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款消费实名制才是反腐良药

2013-12-18涅水缨

四川党的建设 2013年8期
关键词:公款消费会议费招待费

□ 涅水缨

公款消费实名制才是反腐良药

□ 涅水缨

7月18日,新一轮中央部门决算公开全面启动,一并亮相的还有去年的中央部门“三公经费”决算。中央党校教授林喆表示,“三公经费”仅公开还不够,应在预算时就形成由班子集体讨论的“会审”制,以及事后责任追究制。他建议,公款使用者的姓名、消费理由、消费内容到消费地点、消费时间,都要公示于众,让民众监督。

尽管年年晒“三公经费”,然而公众年年都觉得很不过瘾,原因何在?一是有关部委晒出的账单及项目甚是粗疏,只报总数而无明细,监督者犹如雾里看花,看不明白;二是“三公经费”界定模糊,导致统计口径和统计标准难以统一,影响了各部门公布数据的真实性和可对比性;三是公款消费基本上是“见物不见人”、“见钱不见人”,事中监督及事后追责很难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头上。

模糊管理学最易产生腐败,葫芦僧乱断葫芦案,糊涂官才做糊涂事。不少单位的“三公经费”清单上,总是笼而统之写着会议费、办公费,很多巨额会议费背后却埋着惊人的奢华挥霍权钱腐败。最为典型的是,在中央反对吃喝浪费之风的强大压力下,很多单位支出账单上并无“招待费”一项,这并不等于就没有了公款吃喝现象。“零吃喝费”、“零招待费”的奥秘在于,这些费用全被会议费冲洗。

仅有粗线条、概念化的公开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配套以公款消费“实名制”,把每一分钱的支出都说明白,将每笔公款的使用人、消费的理由及内容、消费的地点及时间等具体信息都予以公开,公众轻而易举地就能透过“玻璃箱”看到公款流向,官员们才会在制度和监督重压下,老老实实地花明白钱,使权力运行及自身作为干干净净、清清白白。

公款消费“实名制”才是反腐良药,把“三公经费”降下来,一刀切地给出限额其实并不十分科学,只有精确化,才能最大程度堵死管理漏洞和监督死角。

(责编:彭纳)

猜你喜欢

公款消费会议费招待费
规范科研院所会议费管理
规范会议费全过程管控措施及创新研究
看清“反腐败影响经济发展论”的根本错误
央企业务招待费徐合治理研究
对目前企业业务招待费规范化管理的分析
企业业务招待费的控制措施探讨
管好会议费需要更多配套制度
财政部等三部门出台规定加强会议费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