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2013-12-18肖维歌

关键词:产业园指标体系园区

肖维歌

(绍兴文理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浙江 绍兴312000)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环境支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支撑环境就是集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依托和载体.2004年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从3 440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1 052亿元,6年增加了7 612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3.6%.2011年,我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为13 479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22%,2012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到16 000亿元,增长速度为18%左右.随着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的贡献不断增强,加强其平台发展就显得日益重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内在推力是建立并完善其评价机制.本文试图在对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借鉴产业经济学和集聚经济理论,构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1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

1.1 园区总数及其具体分布

当前,中国总共建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区1 428座,其中,各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情况[1],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我国各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都已经建立了各种形式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而且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及地区,其园区的数量也比较多.

1.2 园区类型分析

中国现有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可分为五大类,即产业型、混合型、艺术型、休闲娱乐型和地方特色型,每一类型的园区数目及比例如图2所示[1].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主要是混合型的,在园区总数中占51%,其次是产业型的,占33%,休闲娱乐型、地方特色型和艺术型园区比较少.

1.3 园区增长状况分析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从20世纪90年代起步,到2002年,共建成各类园区48座.2003年以后,园区建设步入发展阶段,从2003至2005年,共建成各类园区85座,超过了以前13年的总量.2006年,我国园区建设井喷,一年建成各类园区107座,2007年以后,园区建设步入快速发展通道,2008年至2012年,共建成各类园区1 122座,年均增速42.2%,见图3[1].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已遍布我国各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而且各种园区门类比较齐全.应该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经历了10多年的快速发展,不仅园区数量大幅增长,从2002年的48座上升至2012年的1 428座,而且园区产业产值也迅速提升,领跑现代服务业,当前的园区建设和发展速度甚至超过了国家经济增速.以杭州为例,2008年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579.86亿元,同比增长17.6%,比全市GDP增速高出6.6个百分点,高于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速3.8个百分点;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12.1%,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3.2%.

在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大背景下,园区的发展是符合时宜的;但是,这一快速发展的新兴集聚产业也需要合理的规划与引导,构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就是为实现这一目标服务的.

2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现状

当前国内外学者对文化创意产业评价体系的研究比较多,但针对园区发展评价指标的研究则比较少.田冬梅提出都市创意产业园区规划的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2];天津市创意策划研究会提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标准化评价体系[3],从内容上看,该标准包含了5大功能(园区硬体设施功能、软体服务功能、创新驱动功能、投资驱动功能、综合效益功能),19个基本要素,71个子项指标,涵盖了功能区建设和发展的基本内容;张书、侯月丽、张天龙研究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服务评价指标体系[4];侯沁江、刘伊生研究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投资决策的评价指标体系[5].总体来看,这些研究都是针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某一个方面进行的,而关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系统性、综合性的研究则比较缺乏.

3 构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目标

发展是事物从出生开始的一个进步变化的过程,是事物的不断更新,是一种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既有量的变化,又有质的变化;既有正向变化,也有负向变化.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要推进园区的正向发展,即园区的不断进步变化,既包括量的增加,也包括质的提升.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其他任何集聚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目标相同,都是要反映集聚经济的效益.新经济增长理论(罗默,1980)和规模经济理论(保罗·克鲁格曼,1981)将集聚经济的效益归结为知识外溢效益和规模经济效益.知识外溢和规模经济主要体现为经济效益,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既要反映园区发展的经济效益,还要能反映园区的社会效益.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主体是推动园区发展的建设者,包括规划引导者和实践者.园区的发展需要有合理的规划与引导,规划与引导的主体通常是政府或行业协会,其在园区发展中的定位不止是合理规划与引导园区布局,还要为园区发展提供政策支持,故此,评价指标体系要能合理评估政府及行业协会的功能,能反映政府规划与引导的效果、扶持政策的效益以及园区规划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园区发展的实践者主要包括文化创意方面的企业、提供高新技术支持的企业、国际化的策划推广和信息咨询等中介机构以及从事文化创意产品生产和经营的公司等.这些相互接驳的企业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集聚发展,构成立体的多重交织的产业链条,共同服务于提升园区创新能力和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还要能对园区实践者的能效进行合理评估,促进其完善与优化,推动园区持续发展.

总体来说,构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目标是要合理评估园区主体(包括规划引导者和实践者)的经济与社会效益,规范园区发展模式,拓展园区发展路径,推进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4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4.1 可比性

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是推动园区的发展,而有序竞争是发展的动力之一.可比性要求评价指标体系能有效衡量不同类型、不同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状况,能对各类园区的发展做出客观的评价,使园区能发现并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开展公平而有序的竞争,推进园区的共同发展.

4.2 系统性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园区内的微观主体是系统生态链的中间一环,既需要有上游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园区管理部门的制度引导,也需要下游市场的接受和认同.文化创意主体(企业)是系统的核心,政府部门和园区管理部门是外在推动器,而市场和社会大众则是内在推动方,它们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是推动园区有序发展.所以,评价指标体系必须体现系统性,兼容各方.

4.3 可操作性

构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是要对当前的各类园区进行有效评估,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和值得推广之处,以推动园区的发展,因此,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具有可操作性,设置的指标要便于收集和处理,并能得到有效的结论,用于指导实践.

4.4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一项系统工程,由于文化创意产业属于精神类服务产业,园区的产品不止是有形的物质产品,更多的成果体现为无形的精神食粮,价值很难量化.此外,园区发展考量中存在许多环境与制度性因素也难以量化,所以指标设置中要兼顾定性和定量指标.

5 基于集聚经济理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专业化分工和创新是集聚经济的两大特征[6].工业区位经济学家韦伯(A.Weber,1909)最早提出集聚经济的概念,他指出产业的空间集聚可以促进劳动力组织的专业化,产业集群可以规避中间商,节省交易成本.巴顿(K.J.Button,1976)在以下几方面讨论了企业集群与创新的关系:

(1)企业地理上的集中必然会带来竞争,而竞争促进创新.

(2)地理上的集中本身就有助于商品制造者、供给者与顾客之间产生一种更为自由的信息传播,相当数量的创新正是由于顾客需要和解决供给问题而产生的结果.

(3)集中而优越的通讯工具加快了区域内企业采纳创新成果的速度[7].作为集聚经济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其本身的发展必然体现集聚经济的这两大特征,而这也是构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必须要考虑的.

结合前人的研究和构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目标与原则,以集聚经济发展理论为基础,本文从影响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微观、中观和宏观因素出发,借助于层次分析法从生产力、影响力和驱动力三个指标构建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层,然后细化各指标层的指标变量,得到园区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5.1 生产力指标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生产力是园区生存与发展的前提.没有生产力的园区是不可能存活的,更谈不上发展.由于生产力水平是影响园区发展的微观因素,这一指标的变量设置必须考虑微观主体的状况.包括自身发展状况和在园区中的地位(参与园区分工状况).具体可以从入住企业、创意人才、园区条件与水平这三个方面考量.园区内入住的企业是园区生产力的核心,入住企业的数量、规模、层次决定了园区的基本生产力水平.而员工状况,主要是创意人才的状况,则决定了园区的核心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点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尤为切切;创意人才数量和水平是园区企业科技水平的直接反映,也是园区核心生产力水平的直接体现.此外,园区本身的基础设施状况、管理水平及后续服务水平也是园区生产力水平正常发挥的有效保障,而园区规模还可以直接提升园区的规模经济效益,是园区整体生产力水平提升的关键.

5.2 影响力指标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影响力是园区正能量的有效传递,反映园区为社会所接受的程度.包括经济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和外溢效应.经济影响力主要指园区的规模经济效益.园区内同类企业数量众多,其有效竞争产生的外部规模经济有助于削减成本,降低服务或产品价格,提高国民消费水平和福利水平.社会影响力主要体现为园区建设与发展带来的就业效应、环境改善效应等.外溢效应主要体现园区作为集聚经济形态的溢出效应.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东西,其对国民、对社会和其他产业带来的溢出效应有时远远高于自身的经济产值.比如杭州滨江区江南文化创意产业园,当前已形成了油画、国画、雕塑、动漫、出版传媒和设计等6大中心,2011年产值3.2亿元,这个产值只是可以计量的市场销售价值;该园区的建成和发展对油画、国画、雕塑、动漫、出版传媒和设计产业所带来的国民产业认同效应、教育培训效应、招生就业效应和消费认同效应以及人们消费模式、消费理念的转变效应,另外还有该产业发展产生的绿色低碳效应,这些又岂止3.2亿元.

5.3 驱动力指标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驱动力是园区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包括政府政策支持等外在动力(制度创新)和企业与园区创新能力等内在动力(技术创新).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包括用地、税收等)对园区的发展起着引领和导向作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作为现代服务经济的集聚形式,不同于制造业产业园区,由于服务经济发展的不成熟而存在诸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这就需要政府部门的合理规划与引导,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和措施因势利导地推进.制度创新是园区能否生存并获得发展能力的初始保障,而企业与园区创新能力等内在动力(技术创新)则是园区获得持续发展动力的引擎,园区的持续发展不能仅靠政策,而是要在政策指引与扶持下发挥其本身的能量,依靠科学技术获得持续的生产能力、营销能力、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 全国文化产业园区资料库[EB/OL].[2013-01-03].http://yuanqu.ccitimes.com/index.php?m=yp&c=index&a=list_company.

[2] 田冬梅,白丽华.基于模糊AHP模型的都市创意产业园适应性评价研究[J].企业导报,2010(1):291-293.

[3] 廉锋.标准化使文创产业园有了方向: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标准化评价体系研讨会纪实[J].创意世界,2012(8):52-54.

[4] 张书,侯月丽,张天龙.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大众标准化,2012(8):50-53.

[5] 侯沁江,刘伊生.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投资决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Proceedings of the 2011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Technology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ICITSM 2011).

[6] Huang Yi-Fen,Chen Chung-Jen,Chang Hsui-Hui.A multiple criteria evaluation of creative industries for the cultural creativity centre in Taiwa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trepreneurial Behaviour and Research,2009,15(5):473-496.

[7] Dong Qiuxia,Gao Changchun.Knowledge Engineering,Intellectual Capital of Creative Industry Park Based on Multi-objective Decision-Making and Entropy Methods[J].Systems Engineering Procedia,2012,3:326-332.

猜你喜欢

产业园指标体系园区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山西打造首个电商快递产业园
山西首个快递+农产品产业园将于10月建成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