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活水济京都——记河南省南水北调项目经理陈建国
2013-12-20冯国政
□ 本刊记者 冯国政
只为活水济京都——记河南省南水北调项目经理陈建国
□ 本刊记者 冯国政
“干完这一段,全线就贯通了,2014年,首都人就能解渴了。”河南省水利第一工程局南水北调中线方城段6标项目经理陈建国指着河南境内的大渠说,“731公里的大渠在河南境内,我要的是他们安全和高质量建成。”
干出来的标杆
南水北调方城段6标段地质条件复杂,泥土松软,施工机具不好落基。为了保证质量,陈建国会一段一段地走,细细地看,伸手摸摸这里,摸摸那里。一年多来,一身泥土、瘦筋干巴的陈建国在7.55公里长的工地上走了上百个来回。
“别看这家伙瘦筋干巴,可干工作一身憨劲儿,‘疯狂’得出了名。”陈建国的周口水校校友、同为项目副经理的谢俊国、蔡普江抢着告诉记者,“建国总说,咱这中专生一辈子干的最大工程就是南水北调,方城6标3.5亿元的投资,‘省队’扛起来‘国字号’大活儿,能不上心嘛!”
对施工中遇到的复杂地质情况,陈建国积极主动地请教有关方面的专家,结合方城段6标实际,想出解决办法。只要符合工程要求,只要能加快施工进度,陈建国都勇于尝试,探索出了许多新的施工方法。
本来6标段就起跑晚,加上2011年汛期雨水较多,土料的含水量超标,严重影响土方填筑施工。焦灼中,陈建国想起家中夏天晒粮食,暴雨来时就用塑料布盖起来。填筑土料能用这个办法吗?他找来班子成员商量。
要覆盖7.5公里的渠道两侧,每卷塑料布1000多元,成本要40多万元!但以空间换时间,能“抢出”近半月的单项工期。尽管投资大,但总体衡量还是划算!用这个办法,整个汛期,方城段6标土方填筑施工进度在南阳段保持领先。
2011年11月3日傍晚,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主任鄂竟平在方城段6标检查工作时,看到干渠两侧白茫茫的“宽幅玉带”,好奇地问:“这是什么秘密武器呀?”
得知是陈建国为抢工期用塑料布覆盖填筑土料时,鄂主任拍着陈建国的肩膀,对在场的人说:“小陈的创意好。”
舍不下的亲情
为了安全、高质量地建设好工程,陈建国半年都回不了一次家,只能抽空给家里打个电话,报个平安。陈建国的大哥去世的时候,他正在工地上挥汗如雨;母亲离开的时候,他也在工地上奔波。
父亲陈孝忠同样患有糖尿病、心脏病,大儿子和老伴相继去世后,他伤心欲绝,身体日差。为了更好地照顾老父亲,陈建国决定把爹接到工地上,与自己同吃同住。
“这儿挺好,起码我天天能看到建儿”。巨大的渠道施工现场,陈孝忠站在刺骨的寒风中,能远远地望一眼儿子清瘦的身影,一身旧棉衣的老父亲便很满足。
看着日渐成形的渠就要通水了,陈建国想了很多。通水后,他要为家人做两件事。一是在自己建的渠道里打一桶水,亲手洒在大哥和母亲的坟头,让长眠地下的亲人也尝尝甘甜的丹江水。还有,把妻儿接到项目部,用丹江水为他们做一顿他最拿手的茄汁面,然后坐在渠边,边吃边看那江水往北京的方向流去。
编辑 陈萌 □ 美编 徐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