一碗豆腐脑
家传豆腐脑助留美学子致富
小笼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