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点

2013-12-18

上海人大月刊 2013年4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底线养老

观点

2013年3月4日 《文汇报》

当前善用“底线思维”的意义与内涵

“底线思维”是一种符合经济社会转型期的科学思维方法,它强调从最坏处着眼谋划工作,着力避免被动局面,着重掌握工作主动权。伴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们置身战略机遇期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充满了挑战与危机,这就亟须运用“底线思维”界定与防范危机、风险,认准困难在哪里、底在哪里,看到其长期性、曲折性和复杂性,把握底线和症结,挖掘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从而保持头脑清醒。我们的社会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会处于巨大的社会转型与波动之中,运用“底线思维”能做到心中有底,克服恐惧畏难心理并坚定信心,因此“底线思维”方法将成为我们攻坚克难的常态思维和有效方法。

2013年3月18日 《中国青年报》

什么才是“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就现实经济社会意义而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改革成功的标准之一。中国的问题在于:没有有效控制住极少数人利用特殊手段暴富,这不是市场经济自发形成的,不属于邓小平提倡的“少数人用正当手段先富起来”的范围,这样的先富也不能带动大多数人共富。发展下去,大多数人共同富裕的进程就会被破坏。最危险的,并不是贫困现象还存在,也不是有极少数的贪污腐败,而是刚刚形成的社会中间阶层不能发展壮大,权贵发展成为自我封闭甚至世袭性的特殊利益集团。消除特殊利益集团,仅用“共同富裕”的经济口号予以对抗,追求收入和财产平等远远不够,需要进行全面改革,限制官员特权,防止极少数寡头垄断国家经济命脉和政治社会生活。因此,打击腐败,控制权力和权力资本化,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措施。

2013年3月19日 《光明日报》

社区养老:将“包袱”转为“红利”

“社区养老”,指出了未来中国推进社会化养老服务的关键所在。就政府而言,应当在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一批老年研究中心,在多学科研究和老龄产业开发的结合上下功夫,看到养老服务作为中国社会政策的重要领域,是中国未来发展和扩大内需的重要投资场所。各级政府要重视养老公共政策之间的协调问题,在推进护理保险制度的同时,加大对从事社区照顾相关业者的政策优惠。就社区而言,社区养老需要搞好养老服务项目的准入、评估和监督,借助照顾服务的平台大力推进健康生活方式。而企业在开发服务流程和培育规范的养老消费市场方面也大有可为。一旦从政府到公众都能认识到搞好社区养老不仅是社会化养老的重心,而且是一项应对未富先老的重要健康工程,并形成政府、社区和企业多方参与的格局,将大大减轻老龄化对福利和医疗资源的压力。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底线养老
共同富裕的中国模式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养老生活
坚决守住廉洁底线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真相与底线
戈恩被捕:底线不可碰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