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预习策略
2013-12-17谢霞
谢霞
叶圣陶先生说“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可见略读课文教学是极其重要的,同样略读课文的作业设计也同样是重要。通过作业练习,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用于实践阅读中,逐步达到知识的迁移与运用,培养学生读书、动手、分析、概括的语文能力。然而,略读课文的作业设计不能随心所欲,盲目进行,它既要“瞻前”又要“ 顾后”,才会收到事半功百的理想效果。
一、瞻前作业——未成曲调就先有情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语文学习也是这样,没有预习的语文是不完整的,是不可能有较高学习效益的。略读课文本身就是在精读课文学习基础上学习内容的完善,学习方法的迁移,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相对于精读课文的来说,略读课文的预习更加重要。课前让学生很好的预习,认真读书,引导学生把学习精读课文的方法,灵活地运用到略读课文中来。
但是略读课文的预习作业,如果还是读读、抄抄是无益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因此对于略读课文的预习作业,要根据略读课文特点的进行精心设计。
1.巧用导语理文脉。人教版教材每篇略读课文前设置了“导语”。细读教材导语,不难发现,导语不仅体现了年段循序渐进的目标;体现了单元的目标;还体现了与精读课文目标之间的关联,更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导语”不仅仅是教师教学依托点,也是学生课前预习作业的着眼点。因此在预习略读课文时,我经常让学生先读懂 “导语”,然后根据导语内容设计课文内容填空题。然后根据学生设计的填空题进行修改,作为预习作业。
例如《祖父的园子》的导语是:这篇课文中的那些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默读课文,说说“我”在院子里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从哪儿体会到的?通过对导语的阅读,不难发现这导语包含两方面内容:我在院子中的心情如何?你从那些地方感受到?两个问题涵盖学习本文的两个要求,也是学生学习本文的金钥匙。因此我抓住这两个问题,让学生设计了填空,经过修改如下:
(1)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丽、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有小动物: 、 、 、 、 ;有植物: 、 、 、 ;还有美丽的自然现象:有 、 、 、 。
(2)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她跟着祖父在园中
、 、 、 、 、 、 。作者在这个园子里感受到
这样根据导语设计的填空,把文章的主要内容涵盖在里面,通过读“导语”出填空题和做填空题的作业训练,孩子们不仅在课前学会了提炼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文脉。初步体会作者的感受。更理解了导语在略读课文中的重要性。长期的训练,学生阅读略读课文的能力将会提高。
2.预习卡片扣重点。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这样一段精辟的论语:“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预习前,教师应有所引导,不同的年级,预习课文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对三年级的学生而言一般是安排课内预习,让学生认识字词,读通课文,然后再参照“阅读提示”自主阅读,初步领会文章内容。四年级的预习则是在三年级的基础上展开想象,领会课文的表达方法等,但不要求过多。
到了五六年级,教师则可放手让学生课外自主预习,可用审题、读文、划生词,质疑句段,查阅资料,摘抄等方法长期训练。然而如果仅仅是为了预习而预习,教师没有反馈,没有检查那对于大部分学生没有实效。那如何让略读课文的预习为教师课堂教学提供实效,确实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呢?在教学中我除了培养学生预习,更重视预习后的反馈和统计。例如在预习《景阳冈》一课时我这样做:
先让学生自己预习:
(1)我会读,我在预习时读了()次课文,把长句子读流畅了,把课文都读通顺,读正确了。
(2)我会学。我已经划出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我认为课文中容易读错的词----------;最容易写错的词----------;查出了不理解词的意思-----------------
(3)我能行。围绕本篇课文,我查阅了相关资料,知道了:-------------
(4)我的疑问。读了课文,我还有一些不明白的地方:------------------
然后教师设计表格预习统计:
预习结果统计:
通过预习表格的统计,不难发现学生对于文章的重点立刻把握:那就是武松打虎的段落。因此在课堂教学初读课文之后,直奔教学重点,学习课文武松打虎的段落。
这样预习问题的统计,不仅能让教师和学生更准的把握学习的重点。而预习问题的悬疑更能激起孩子课堂的探究问题的兴趣。激起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
3.查阅资料作铺垫。作业以课文内容为“引子”、为“话题”,诱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通过多种途径查阅搜集相关资料,进行理解、处理、整合,使学习成为自主构建的过程,不仅有益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他们探究性阅读能力、创造性阅读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整合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了自主有效地学习。
比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第2课《丝绸之路》这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课前作业:
(1)了解丝绸之路历史背景。
(2)找一找丝绸之路的路线图和图片。
(3)搜集《丝绸之路》的故事。
然而对于搜集资料学生往往会查找,在电脑上打印,在书本里的就找到了事。到了老师上课要交流材料了,学生就拿出准备好的长长的几页纸开始长篇大论地汇报。这样搜集资料往往是走过场,其实没有实效。因此,我对学生搜集资料提出以下要求,凡是自己搜集到的资料都要进行内化:首先要通读材料,然后选择其中的一点、两点,用上两三句话在课堂上介绍,这样的要求使学生的概括和表达能力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与提高。
(四川省平昌县江口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