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文化安全的内外挑战及其体系建设

2013-12-19

党史文苑 2013年8期
关键词:队伍体系大学生

邓 超

(南昌航空大学 江西南昌 330063)

高校文化安全是指在文化交流过程中,高校大学生所坚守的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念,不因受其他外来文化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而继续保持创新与发展本国文化的好势头。近年来,我国高校在受到西方文化的严重影响下,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发生了重大改变,文化传统逐渐被遗忘。因此,构建高校文化安全体系对维护高校文化安全,抵御各种文化安全挑战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论述高校文化安全的内外新挑战以及构建高校文化安全体系的意义,对构建高校文化安全体系提出了一些观点与措施。

一、构建高校文化安全体系的重要性

随着文化全球化的不断深入,高校正处在“内忧外患”的文化安全新形势下。西方国家变化着不同方式对我国高校文化安全发起挑战,使得高校文化安全防不胜防。此外,我国高校自身也存在着诸多文化安全隐患,值得我们高度警惕。因此,在“内忧外患”的文化安全新形势下,理清与分析高校文化安全新挑战对构建高校文化安全体系,维护高校文化安全是十分必要的。

第一,构建高校文化安全体系是抵制西方文化渗透,维护高校文化安全的需要。在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西方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经济与技术优势,大力推行文化帝国主义,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对我国高校进行文化渗透。同时,高校自身文化安全建设存在着许多弊端。例如,高校文化安全队伍的不完整、文化安全机制不健全。此时,加强高校文化安全体系建设对抵制西方文化挑战、克服高校文化安全建设难题有着积极意义。

第二,构建高校文化安全体系是提高大学生文化安全意识,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目前,高校文化安全面临着大量文化安全挑战,加上高校大学生文化安全意识淡薄,很容易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一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因此开始发生了改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积极发挥文化安全教育建设与文化安全环境建设在提高大学生文化安全意识方面的作用,对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

二、高校文化安全面临的新挑战

从校外文化安全新挑战来看,高校主要面临西方“消费主义”文化、西方网络文化以及西方宗教文化的挑战。

首先,西方“消费主义”文化威胁盛行。随着文化经济化不断加深,西方国家通过制造多种多样的文化产品向我国高校进行文化渗透。一方面,西方国家利用知名的可口可乐、麦当劳、好莱坞电影等等外来文化产品不断对我国文化市场进行占领。我们随处可见到喝着可口可乐,吃着汉堡,看着好莱坞大片的大学生,可见许多大学生已经慢慢接受了西方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另一方面,西方不断进行“消费主义”文化的宣传,向大学生展示着一幅幅享乐主义的画面。这样使得许多大学生滋生了“消费主义”的心理,开始向往着奢侈、富贵的生活。

其次,西方网络文化威胁不断加剧。网络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它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同时,互联网也是大学生日常接触最多的文化传播媒体。正是由于网络的快捷性、开放性以及使用的广泛性,西方国家利用网络平台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文化渗透。因此,在网络上各种不良文化开始蔓延,使得高校大学生的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念开始改变,社会道德开始滑坡,理想信念开始丢失。对于文化安全意识不强的大学生来讲,如果长期处在西方网络文化威胁中,将会产生对我国传统文化和高校文化教育的认同危机,严重影响高校文化安全教育事业的顺利开展。

最后,西方宗教文化蔓延。“由于民族与宗教问题的特殊文化属性,以及它对各国、各地区和世界历史的发展曾经产生过重要的作用。因此,民族和宗教问题始终是一个国家文化安全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1]P192西方国家利用宗教文化对我国高校文化进行侵袭,使得我国高校面临着严峻的文化安全挑战。例如,西方国家利用网络、电视、广播等文化传播平台对我国高校大学生进行西方宗教文化的宣传;利用宗教活动吸引大学生参加,培养大学生对西方宗教文化的兴趣,灌输西方宗教信仰。宗教文化往往中间夹杂着西方意识形态、西方腐朽文化。这对大学生树立正确宗教文化观是不利的,同时也冲击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高校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给我国高校文化安全建设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从校内文化安全新挑战来看,高校主要面临着大学生文化安全意识淡薄、高校文化安全教育薄弱、高校文化安全管理机制缺乏、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困难的文化安全挑战。

第一,大学生文化安全意识淡薄。由于大学生思想尚未完全成熟,文化识别能力差,因此容易受到其他文化的误导。其主要表现在:一、对文化安全现状了解不够。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在学校接受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很少会涉及到文化安全意识以及传统文化修养的培养。因此大学生普遍缺乏文化安全危机意识以及对国家文化安全现状不够了解。二、辨别文化的能力不够。随着网络的快速普及以及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高校大学生很容易接触到西方文化。许多大学生逐渐喜欢看好莱坞电影,喜欢吃西方快餐,开始接受西方的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

第二,高校文化安全教育薄弱。高校文化安全教育对提高大学生文化安全意识有着重要作用。只有在保证文化安全教育质量的前提下,才能帮助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安全观念,才能在西方腐朽文化渗透下保持清醒的文化安全意识。然而,目前高校更加重视科学知识的教育以及技能的培养,把大学生就业摆在第一位,从而忽视了文化安全的教育。这对高校文化安全教育事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第三,高校文化安全管理机制缺乏。由于高校文化安全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以及文化安全管理队伍的不完整,导致高校缺乏长效的文化安全管理机制。文化安全管理机制的建设重点在于构建起高校文化安全的预警防范机制。预警防范机制的空缺将给西方腐朽文化以可乘之机,大大增加了高校大学生接触劣质文化的几率,不利于高校文化安全的维护。

第四,高校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困难。目前,高校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普遍陷入了“重引进,轻管理,难留住”的困境。具体说来,高校不根据自身实际的文化人才结构需求,以优越的工作生活环境、优厚的工资待遇为条件,盲目大量地引进文化人才。在文化人才队伍管理方面,由于高校缺乏一套健全的文化人才队伍的管理制度以及对人才的晋升、激励缺乏一套公平有效的机制,使得难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人才的潜能,大大降低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最终导致大量文化人才的流失。

三、高校文化安全体系建设内容

通过对高校文化安全新挑战进行全面分析,高校文化安全与“队伍”“教育”“环境”“机制”这四方面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文化安全人才队伍建设、文化安全教育建设、文化安全环境建设、文化安全机制建设是构建高校文化安全体系的基本内容。在高校文化安全体系中,高校文化安全人才队伍建设是整个体系的核心,文化安全教育建设和文化安全环境建设是体系建设的两个重要手段,文化安全机制建设是体系建设的保障。

1.高校文化安全队伍建设。高校文化安全队伍建设是高校文化安全体系建设的核心。江泽民说过:“文化建设最重要的是抓方向、抓队伍建设。”[2]P580我们需要根据高校文化安全的现状与特点,建立一支结构优化、相对稳定的高校文化安全队伍,来加强对高校文化安全的管理。高校文化安全队伍主要包括文化安全领导队伍、文化安全科研队伍、文化安全网络管理队伍、文化安全宣传教育队伍。文化安全领导队伍主要承担对文化安全科研队伍、文化安全网络管理队伍、文化安全宣传教育队伍的统一管理的任务。文化安全科研队伍主要任务是对文化安全前沿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与总结高校文化安全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为高校文化安全提供理论支持。文化安全网络管理队伍主要承担对校园网站的设计、规划、运行及维护工作,以及对校园网络的预警、监督、管理的任务。文化安全宣传教育队伍的主要任务是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文化安全课堂知识教育以及举行一些宣传高校文化安全建设的主题活动。在文化安全领导队伍的统一管理下,积极发挥科研、教育、宣传、网络管理各支队伍的作用,对于构建高校文化安全体系、维护高校文化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2.高校文化安全教育建设。高校文化安全教育建设是高校文化安全体系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充分发挥教育在维护高校文化安全中的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西方文化与传统文化教育、网络文化安全教育纳入高校文化安全体系中。“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3]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教育全体师生,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与社会道德的培养。加强西方文化与传统文化教育,是要在西方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比较下,培养大学生以辩证科学的态度对待西方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与创新我国传统文化,使我国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活力与生机。网络是大学生接触最为频繁的传播媒体,因此加强网络文化安全教育非常必要。通过网络文化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网络文化安全意识,提升网络文化的辨识能力,养成正确的上网习惯。

3.高校文化安全环境建设。高校文化安全环境建设是高校文化安全体系建设中的另一个重要手段。高校文化安全环境建设是指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为核心,通过改善高校文化环境,达到提升高校大学生文化安全意识的目的。优秀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教育手段,对大学生有着“润物无声”的引导作用,它时时刻刻、一点一滴地影响着广大师生。高校文化安全环境主要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高校物质文化是高校文化环境建设的表层文化。“校园物质文化的显著特点是以物质为载体,用有形的物当规范,用有形的物教育人,影响人,改变人的思想,规范人的行为,并使之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4]P132高校物质文化建设主要包括建筑、景观、雕塑、文体设施等的设计与建设。高校行为文化是指高校文化的行为体现,主要包括高校师生在教学、科研、生活、体育、娱乐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文化品味。“学校的制度文化是得到学校师生员工认同并自觉遵守的并由学校的领导体制、组织和管理学校的各种活动形态构成的外显文化。”[4]P134高校精神文化是高校文化建设的核心,主要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精神、校风、校训等。高校文化安全环境建设的四个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充分积极发挥各个部分的作用,最终形成高校文化安全教育示范的“合力”。

4.高校文化安全机制建设。文化安全机制建设是高校文化安全体系建设的保障。高校文化安全规章制度的完善与文化安全体系的健全对高校文化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拥有完善的文化安全规章制度与健全的文化安全体系才能为高校文化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才能保证高校文化管理部门正常发挥功能,也才能有效抵制来自校内校外的各种文化安全挑战。为此,高校要准确把握自身文化安全形势,科学作出文化安全机制建设的部署,并依托校团委、高校文化宣传部门等文化管理平台,采取定期文化安全普查与不定期文化安全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那些可能危及高校文化安全的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排查,及时准确地做出文化安全预警响应,指导大学生在面对新型高校文化安全挑战中树立正确的文化安全观,增强大学生的文化安全鉴别能力。

[1]胡惠林.中国国家文化安全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江泽民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7-2.

[4]王佐书.国家文化战略与安全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队伍体系大学生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