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征服五洋任所之”——叶剑英诗词中的海军故事

2013-12-19袁小伦

党史博览 2013年8期
关键词:叶剑英海军

■ 袁小伦

“征服五洋任所之”
——叶剑英诗词中的海军故事

■ 袁小伦

新中国海军成立后,叶剑英在重视新中国海防事业、关心人民海军建设方面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一样,有不少精辟光辉的思想和生动感人的故事。叶剑英是一位军事家,又是一位诗人,其诗作中有若干和人民海军故事相关联的诗篇。本文题目中的“征服五洋任所之”,就取自他写于1979年的七绝《游海》中的最后一句。这句诗写出了人民海军能够战无不胜地征服五洋的豪情和气概。

描写海军与陆军的亲密关系

1950年4月14日,海军领导机构在北京成立。先后调来组建海军领导机构的有第四野战军第十二兵团机关及第四野战军后勤二分部部分机构和人员,以及第二野战军第十军军部和直属部队。海军第一任司令员是萧劲光。

叶剑英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主政华南期间,非常重视海防工作和海岛建设工作,提出了“面向海洋”的方针和“不放弃任何一个小岛”的思想。1950年5月22日,叶剑英在《给毛主席的综合报告》中谈到海口、海岸和海岛工作:广东海岸线有250余公里,海岛工作问题,是沿海各省所特有的。“必须把东沙、西沙、中沙各海岛控制起来。在科学发展到征服了天空和海洋的现在,一个小小的荒岛,都不能放弃的。”与此同时和在此前后,叶剑英组织了解放海南岛战役,创造了“土海军”渡海作战的奇迹,并相继解

1955年11月,叶剑英同刘少奇等乘快艇视察旅大海防。前排右起:叶剑英、刘少奇放了万山群岛和南澎岛,粉碎了国民党军对珠江口的封锁,打通了广州通向外洋的航道。至此,广东省除少数岛屿外,其他全部获得了解放。

6月27日,叶剑英在政务院第三十八次政务会议上作《广东省工作报告》时,进一步说:“广东沿海及其海上岛屿,是处在国防的最前线。海岸线全长250公里,沿海岛屿星罗棋布,如东沙、西沙、中沙、南沙等群岛,又距离海岸甚遥。所以广东的实际疆域是包括着宽阔海面的。”

7月31日,叶剑英在广东省研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海岛便是我们和帝国主义斗争的关键问题,是国防的前哨。我们不能连门户也不管。”

9月20日,叶剑英在广东省首届民政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中强调“加强海岛”等工作:“要根据‘巩固城市、依靠农村、面向海洋’的方针,大力搞好海岛”等工作。

由于各地海军多是在沿海军区的领导和关怀下组建起来的,海军领导机关成立较晚,与各地海军又相距很远等多方面的原因,各地海军对当地军区与对军委海军,就产生了一个是什么样的领导关系的问题。这个问题不明确,沿海军区和海军不便于实施领导和指挥,各地海军也会感到无所适从,必然影响工作。有关部门就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随后并提请军委考虑决定。

1951年10月,军委下达了《关于海军领导关系的决定》,明确规定:“各个战略地区的海军,对各大军区与对军委海军司令部就被确定为双重领导关系。各大军区主要为作战指挥关系,军委海司主要为建制领导关系。”《决定》中并就各大军区与军委海司对各地海军的领导与管理工作范围,作了具体规定。这样一来,海军的集中统一领导得到了加强,各大军区的职责也明确了,大家都比较满意。

这个《决定》发布后不久,时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华南军区司令员等职务的叶剑英特地为此写了《军区管海军》一诗:“母鸡孵鸭蛋,母子亦相亲。一日凌波去,沧波无限情。”鸡是不会游水的,鸭子则是在水中长大的。这首短诗巧妙运用“母鸡孵鸭蛋”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陆军与海军的亲密关系,热情讴歌了解放军革命化、现代化建设的可喜成就。

解放军原来只有陆军单一兵种。海军从无到有,是从陆军中脱胎成长起来的。诗中把陆军比作“母鸡”,把海军比作“鸭蛋”,经过孵化,小鸭破壳而出,逐渐长大,凌波而去,但不论走向何方,“母子”之间的情谊,就像大海的青绿色波涛一样,无限深厚,源远流长。

叶剑英在诗词中常常托物言志,引物连类,以具体生动的比喻,塑造千姿百态的典型,抒发情感,阐明哲理。这首诗也是这样,除题目《军区管海军》外,并无一字写到陆军、海军,也似乎没有讲什么道理,但读后却使人看到一幅陆、海军部队相依相亲、充满深情的画卷。诚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说的“诗人比兴,触物圆览;物虽胡越,合则肝胆”那样,叶剑英运用比兴的手法,对事物进行了全面的观察,所比拟的事物,虽像胡越两地相距极远,但却使它们像肝胆一样紧密结合。鸡、鸭与军队本来是不相关的,但诗人使它们“肝胆相照”,创造出引人入胜的意境,给人以生动而深刻的印象。

《军区管海军》比喻生动,想象丰富,将陆、海军关系描写得格外亲密,又极具风趣,成为人民海军诞生初期历史的生动写照。

访问苏联时,赋诗批评“唯武器论”

1957年11月2日,以毛泽东为团长、宋庆龄为副团长的中国党政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40周年庆祝大典,同时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同时,还组成多个不同性质的代表团,其中有以彭德怀为团长、叶剑英为副团长的军事代表团。彭德怀作为中国党政代表团成员随同毛泽东一起抵达莫斯科;而叶剑英则率领粟裕、谭政、洪学智、刘亚楼、萧劲光、许光达、陈锡联、刘震、刘志坚、萧向荣等将领,于6日抵达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40周年纪念活动和其他一系列访问活动。

叶剑英一行到达莫斯科后,参加了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和参观访问。根据东道主的安排,代表团在列宁格勒参观了被誉为苏联海军将帅摇篮的苏联海军最高学府克雷洛夫海军学院。该院院长安德烈耶夫海军上将率领全院的教职员工和将校级高级班学员,整齐列队,夹道欢迎代表团的到来。

院长简短地介绍了建院历史,接着,院长陪同代表团去参观教学楼、各种实验室、图书馆、院史陈列室、俄国海军史和苏联海军史陈列室等。叶剑英参观得特别认真,一丝不苟。他利用这次参观海军学院的机会,不时提出一些问题,有的放矢地了解苏联建院的具体经验,同时,更感兴趣的是从他们初期走过的弯路中吸取有益的教训。院长还介绍了该院为社会主义阵营各国培训学员的情况,并着重提到中国海军学员,强调指出:“中国学员纪律严明,学习钻研刻苦,成绩优秀,受到教员的普遍好评。”叶剑英插话说:“应该感谢贵院教职员工,为我们海军建设培训了骨干,使我们很快地创建了海军院校体系。”叶剑英还热情与真诚地感谢苏联对中国组建海军的帮助。

11月30日晚,苏联政府在克里姆林宫举行招待会,招待中国军事友好访苏代表团。彭德怀、叶剑英及全体成员出席。12月1日,代表团由莫斯科乘飞机到伯力,然后前往海参崴访问苏联远东最大的军港,代表团参观了苏军四大舰队之一的太平洋舰队。

苏联太平洋舰队司令索卡洛夫海军上将,在一艘重型巡洋舰上设宴欢迎中国代表团。主人在祝酒时,滔滔不绝地大谈“电钮战争”,夸大导弹的威力和作用,在座的苏军将领都洋洋得意,似乎今后的战争只按电钮发射威力巨大的导弹便可以决定战争的胜负。

彭德怀听后,觉得有点儿不对头,便同身旁的叶剑英私下议论了一下。接着,彭德怀对索卡洛夫海军上将说,为了助兴,叶剑英想为宴会献诗一首,在座的宾主报以热烈的掌声。

只见叶剑英站起身来,举起酒杯,彬彬有礼地吟咏了七言绝句《在巡洋舰上》:“友谊深过太平洋,巩固中苏沿海防。纵有导弹射千里,不如团结一心强。”当翻译将大意译出后,太平洋舰队司令和其他在座的苏军将领都异口同声地称赞,并报以热烈的掌声。

在这首七言绝句里,诗人有意识地强调友谊和团结的重要,但又非常含蓄,彬彬有礼。在座的中国将领也都感到震惊和敬佩。彭德怀非常满意,说当年曹植曾七步成诗,今天叶帅竟然不到七分钟就成诗一首。

在场的太平洋舰队机关报《太平洋报》主编沙布洛夫上校不满足只译大意,希望能于次日将诗见报,并恳切地提出,要译出诗的全文。刘亚楼将这个任务交给了翻译孙维韬,限定时间尽快译出。当孙维韬把这首诗的译稿交给太平洋舰队司令索卡洛夫看时,他非常满意,立刻站起身来,让大家肃静,自己有板有眼地朗读起来,边读边点头称赞。他领会到该诗深层次的寓意,于是兴高采烈地说:“叶帅真是一位诗人,写得好。瞧!太平洋这个词一语双关,用得多巧妙啊!我们是太平洋舰队,友谊又深过太平洋……”叶剑英就这样含蓄而巧妙地坚持了原则,又善意地批评了“唯武器论”的观点,既不伤和气,又达到了团结教育的目的。

赞颂人民海军海上“长城”的雄伟景象

1965年8月24日,叶剑英视察海洋岛和大长山岛的防务。海洋岛位于黄海深处,东与朝鲜半岛相望,西北与长山列岛毗邻,拥有长山列岛最好的港湾和最高的山峰,战略位置非常重要,有“黄海前哨”之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大长山岛位于长山群岛中部,是长海县政府所在地,陆地面积31.79平方公里,海岸线长94.4公里,海域面积651.5平方公里。大长山岛因岛长且多山而得名。从远处看大长山岛,如伏龙卧波,龙首微昂,中间连绵起伏的是蠕动的龙身,似乎在印证“万物皆有灵性”这一说法。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于1954年进驻该群岛,开始谱写军民联防保卫边疆的历史新篇章。

24日上午8点多钟,某军港码头上,数辆小轿车飞驰而至。当叶剑英高大魁梧的身躯在车门里一出现,等候在码头上的快艇指战员们立即就认了出来。叶剑英登上快艇,来到驾驶台上。艇长刘会斌把出海服垫在座位上,请首长就座。大队长姚保江为叶剑英操艇。叶剑英问:“不影响操作吧?”站在舵轮前面的姚保江连忙说:“不影响,不影响。”他这才坐好,跟随视察的刘志坚、刘震、杜义德等总部和海军首长,也相继在叶剑英身旁坐了下来。这时,信号兵挥动着信号旗请示离开码头。一声哨音,马达启动了,艇艏激起了白色浪花,艇艉卷起了白雪一样的惊涛。海风呼呼,吹拂着叶剑英的风衣。叶剑英迎着海风,凝目远眺。这时,海空翱翔着的飞机,碧波上疾驶的潜艇尽收眼底。当快艇航行到三山岛附近时,叶剑英用手指着三座岛屿问:“这是什么地方?”“是三山岛。”姚保江马上作了回答。接着,其他首长向叶剑英详细地介绍了岛屿的情况。叶剑英听后深有感触地说:“它构成了大连港的屏障啊!”

鱼雷艇很快在大长山岛靠岸了。叶剑英对海防前哨的防务极为关怀。午饭后,他走遍岛上的每个地方,进哨所视察,上哨位瞭望,到舰艇舱室询问,进伙房看饭菜,走访民兵班。在岛上视察期间,他对岛岸的战备防御设施作了许多重要的指示。快艇返航了,叶剑英兴致很高地站在鱼雷发射管旁和大家一起照相。快艇进港了,大家请叶剑英题词留念。叶剑英听了这个请求,愉快地说:“好,好。”言谈间,快艇已经靠上了码头。姚保江走到叶剑英跟前说:“请首长题词!”叶剑英高兴地接过笔,俯身在海图桌上挥笔写下了光辉的诗篇《巡视海洋岛大长山列岛防务》:“魏武挥鞭看沧海,岂知东海有长城。汪洋灭敌空潜快,岛岸坚防民与兵。”

8月26日,叶剑英观看了女炮班、“全家兵”等海岛军民的军事表演,对海岛军民的联防工作十分满意,于是又一次题赠了《巡视海洋岛大长山列岛防务》这首诗。

“魏武挥鞭看沧海,岂知东海有长城。”“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叶剑英视察海防,被眼前的景象所触动,想起了170多年前那位颇具文韬武略的魏武帝曹操,想象他当年北征乌桓、东临碣石抒写“观沧海”的豪情,想象他如果能看到今天的人民海军的海上长城,他又会涌动怎样的诗情,写出怎样的诗作呢!诗人为古人遗憾,为今人自豪。

“汪洋灭敌空潜快,岛岸坚防民与兵。”“空潜快”是当时中国海军的发展战略,即依托岸基的雷达观测站来获取目标,然后由海军航空兵对海上实施空中掩护,由快艇兵力出击,一般是护卫艇、鱼雷艇、导弹艇协同作战,对敌方的大型目标实施突击作战。与此同时,潜艇在近海防御的远方形成一道更远的屏障,对较远海域来犯之敌形成威慑。“空潜快”战略形成人民海军一定距离的综合作战半径,即海军的综合作战能力在一定距离范围内足以抵御强敌的海上入侵,这对年轻的共和国筑起海上长城是至关重要的。

这两句诗高度浓缩和概括了人民海军和民兵联防,海上和海岛、海岸多重防线的人民战争的雄伟景象。

8月29日,叶剑英视察海军指挥学校和海军工程学院,接见两所院校的负责人并合影。接见后,他参观了海军工程学院的教学改革展览会。8月30日,叶剑英接见旅顺基地各编队负责人和战役集训队全体人员,并发表重要讲话,着重阐述了毛泽东关于“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以弱胜强,集中力量打歼灭战,“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军事原则,并对保卫京、津、塘地区和海军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等问题作了说明。9月4日,叶剑英在大连棒棰岛作《重读毛主席〈论持久战〉》诗一首,纪念抗日战争胜利20周年:“百万倭奴厌海陬,神州沉陆使人愁。内行内战资强虏,敌后敌前费运筹。唱罢凯歌来灞上,集中全力破石头。一篇持久重新读,眼底吴钩看不休。”

提醒解决海军接班人问题

中国的远程运载火箭和人造卫星相继问世,但中国没有海外军事基地,单靠陆地国土上固定的测控站已经远不能满足全程测控的需要。于是,建设中国自己的航天远洋测量船队及其相应的护航舰队势在必行。1965年,周恩来向有关部门提出建造两艘两万吨级高标准海上测控船的构想。1967年7月,在国家科委主持下,制定出《建造中国远洋综合测量船的实施方案》。1969年底,周恩来主持专委会,将该方案正式列入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定名为“718工程”。毛泽东过问并圈阅了该文件。由于受到一些意外的干扰,该工程到1975年才在上海江南造船厂开工,1978年胜利建成。

中国远洋测量船的命名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1965年10月16日,《光明日报》发表了叶剑英在大连棒棰岛写的七律《望远》。毛泽东看后,十分欣赏,熟记在心。同年12月26日,他将此诗抄录并赠送给前来祝贺自己72岁生日的儿子和儿媳妇,并将这首七律的题目改为《远望》。后来,叶剑英把此诗编入自己的诗集时,便将此诗题目由《望远》改为《远望》,并将诗集命名为《远望集》。1977年9月,时任国防科委主任的张爱萍和国防科委副主任钱学森来到上海,主持召开远洋测量船协调会。会议期间,大家都为测量船命名开动脑筋,出谋划策。聂荣臻的女儿聂力给张爱萍写了一张字条,提议用“远望”两字。大家一致赞成以元帅的诗名、领袖的字样定名为“远望”号。如今,镶嵌在中国远洋测量船船头两侧的“远望”两个大字,就是毛泽东当年的手迹。

1973年2月24日,叶剑英参加海军的一次重要会议,有感于革命接班人问题,挥笔写下《在海军总结会上》一诗,赠给与会的海军司令员萧劲光:“沧溟列舰耸层楼,王濬年高雪满头。应向青年寻后继,不拘一格莫嫌仇。”诗中首句描绘了海军舰队的雄伟气势,令人想象到海军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南朝梁简文帝《昭明太子集序》有“沧溟之深,不能比其大”的句子。舰队的一艘艘军舰,排列整齐,犹如一层层高楼耸立在一望无边的大海之上。第二句引用了西晋名将、益州刺史王濬的故事,以古喻今,发人深思。王濬在66岁高龄时,受命建造大船、训练水师,并于公元279年发兵攻打东吴。第二年,他率部攻克武昌后,顺流东下,直取吴都建业,接受吴国孙皓投降。唐代诗人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中的“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几句诗就引用了这个典故。叶剑英这里引用王濬的典故,并不在于歌颂他的战功,而是提醒参加海军会议的领导同志们,王濬以70多岁高龄出师东征,毕竟是“年高雪满头”,联想到人民海军的将领们南征北战,功勋卓著,但是也上了年纪,迫切需要解决接班人的问题了。诗人在第三句直截了当地提出了“应向青年寻后继”的殷切希望。至于怎样寻找、选拔接班人的问题,诗人在末句斩钉截铁地强调,必须“不拘一格莫嫌仇”!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中有“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诗人在这里还更进一步地超越前人,劝诫选拔人才不但要“不拘一格”,打破论资排辈等旧的习惯和框框的限制,而且要做到“莫嫌仇”,要不论亲疏,不计旧隙,抛开个人恩怨。

7月13日,叶剑英在军委办公会议听取军事科学院关于《战后世界形势的发展与美苏两霸的战略动向》的汇报时提出,“要经常按着地球‘脉搏’的跳动”。谈到海洋和海军问题时,他说:“综合起来看,战争的危险还存在,帝国主义就是战争,战争不可避免。帝国主义者创造条件来发动战争,由于条件没有具备,准备战争的时间就拖长,但是它还是要发动战争的。……他们向海洋发展,是开辟了一个争夺的新方向,但并不放松争夺陆地。要加强战备。”9月21日,叶剑英和李德生、苏振华一起到某造船基地,视察了几种型号的导弹驱逐舰、导弹艇、潜艇和核动力潜艇,指示说:要抓紧定型,除现有潜艇生产不断线外,要努力协作,把新型潜艇也促上去,为建设强大的海军而奋斗。并在导弹驱逐舰休息室为海军题词:“加强海军战斗力量,保障海防”。

歌咏人民海军战无不胜的豪情和气概

1979年8月下旬至9月上旬,叶剑英在外交部长黄华,山东省委第一书记白如冰,济南军区司令员曾思玉、政委萧望东和海军第一政委叶飞、北海舰队司令员饶守坤等的陪同下,来到黄海之滨,连续数日视察检阅海军部队,和水兵们一起出航、交谈,为海军指战员们题词、赋诗并合影留念。

8月22日上午,叶剑英在检阅了69猎潜艇后,不顾连续视察的疲劳,又登上了624猎潜艇,开始了两个多小时的航程。舰艇徐徐离开码头后,叶剑英向坐在身边的海军某基地司令员王金锁详细询问了猎潜艇的型号、出厂年月、性能、作战使命、武器装备和人员编制等情况。王金锁一一作了回答。舰艇平稳地前进,海面碧波荡漾,海风透人心扉。叶剑英深吸了一下这大海的凉爽空气,笑着说:“像游平湖一样。”基地领导同志指着海图,向他介绍岛屿和海域情况。他听得很仔细,不时拿着放大镜看看海图,对照所经过的每一岛屿和海域,一会儿指着岛屿询问,一会儿举起望远镜久久眺望。历时两个多小时的海上航行快要结束了,基地政治部主任宋洪文拿着题词簿代表全体指战员来请叶剑英题词。叶剑英谦虚而又风趣地说:“字写得不好,献丑。”说着挥笔写下了“努力训练,保卫国防”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顿时,指战员们热烈鼓掌,经久不息。叶剑英很理解海军战士们的心情,下艇后,又分两批与624、69猎潜艇全体指战员合影留念。

9月4日上午,叶剑英又一次乘坐624猎潜艇出海视察。舰艇离开码头,向着某海域破浪前进。叶剑英聚精会神地看着海图,听取艇上同志对所视察岛屿和水域情况的介绍。接着,叶剑英对舰艇所经过的岛屿和水域进行了详细的视察。开始,叶剑英坐在前甲板中部,不断举起望远镜眺望。后来,便到艇艏屹立,手扶锚机,昂首远望。在返航途中,水兵们向叶剑英献诗,以表达对叶剑英的尊敬和爱戴。叶剑英高兴地招呼黄华等陪同人员都围拢来看诗。当艇政委徐武增拿着用红纸、红缎带包扎的诗篇,代表全艇指战员呈献给叶剑英时,叶剑英高兴地接过来,亲切地和他握手,并示意朗诵一下。叶剑英一面看阅水兵们写的诗作,一面听着徐政委那洪亮而激昂的朗诵。每朗诵完一段,他都高兴地带头鼓掌。朗诵完毕,叶剑英带头长时间鼓掌,高兴地说:“你们是海军诗人!”

当艇政委徐武增激动地代表全艇指战员把一张写着“请叶副主席为我们赋诗”的字条递到叶剑英手里时,叶剑英看了看笑着说:“我可没有那个天才啊!”叶剑英饶有风趣的话语,使大家开怀大笑。最后,他点头应允了为指战员赋诗的请求。第二天,叶剑英欣然写就七绝《游海》:“横槊临江喜赋诗,曹瞒当日耀雄姿。看今导弹核潜艇,征服五洋任所之。”

“横槊临江喜赋诗,曹瞒当日耀雄姿。”《游海》前两句就把读者带入这样一个境界:当年称雄一时的曹阿瞒大战赤壁,横握长矛,立于兵船之上,面对长江,引颈高歌,耀武扬威,不可一世。岂料,不久便被孙刘联军火烧赤壁,大败而归。诗中的“喜”字用得绝妙,背后正隐着一个“悲”字。一喜一悲,不仅衬托出当年曹操在赤壁之战中由胜转败的结局,也引出一个战争中的兵器问题,为后两句诗作了铺垫。“看今导弹核潜艇,征服五洋任所之。”当年曹操八十万大军败走赤壁,固然有个战略战术问题,但亦不能忽视战船和武器的因素。诗人又从170多年前把读者带回到当代,人民海军拥有包括导弹、核潜艇在内的尖端武器,在未来的反侵略战争中,可以征服五洋,战无不胜。《游海》以史入诗,借题发挥,歌咏现实,言在古而意在今,语不多而情无限。诗人从曹操“横槊赋诗”落笔,引出三国赤壁之战的历史典故,笔锋突然一转,转到“导弹核潜艇”上面来。前后四句诗,上下越千年,用极其浅近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极丰富的思想,创造出引人入胜的意境,形象是那样的优美,寄托是那样的深远。■

猜你喜欢

叶剑英海军
晓褐蜻
我的海军之梦
相信爱
叶剑英的港澳情
叶剑英(上)
海军协议1
New Approach to Calculate the Unavailability of Identical Spares in Cold Spare Configuration
记叶剑英元帅的一次垂钓
叶剑英在南昌起义前夕
叶剑英与蒋介石分道扬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