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复苏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2013-12-18
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丽水,310052)
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又称为脓毒性休克,是由于全身性感染而引起[1]。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是ICU患者的常见住院原因,病死率高达30%[2]。有研究发现,直腿抬高试验可有效评估行早期液体复苏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容量反应性[3]。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来说,对其进行有效的液体复苏能够缓解病情。为了探讨早期复苏对感染性休克的主要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笔者对我院ICU 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4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ICU收治的40例感染性休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男8例,女12例;试验组男9例,女11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感染性休克的诊断标准[4]。患者的基础疾病分别为:肺部感染18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5例、腹腔脓肿5例、急性重症胰腺炎3例。两组入院时基本资料均衡可比。
1.2 治疗方法
患者进入ICU病房后,经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人双腔深静脉导管;经右侧股动脉置人PICCO导管,并连接于PICCO仪;将深静脉导管连接于PICCO仪。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控制原发病、使用抗生素抗感染、纠正酸碱失衡、营养支持、维持通气等治疗。患者根据早期复苏目标导向(Early goal directed therapy,EGDT)进行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即通过充分的液体复苏治疗力求在6 h内达到早期复苏目标:平均动脉压(MAP):(65~90) mmHg ;CVP:(8~12 )mmHg,机械通气时(12~15 )mmHg(1mmHg= 133.32Pa);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或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02)≥0.70;尿量>0.5 mL/(kg·h)。当CVP、ScvO2或SvO2达到目标水平时,输注多巴酚丁胺直至达到EGDT目标。若经过充分的液体复苏仍不能恢复者,使用去甲肾上腺素0.03~1.5μg/(kg·min)进行升压治疗。对于难治性休克患者可使用血管加压素(0.01~0.04) U/min。对照组使用林格液作为复苏液进行复苏,试验组使用6%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溶液作为复苏液。
1.3 监测指标
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点心排血指数(C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全心舒张期末容积指数(GEDVI)及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不同时间点的CVP、CI、ITBVI、GEDVI及EVLWI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从表1可见,试验组和对照组的CVP、CI、ITBVI及GEDVI水平均随着时间的增加上升,但EVLWI在对照组明显增加,而试验组无显著变化。 除实验组EVLWI外,与开始复苏(0 h)相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的CVP、CI、ITBVI、GEDVI及对照组的EVLWI与开始复苏(0 h)相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值均<0.05)。
经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进行比较发现,试验组CVP和GEDVI较对照组上升水平明显,对照组EVLWI较试验组上升水平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CVP、CI、ITBVI、GEDVI及EVLWI比较(x±s)Tab.1 Comparison of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CVP, CI, ITBVI , GEDVI and EVLW
*与0 h比较,p<0.05**注:1mmHg= 133.32 Pa
3 讨论
本次研究发现,加用6%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溶液后血流动力学指标(CVP和GEDVI)的改善较未加用对照组有显著差异,且未加用组会导致EVLWI水平升高。提示6%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溶液具有更好的扩容效果及安全性。这与黄磊等[5]结果不一致,这可能与研究的样本量有关。高金亭等[6]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同样发现使用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溶液效果更优。李宙[6]等根据EGDT方案对22例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复苏,并观察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管外肺水参数变化情况。经过48 h复苏后,发现两组患者的感染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血乳酸水平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但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改变无显著差异。还有研究发现[7],使用参附注射液治疗ICU感染性休克有显著疗效并且起效迅速,有很好的临床意义。因此,在以后的研究当中应该注意联合用药,进一步观察其效果。
对于6%羟乙基淀粉130/0.4溶液等胶体液及林格液等晶体液对感染性休克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改变,目前尚无统一的结论。这可能与ICU患者病情比较复杂有关。不同的疾病也有可能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发生差异。此外,相关随机对照研究样本量均不大,这就大大降低了研究的检验效能。因此,需要大样本研究,严格控制混杂因素进一步研究不同复苏液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复苏效果。
[1] 伍义, 马月丹, 吴寿坤. PICCO容量性指标在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中的临床应用[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22(1):16-17,53.
[2] 魏晓勤. 早期充分复苏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及护理[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0,13(4):616-617.
[3] 赖军华, 刘欢, 莫松. 被动抬腿试验对48例行早期液体复苏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容量反应性评价[J]. 重庆医学, 2013,42(1):67-69.
[4] 俞恩珠, 胡毅坚. 临床药师参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药学监护实践[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3,29(2):151-152.
[5] 黄磊, 张卫星, 朱仲生, 等. 羟乙基淀粉130/0.4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进行液体复苏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6,29(12):11-13.
[6] 李宙, 覃铁和, 王首红, 等. 早期液体复苏对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血管外肺水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1,21(31):3952-3956.
[7] 石一杰, 汪辉. 参附注射液治疗ICU感染性休克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学创新, 2013,10(6):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