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革命战争时期我军心理教育思想探源

2013-12-20张宝来

党史文苑 2013年2期
关键词:我军战士官兵

张宝来

(南京政治学院 江苏南京 210003)

我军明确提出进行心理教育是近十多年的事情。然而,考察分析不难发现,我军在革命战争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却蕴含着丰富的心理教育思想。时至今日,许多教育观点和方法对于今天我军进行心理教育仍有重要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一、高度重视官兵的心理素质在战争中的作用

革命战争时期我军非常重视参战官兵的战斗情绪、战斗意志和作战信心等心理因素在战斗中的作用。培养参战人员高昂的战斗情绪、必胜的信心、顽强的意志等良好的作战心理品质,是革命战争时期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各级机关和军政指挥干部都对此高度重视。在下发的文件指示和相关材料中,对在具体战斗中的每一个环节,如何调动官兵的战斗情绪,如何巩固战斗意志,培养作战信心,克服诸如恐慌、动摇、悲观失望等不良心理状态都有较好的说明。

《红军战时政治工作》(1936年2月)中指出:“在夜间退出战斗时,政治工作应注意:向战士解释夜间行动中要沉着和镇静,慌乱就等于自杀。”关于战后政治工作的任务,其中之一就是“考察部队的指挥员、政治工作人员及红色战士的行为,考察部队在战斗后的情绪,并设法巩固与提高部队的情绪、准备继续战斗”。

罗瑞卿在《抗日军队中的政治工作》(1938年11月10日)中指出:“要培养每个战士都自觉地遵守严格的铁的纪律,都具备着坚决、顽强、勇敢、机动、敏捷、刻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巩固部队的政治情绪。部队的政治情绪,亦即部队的精神状态的健旺,这是战斗胜利的重要保证。”新四军第二师政治部《战时政治工作报告大纲》(1941年3月18日)指出:“在革命军队中技术上赶不上敌人条件下,依靠人的因素占了头等意义。而从政治上的保证提高战斗力更为重要。”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提高参战人员的作战心理品质

革命战争时期,整体来讲,我军武器装备比较落后,战备物资供给不足,官兵的生活异常艰苦。在物质条件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如何激发和培养参战官兵的战斗情绪、战斗意志、战斗信心是当时我军政治工作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实践证明,在党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我军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以提高参战官兵的作战心理品质。

党员干部示范,行为影响官兵。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第二师,在《豫东战役政治工作总结》(1948年9月)中分析取得胜利的原因时,首先肯定了党的作用:“我们说,第一是由于全体共产党员的积极模范作用与领导作用,在战场上做到冲锋在前,退却在后,发扬了伟大的自我牺牲精神,这次战役中,伤亡数内共产党员占百分之五十四,排以上的军政干部占百分之十一点三。”正是由于党员干部威信很高,深受战士的爱戴和拥护,才使得战士的战斗士气非常高涨,他们在战场上喊出:“宁死我们五个十个,不能死教导员!”战士的心声是干部威信的见证。而威信的建立是党员干部身先士卒,关心下属,体贴群众,用自身良好的言行教育和影响官兵心理的结果。

控诉敌人罪行,激发对敌仇恨。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增强抗日官兵的杀敌决心,我军多次进行控诉日本侵略者罪行的活动。解放战争时期,辽东第三纵队开展了诉苦复仇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进行诉苦时,各单位参加人员,无论干部战士,听到诉苦的同志的报告,绝大部分都深受感动,与诉苦者的感情融成一片,并争先要求诉苦,激发了报仇思想。

开展娱乐活动,缓解紧张心理。在紧张的战斗间隙,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有助于缓解高度紧张的心理,有利于参战人员的心理健康,以便以更好的心理状态投入新的战斗。《红军战时政治工作》(1936年2月)就行军中的政治工作方式提到“利用大小休息时间举行飞行读报;唱歌、猜谜、讲笑话、说故事等”。

做好善后工作,提高部队士气。战斗不可避免伤亡,战场上参战官兵面对战友的伤亡,心理受到强大的刺激,会产生恐惧和复仇心理。如何做好伤亡人员的善后处理工作直接关系到战斗人员的作战心理。《战时政治工作报告大纲》(1941年3月18日,新四军第二师政治部)讲到战时政治工作方法时指出:“在火线上使伤员迅速离开,亡者迅速掩埋,对战斗情绪有极大的关系,同时可利用更提高部队仇恨,并使之重伤不哭轻伤不下火线。”

告知战斗情况,做好心理预期。《战时政治工作报告大纲》(1941年3月18日,新四军第二师政治部)讲到战时政治工作方法时指出:“对敌人的技术兵种以先告知防御与抵抗方法,但不夸大……,一旦发现就会引起部队的恐慌与混乱;利用每一小的胜利,进行及时传达,更能提高勇气,但不可虚伪假报。”

开展战斗竞赛,激发战斗情绪。《战时党支部工作的一些经验》(1941年6月,黄镇)指出:“支部发动一种热烈的竞赛,历次战斗一再证明,确实是提高战斗情绪,坚定必胜信心最有力的因素之一。也是发扬坚决果敢,英勇牺牲气概,以压倒个别惧怕战争怯懦心理的最有效的办法。这种竞赛的内容,要非常扼要具体,便于传达与记忆。如在进攻时,保证没有一个畏缩不前的,不杀俘虏,不搜敌军腰包,看谁缴枪多等,这也是最易使大家感兴趣的。”

利用宣传口号,调整心理状态。战争情况复杂多变,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提出适当而有力的宣传鼓动的口号,能够巩固提高部队的战斗情绪。《第十兵团关于渡江作战的政治工作指示》(1949年4月)中提出:“渡江时政治工作的主要要求与口号是坚毅沉着,发生任何意外情况不慌不乱,动摇即等于自杀。”阻击战斗白天打,晚上跑,还要做工事,疲劳到了极点,就提出生动的口号:“多挖一锹土,少流一点血!”等等。这些口号,鼓舞了斗志,提高了士气。

三、针对不同官兵的心理状况进行心理教育和疏导

回顾革命战争时期,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对官兵进行心理教育与疏导,但在富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已经在进行着实践意义上的心理教育与疏导。

《抗大政治工作及其经验》(1939年3月18日,张际春)就明确指出,开展政治教育,要首先了解对象,这是“每一个学校政治工作者,甚至每一个学校工作者都应当首先解决的问题”。《抗战以来的八路军青年工作》(1941年5月,方石陆梅)中也讲到“青年工作要适合青年的特点。党必须估计到青年队的特点,就是它不但是群众的,而且是青年的组织,它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方式,都应该是适合青年化的要求的”。这些指导思想,集中体现了现代教育心理学因材施教理论对教育者所提出的本质要求。

在新兵教育的具体方法上,采取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措施。《接收输送巩固新战士政治工作的基本经验总结》(1947年1月30日)中总结出了“巩固新战士工作的三个基本环节:(甲)打通思想;(乙)解决问题;(丙)群众力量即走群众路线”。这三个教育基本环节充分体现了心理教育过程中的通过说服教育改变心理认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帮助解决心理问题;通过团体互助实现自我教育的原则和方法,闪烁着现代心理教育思想的光芒。

四、建立良好的官兵关系营造良好的心理成长氛围

尊干爱兵是部队团结的重要因素,是战斗力生成的重要条件。《关于连队政治工作建设问题》(1944年4月,萧华)中也特别重视干部要关心战士的问题,要求干部不仅要关心战士的生活与学习,而且要善于倾听战士的心声,把握战士的思想脉搏。其中讲到:“关心战士的生活与学习,照顾战士的困难……熟悉每一个战士心理变化与掌握其脉搏的跳动,并从政治上物质上予以帮助与适当解决。”《开展尊干爱兵运动》(1945年5月,总政治部)指出:“部队官兵关系的好坏,干部的领导是起决定作用的……改善官兵关系的关键,在于干部改变领导作风,建立爱兵观点,这是在打通干部思想中首先要认识的。”

关爱战士就要关心战士的生活。《在晋绥军区建军会议上的总结报告》(1947年5月6日)中指出:“在部队内部,首先要照顾大多数战士的生活,因为受苦的是他们,冲锋陷阵流血牺牲的是他们。我们要在思想上组织上行动上解决这个问题。供给部首先要把战士的衣服鞋子做好,做得耐穿。”

关爱战士就要关心他们的家庭。为更好地稳定军心,解除指战员的家庭后顾之忧,1931年11月,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并颁布了《中国工农红军优待条例》,对红军战士及其家属进行优待,内容多达十余项,涉及方方面面。《动员新兵及新兵政治工作》(1938年1月12日,邓小平)中在谈到动员新兵的工作时讲道:“由于抗日军人家属的困难,没有切实实行政府所颁布的优待办法,给这些家属的困难以最低限度的解决,使前线战士能够抛开家庭的顾虑而安心作战,更可以这样的影响,提高民众加入军队的决心和勇气。”

关爱战士还要爱护伤病人员与关心牺牲同志。罗瑞卿在连队政治工作会议上,针对有些部队在关注伤病员和牺牲的同志方面做得不够的情况,提出了严格要求:“今后,在连队政治工作人员以及上级政治机关,都必须注意安葬牺牲者的尸体,登记牺牲者的姓名,要立墓碑,要写文章纪念,设法表扬。这些,都是与提高战斗力和巩固部队有关的。”

通过对战士本人及家庭等多方面的关爱,解除了前方将士的后顾之忧,缩短了官兵之间的心理距离,增强了部队的凝聚力,稳定了军心,鼓舞了士气,增强了斗志,融洽了关系,大大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保证了革命战争的最后胜利。

综上所述,在革命战争时期,我军政治工作中蕴含着大量的心理教育思想,许多宝贵的经验至今仍在我军政治工作中得以继承和发扬。

猜你喜欢

我军战士官兵
交警之歌
——献给第一线的交警战士
超级战士要上网
武警四川总队组织官兵进行健康体检
走进新入伍战士的心里
海军官兵守卫在海防一线
无名战士有名剑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
我军第一个无线电队的组建和作用
发扬我军官兵一致的光荣传统
对建国以来我军履行对内职能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