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
2013-12-19汤志华
汤志华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1〕“三个自信”的提出,充分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执政理念上的日趋成熟,在前途道路上的方向明确,在未来发展上的日益自信。在这三个“自信”中,理论自信不仅是核心,更是灵魂,居于主导地位。只有拥有理论自信,才能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越走越宽广的坚定信仰,才能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将得到更充分显示的坚定信念。
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内涵
理论自信,是指一个政党对其指导理论进行高度肯定的一种态度。它不仅表现为对其指导理论在思想上的高度赞扬和行动上的努力实践,更表现在对其指导理论能够随着历史变迁和社会进步不断得到继承和发展的坚定信念。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形成了两个重大理论创新的成果,一个是毛泽东思想,另外一个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就是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毫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地位毫不动摇,在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坚定不移地推动理论创新。
1.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毫不动摇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2〕在新中国刚刚成立之际,毛泽东就强调,“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他们给了我们以武器。这武器不是机关枪,而是马克思列宁主义。”〔3〕在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专政和所有制改造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和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在改革开放不久,社会上就出现了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声音,对此,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搞改革开放,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没有丢马克思,没有丢列宁,没有丢毛泽东。老祖宗不能丢啊!”〔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和完善时期,党的作风建设面临着严峻考验。面对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始终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进一步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问题,江泽民同志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道理所在。”〔5〕新世纪新阶段,改革进入了深水期和攻坚期,在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的新时期,面对着“走什么路?举什么旗?”的方向问题,胡锦涛同志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6〕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7〕
历史已经证明,我们不管在什么时候都必须始终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地位。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们并没有丢掉老祖宗,没有违背我党的根本指导思想,所以才有了今天的发展成就。坚持理论自信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2.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地位毫不动摇
任何实践活动的开展都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方能事半功倍,少走弯路。但是,理论只有被人民群众掌握,才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指导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产生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它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实际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它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并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过程中被证明了的科学理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如今,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强调,在这一关键时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重要保障。
3.始终坚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推动理论创新
实践永无止境,理论创新也永无止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在前进的道路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迫切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科学的指导理论。因此,我们必须在实践中勇于开拓进取,推动理论创新,更好地指导实践活动。
坚持理论创新,不能脱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要自觉坚持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时刻关注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根据新鲜实践经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这是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与时俱进的不竭源泉。”〔8〕正是因为我们始终坚持贯彻解放思想的精神,遵循实事求是的路线,具有开拓创新的勇气,才能使理论面向新的实际,解决新的问题。坚持理论自信,关键在于既要用它来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活动,同时又要坚持改革开放,在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不断推动理论创新,丰富理论体系。
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具有坚实的基础
1.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具有深厚的思想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它充分体现了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就其科学性而言,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其价值性而言,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阶级立场,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为了实现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就是实事求是。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确立和形成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毛泽东曾指出:“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9〕正是因为我们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和确立了正确的思想路线,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探索和创新,为改革开放提供了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理论指导。在正确思想路线的指引下,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因此,正确的思想路线成为我们坚持和发展理论自信的思想基础。
2.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具有科学的理论基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得到丰富、发展和创新,并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首先,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政策,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明确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形成了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次,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发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明确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总结了党建工作的基本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再次,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发展,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科学认识的不断深化,也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日趋成熟。因此,对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不断创新,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理论基础。
3.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
伟大的理论产生于伟大的实践,同时又指导着伟大的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产生源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30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总体达到小康水平,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在国际政治舞台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正是在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们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如果说中国和世界的社会主义历史提供的经验是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根据,那么,这一历史根据的意义就在于通过生动的社会实践告诉我们在理论创新过程中哪些是不能做的、哪些是可以继续做下去的。正是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进步和成功,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人们心目中的威望,增强了人们对这一理论的坚定信仰。因此,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主义理论自信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
三、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10〕因此,我们应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
1.坚持解放思想,以道路自信促进理论自信
明确道路问题至关重要,因为它是政党确立指导思想的前提,是国家制定发展规划的依据,是民族发展和创造幸福的基础。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沿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但并不是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也不是改旗易帜、彻底变革,而是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立足于对国情的正确认识,解放思想,勇闯新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
坚定理论自信,首先就要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与内涵。这就需要在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一切从中国实际(中国最大的实际就是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进行有机结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的协调统一发展;其次还要掌握和理解道路的发展主题和前进目标,辩证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的关系,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够带领我们走向现代化,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2.继续深化改革,以制度自信增强理论自信
社会制度是社会发展的根本支撑。当前国际形势风云突变,国内形势错综复杂,中国能够在面临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和遭受激烈的国际竞争情况下,仍然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应该归功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坚持和发展。
以制度自信增强理论自信,首先必须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原则不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现出的原则并不是单一的,但是“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根本原则。”〔11〕其次要在改革中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征。社会主义制度是“变”与“不变”辩证统一的过程。进行改革并不是要“革掉”一切事物,而是对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制度和现状进行调整和改变,改革的过程是社会主义制度“变”与“不变”辩证统一的集中体现。最后要不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主义的制度体系。在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以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等一系列基本制度基础上,深化改革,不断推进制度创新,进一步发挥中国特色社主义的制度优势,以制度优势进一步增强我们的理论自信。
3.构建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以马克思主义“三化”推动理论自信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化,马克思主义正面临着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命题的挑战。我们要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出发,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从时代发展提出的新的历史使命要求出发,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赋予马克思主义更为旺盛的生命力。一是要坚持真理性与价值性的辩证统一,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指出:“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坚持真理,因为任何真理都是符合于人民利益的;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因为任何错误都是不符合于人民利益的。”〔12〕这就表明了真理的价值性在于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候,要注意实现真理性和价值性的统一。二是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要了解当代中国发展的实际和特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使马克思主义能够跟得上历史潮流、肩负得起现代使命、遵循发展要求、突出时代变化。三是要突出问题意识,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并不是要广大群众研究马克思主义原著,不是机械地、教条式地灌输,而是要强调问题意识,对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要进行认真分析并予以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参考文献〕
〔1〕〔2〕〔10〕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09.
〔3〕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69.
〔4〕 〔1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69.
〔5〕 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82.
〔6〕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8-12-19.
〔7〕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3-01-06.
〔8〕 习近平.中国共产党90年来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的与时俱进及历史启示〔N〕.学习时报,2011-06-27.
〔9〕 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96-297.
〔12〕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