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结构调整相关分析

2013-12-17谭阳子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第三产业产业结构经济

谭阳子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经济系,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市,55199)

产业结构调整是促进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其调整目标分两类:一是协调当前的供需矛盾;二是提高本国经济发展速度,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由此,可将产业结构调整方式区分为两种,即适应性调整和战略性调整。适应性调整是根据一个国家特定时期内市场供需矛盾,对现有产业和资源进行重新调整,从而使某些失调现象得到及时纠正,以实现该时期国民经济各部门或各产业的协调发展。战略性调整是根据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当前情况和长期战略,以及国内外经济环境条件可能发生的变化,做出的一种超前性产业结构安排,主要是立足于加快实现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赶超目标。[1]

一、中国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中国经济在高速增长、经济总量不断增大、经济实力大幅提高的同时,各产业也都不断增长,产业结构不断改善,但同时也表现出极大的不平衡特征。

表1 中国产业不平衡发展的基本数据

资料来源: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统计数据库整理而得

根据表中数据显示,中国产业结构在不断完善中发展。从1980年到2008年,第一产业的产值结构呈现大幅度递减的趋势,从1980年的30.18%下降到2008年的11.31%;而第二产业的产值提高的幅度并不大,仅从1980年的48.22%升至2008年的48.62%;第三产业的产值结构得到大幅提升,同期上升19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产业结构在不断向高度化方向演进,但其内部却依然潜伏着许多不合理因素。[2]

首先,农业基础薄弱,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在粮食生产方面受到季候条件的约束较大,保持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好势头的难度加大。由于中国人均耕地较少等原因,农业生产的效益低,从而造成了农民收入增长较慢。其次,第二产业位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产品附加值低,自主创新能力差,产品结构不合理。再次,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过低,且有下降趋势。大部分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都在70%左右,甚至巴西和印度的第三产业比重高于中国。第四,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不合理。在三次产业的劳动力构成中,第一产业劳动力人口在逐年减少,由68.7%减少至39.6%,这与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大量农村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密切相关,但是,第一产业在GDP中做出的贡献和吸纳的劳动力数量严重不成比例;第二产业劳动力构成变化的幅度不大,但却带来了较高产值,这取决于中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劳动力的构成逐年增加,从1980年的13.1%上升到2008年的33.2%,但是第三产业的就业潜力没有发挥出来,这充分符合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

二、中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结构低度化

产业结构低度化主要是指产业结构从低水平状态向高水平状态升级转化的动态过程缓慢。具体来说,产业结构低度化包括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指三次产业结构的构成比例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处于低水平。第二层次是指三次产业内部各细分行业的比例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处于低水平,例如传统农业远远超过现代高效农业在第一产业中的比例,劳动密集型产业远远高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在第二产业中的比例,传统商业和餐饮业远远大于金融、保险和信息产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例;第三层是指从产业链来看,在我们的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产业处于产业链的前端而非末端,例如缺乏深加工农业,缺乏高新技术产业,第四层次是指高端产品生产比重小、产业集中度低、规模经济效益差、产业整体效益不高、产业升级趋势不明显等等。

1.中国农业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低。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不足发达国家的1%。中国农业投入长期不足,产业技术水平低下,在国际比较中处于较低水平。

2.中国工业技术创新能力差。从技术创新的各项主要指标看,中国的技术创新能力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各项指标在国际排名中均列于较低水平,对比日本,不论是在研发经费支出还是在研发人员数量以及最终研究成果方面都具有很大差距。同时,中国制造业技术结构与发达国际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产业创新能力有削弱危险。

3.中国第三产业内部的产业层次较低,现代金融业、房地产业、信息服务业还不成熟。从银行效率竞争力评价来看:银行资源竞争力(银行资产为GDP的倍数)卢森堡第1,中国香港第2,爱尔兰第3,中国台湾第4,瑞士第5,中国大陆第9;信贷竞争力芬兰第1,美国第2,澳大利亚第3,中国香港第4,荷兰第5,中国大陆仅列第45;银行服务竞争力芬兰第1,瑞士第2,美国第3,卢森堡第4,爱沙尼亚第5,中国大陆仅列第46。从证券市场效率的竞争力来看:证券市场资本化美国第1,超过151040亿美元,日本第2,英国第3,法国第4,德国第5,中国第11;证券市场指数增长评价俄罗斯第1,韩国第2,斯洛伐克第3,墨西哥第4,斯洛文尼亚第5,中国第43。由此可见中国在金融业的国家比较中处于绝对劣势,说明中国在这一行业上的低度化。

(二)产业链前端产业所占比重大

在第一产业中,种植业比重一直较大;在第二产业中,原材料工业和初级加工工业占主导地位;在第三产业中,生活性服务业依旧是创造GDP的重要力量(见表2)。

表2 各产业结构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由《中国统计年鉴》(2000)计算而得

(三)产业集中度低

从企业规模结构上看,根据最近一次工业普查资料显示,大型企业产值仅占工业总产值的34%,中小企业占了66%。而80年代美国100家最大的工业公司却拥有工业总资产的50%。与发达国家相比,在适合大规模生产的产业中,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生产分散、集中化程度低,难以取得规模经济效益,导致劳动生产率、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进一步下降。

三、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政策建议

(一)实现产业服务化

产业服务化趋势主要表现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和金融服务等变得日益重要,不仅是生产活动中与服务相关的业务不断增加,而且在整个产业价值链中,与服务相关环节的价值量也在增加。产业服务化一方面导致企业将各种提高效率和竞争力的活动外置(outsourcing),另一方面促使有条件的企业向服务业延伸,将原有的自我服务部门扩展到专业服务企业,使得现代服务业迅速崛起并日益繁荣。由于发展服务业所获得的利益高于制造业,所以虽然大力发展服务业可能会导致制造业比重的下降,但是可以进一步提高制造业的效率及其附加值。因此可以造成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向服务业延伸,微观上可以扩大生产企业的业务范围,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宏观上推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这正是现代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

(二)提高产业的规模经济效应

由产业间的密切关系及在空间上的集聚而形成的产业集群对加快企业的创新步伐、促进区域结构合理化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产业集群的规模需求效应、产业关联效应、要素共享效应、区位共享效应、区位品牌效应和成本节约效应可以带来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和经济发展的高效率。

(三)重点发展高科技产业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国民经济的高技术化和信息化,并以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电力信息产业、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高技术产业,使其真正成为带动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的新经济增长点。

(四)开发产业链高端产品

开发产业链高端,是产业结构高度化所必须的。通过其高附加值的生产可以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并通过其较高的产业关联性带动包括传统产业在内的其他产业或企业。

(五)加快农业产业化改革

一是要进一步健全农业市场经济化体制。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社会化和现代化,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成本,大力培育完善统一、开发有序的农业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市场管理体系、服务体系和配套措施,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二是协调农业与工业和服务业的关系。目前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农村劳动力人口众多。在调整农业内部生产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同时要注意潜在的农业劳动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通过政府的引导作用,大力发展农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并积极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市改革的过程中进入城镇工业和服务业就业。

(六)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曾经利用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通过技术模仿在短时间内获得了产业结构的迅速提升,创造了经济迅猛发展的奇迹。但是,中国经济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作为经济增长乘数的“技术”方面的劣势将在中国经济增长水平和经济增长竞争力提高的作用下凸显,所以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是发展经济、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的必要条件。作为政府来说,要创建有利于吸引国外先进技术,有益于本国自主化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的社会机制;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实施积极的人才培养战略;加大教育投入,并实现激励性用人机制。作为企业来说,一是要建立促进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加大研发资金和研究人员的投入力度。二是要加强产学研联合,聚集社会科技资源,加强研发与市场的结合,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七)做好政府间的沟通和协调工作

即使各地方政府都是依照经济规律和产业结构演进规律来安排经济的发展,如果不考虑同产业间的地区竞争问题,那么经济的增长效率仍然是得不到有效的提高的。只有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各地方政府之间做好协调和沟通工作,政府对于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调控才是有效的。只有地方政府之间的积极配合,共同发展经济,中国的经济总水平才能有一个“量变”(经济总量的增长)到“质变”(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效率和经济增长竞争能力等方面)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冯梅. 全球化条件下我国产业政策面临的新问题[J].经济论坛,2005(11).

[2] 胡晓鹏,张来春.中国产业不平衡发展增长效应的实证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5(2).

猜你喜欢

第三产业产业结构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2.9%
江苏省县域第三产业增加值的空间统计分析
产业结构变迁影响因素的统计考察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