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主任工作的几点心得

2013-12-16王应慧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3年10期
关键词:差生班主任工作培养

王应慧

【摘 要】班主任工作辛苦而繁琐,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本文就自己工作中的一些体会作为分享与探讨。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勤奋;培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用温暖化解“差生”

班主任工作是繁琐的、辛苦的,要带好一个班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总结了以下五点心得。

一、业精于勤荒于嬉

1、勤思考。“勤思考”是班主任工作的灵魂。要培养一个有良好班风、学风、上进的班集体,就要勤于思考。思考通过怎样的方式、手段、途径、方法,才能实施有效的教育。班主任是最了解学生的,如何使学生各方面才能都得到发展,都要深思一番。

2、勤于走进学生的生活。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要想从一切方面教育人,就必须从一切方面理解人”。班主任要想教育好学生,就要了解学生的生活、智力、健康,了解学生的个性等,有针对性地教育,就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班主任要多找学生谈心、谈家里的事、谈学校的事,了解学生的情况,了解学生的一举一动,参与学生的各种活动,与学生打成一片。这样久而久之,使学生产生了一种“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那班主任的工作等于成功了一半。

3、勤与家长联系。家长是学生的第一教师,要搞好一个班,班主任虽是最主要的角色,但离开家长的支持是不行的。所以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很注意到与家长的沟通、联系,主要是通过电访、来访。让家长了解情况,向家长反映情况,争取家长对班工作的支持。特别知道班内有几个学生生活在单身家庭中,对他们给予特别关心,特们的成绩提高很快。还有些家长不重视子女的学习,就多找家长谈,做到教育学生的同时教育家长,两方面一起抓,效果自然就好。

二、培养新型班干部

1、允许班干部犯错误。班主任要拥有一颗平常心,允许班干部在工作过程中犯错误。我们看重的不应仅仅是结果,更应该是整个过程,是学生的亲身体验。切忌急功近利,为取得暂时的成绩而放弃了班干部参与、发展的机会。“人类正是在不断失败中才不断进步的”,这是培养新型班干部的保证。

2、改变教育方法。在培养班干部的过程中,班主任应坚持“放而不松”的原则:管大事,放小事;管主要,放次要;管目标,放过程。这样,班主任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解、研究班干部及全体学生上,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从而使班主任工作更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3、培养班干部的责任感,并逐步放手。在扶持班干部工作一段时间以后,班主任就可以放手让班干部独立工作,并告诉他们:由他们负责的每一项工作不会再有第二个人负责,他们的失误将会给全班的利益带来损害,以此来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开展班级工作。

三、从细节着眼着手

1、细化制度。班主任在每一项具体工作中,都要着眼于“细、小”二字。细处着眼,严字当头;化大为小,以点带面。管理的精细化,首先是制度的精细化,班级在学校大的规章制度下派生出若干具体制度,学习的、常规的、文体活动的,视班级实际和发展来设置和调整权重,使学生有据可依,重点了然于胸。从班委会的组建到其职能的行使,力求做到人员齐、分工明、职责清。

2、精雕细琢。每个人每天所做都是些重复的、琐碎平凡的小事,能称得上大事的全世界也没有多少件。所以能够把小事、平凡事做好就是一个不平凡的人。注重细节,精益求精,才能在竞争中取胜。作为班主任,更重要的是情感的精细化,班主任要用一致的言行,光明磊落的品质,对工作一丝不苟的精神去观察、了解学生,感染学生,用火热的、宽容的、激励的心去包容学生。对待每一项工作都要精心,对待每一个环节都要细致,如果做到这样,那么我们的每一成果必然都是精品。

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1、建立良好的班集体。良好的班集体,是个性发展的环境,因为班集体的需要构成了个性显露的环境,良好集体的组成给不同爱好和特长的学生创造了显露才能的机会和可能付诸实践的场所,学生在表现自己才能的过程中又进一步塑造和发展了自己的个性。在良好的班集体中,平等竞争是个性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催化剂,学生在班集体活动中相互比较,产生了竞争,竞争的结果使学生得到提高和自我的重新认识。

2、充满爱心和信任。学生渴望能在充满爱心和信任的环境中成长。因为爱和信任能引出学生内心深藏的天真和优良品质,这种品质逐渐形成、发展才构成了青少年的个性特点。因此教师的爱心和信任对学生健康成长和良好个性的形成是不可少的。如果班主任能以出自内心的爱和信任对待学生,那么学生就会把你作为知心朋友,你也会从中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以及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兴趣、爱好等,从而寻找出最佳的教育方法。

3、重视个性差异。学生的个性千差万别有的思维迟缓,有的思维敏捷;有的认真仔细,有的粗枝大叶。这些心理和行为差异,很大程度上构成了学生的个性差异。班主任一定要特别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教育过程中避免一律性,加强针对性,提供选择性。比如有的学生懦弱、自卑,班主任就不要过多的去指责而是要通过暗示,鼓励等方法,使他们看到自己的优点和能力,并经常给他们提供锻炼的机会。同时,还要注意尊重学生的意愿,给他们自己选择需要、兴趣和爱好的权力,以实现学生的个性、主体性的发展。

4、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千差万别的个性特点,导致了学生爱好上的差异,作为班主任要善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全面考虑要安排活动的程序,掌握活动的进行。班主任应与科任教师协调,积极有效的组织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按照学生自愿的原则,组织他们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兴趣小组,通过第二课堂,发挥他们的潜能和特长,培养他们的爱好,使其个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五、用温暖化解“差生”

1、摸准后进生的心理问题。“十个指头不一般齐”,一个班集体中总会有一些后进生。“后进生”的本质特征是既落后又能进步。其根源往往是其心态有问题,从而导致其行为上的偏差。他们不至于违法犯罪,但小问题不断,违反校纪校规是家常便饭;他们大多数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评价、判断,但不能以此来要求自己;他们常因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和他人的评价而产生自卑感,但又很难容忍别人看不起自己,表现出较强的自尊心。针对后进生的心理与行为,班主任应用自己的爱去温暖、感化学生,但对他们的行为则要严格要求,暖其心,律其行。

2、“爱心”是转化的关键 。爱学生,是一个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灵魂,“偏爱”后进生,是优秀班主任的标志之一。对于后进生,最忌讳的莫过于“放弃”和“歧视”,“爱的效应”在后进生身上尤为明显。有时只要学生自己对错误有所醒悟,那就大可不必再去数落他,责备他,轻轻摸几下他的头,拍拍他的肩膀,反而会更有效。“好话一句三冬暖”,学生是受教育者,他们很希望听到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的热情鼓励与体贴关心的语言。

3、严格要求是转化的保证。对后进生,仅仅有爱心是不够的,还需要细致的耐心和坚持不懈的恒心及对其行为上严格要求,才能取得成效。因为后进生也有上进求好的愿望,但缺乏毅力和自制力,在进步过程中,往往经受不住外界不良的影响而出现反复。而班主任对后进生前进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有预见性,从而严格要求。要以最大的耐心冷静的帮助他们分析原因,鼓励他们继续进步,同时,依靠班级体的力量及家长的配合进行约束转化工作。

猜你喜欢

差生班主任工作培养
在书上睡觉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推行措施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班主任工作方法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爱在字里行间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找你算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