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K”和弦的演进过程

2013-12-16罗娱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3年10期
关键词:演进和弦

【摘 要】在传统和声中,我们所学到的终止式基本就是K—Ⅴ—Ⅰ的进行,教师在教授终止式时也将K和弦用于划分作品是否终止的重要标志,在古典主义早期这种运用是十分普遍的;但到了浪漫主义时期以后,终止式出现了更多复杂多变的形式,而K这个典型的终止和弦在每个时期都体现出它不同的特征,分析其演进过程,对于分析作品整体的音乐风格与和声发展特征,以及学习西方音乐理论都是有一定的帮助的。

【关键词】和弦;演进;终止

国内对于终止式的研究主要以某个作曲家的部分作品进行说明,其次是对终止式应用的说明,鲜有涉及终止式的演进过程的内容;而专业院校中的和声教材中,终止式这一章的教学必然离不开一个重要的和弦——K和弦。事实上,从大量的例证可以说明,K和弦并不是终止的唯一体现,在每一个历史时期,K和弦都呈现出它不同的个性特征。

实际上,K和弦在整个和声发展史的过程中是呈现着一种非典型—典型—非典型的状态,经历了前三个时期积淀的巴洛克时期,形成了完整的以主、属、下属为中心的大小调功能和声体系,主调音乐逐渐凸显出新的特点,在这一时期,和弦没有作为一种终止的代表性形式出现,在很多乐曲的最后结尾甚至并没有出现K和弦。

一、“非典型”的巴洛克时期K和弦的使用

例1:亨德尔《小赋格》最后五小节

在最后终止前,多数运用的是Ⅴ—I的正格进行,并且均用原位三和弦形式,和声节奏几乎与旋律节奏相同,每一个旋律音都有一个和弦,是典型的宗教音乐风格。

例2: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II No.9赋格曲

从这个终止式来看,以典型的自然音三和弦结构为主,基本都是使用自然音三和弦的原位形式,和弦与和弦之间的连接以平稳进行为主,副三和弦中vii级在巴赫作品中较为常见。在这一时期,自然音三和弦是主要的和声语言;K在终止中,运用得不是那么普遍,大多数终止处都是直接使用了“下属—属—主”的进行,终止式相对而言是比较单一而简单朴素的。

二、“典型”的古典主义时期K和弦的使用

例3:莫扎特钢琴奏鸣曲K.Nr.280第二乐章

上例中,可以看到K—V—I重复了两次,更好的巩固了乐曲的终止,并且相较于巴洛克时期,K和弦之前出现了更加多样化的和弦形式。

主四六和弦也就是K和弦在这个时期形成了一个典范形式,虽然在巴洛克时期就被用在作品中,但它在古典主义时期中,被更多的使用;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莫扎特、海顿总是以K和弦作为在V级和弦前的典型终止和弦,在它之前使用的和弦也从单一的IV级扩大到ii级以及离调和弦的使用。例4中,在K和弦之后,也形成了补充形式。但在古典主义时期中K和弦的出现总是意味着作品段落的终结,并且值得一提的是它总是使用在强拍强位上,强调着段落的终结。

在古典主义后期,贝多芬开始大胆的尝试新的和弦以及新的终止式扩展手法,在这一时期里,终止四六和弦也体现出它冲破早期束缚的特征。趋于“非典型”的古典主义后期K和弦的使用在贝多芬的作品中可见一斑。

例4: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集》Op.110.

从贝多芬晚期作品可以看出,K和弦与古典主义早期时的使用有了明显的不同,一方面,持续的时间很短,还未站稳就已经马上进入了下一个不协和和弦属九和弦,进而解决到I级和弦。另一方面,在K和弦之前运用了更加多样化的和弦结构。

三、“非典型”的浪漫主义时期K和弦的使用

1、不再使用K和弦作为终止的典范形式

例5:肖邦《前奏曲》Op.28.No.20

此例中没有K和弦的出现,而是用那不勒斯和弦直接接属七和弦再解决到i级作为乐曲的最后终止;这体现了,在浪漫主义时期,终止式中的“式”已经不再是一种典范模式,而是有了更多更丰富的和弦结构与色彩。

2、作为一种经过性的和弦出现

例6:瓦格纳《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从这例子可以看出,四六和弦结构是一样的,但用在乐曲的最后却有着不同的意义,这一结构的和弦已经不再是终止四六和弦的意义,而是作为属七和弦的解决形式出现。这一时期的作曲家开始试图解放“终止”中规范化的下属—K—属—主的进行,随同千变万化的和声色彩而展现着多样化的终止式,下属功能在这一时期也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浪漫主义后期进入印象派后,终止四六和弦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许多不协和和弦开始应用在作品的终止中,有时偶尔出现的主四六和弦已经不再作为终止出现,相反成为了独立的和弦,甚至是使用在乐曲最后的结束和弦。(如马勒《大地之歌》第三乐章最后结束中)由此,可以总结出和声发展的整个过程就是一个从功能化向色彩化逐渐演变的过程,从巴洛克时期确定的功能化进行模式(T-S-D-T)到古典主义时期功能模式达到鼎盛时期再到浪漫主义时期作家追求色彩性的变化,不再强调功能进行说明了在作品的和声运用中,功能和色彩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当功能使用到了一定的程度,色彩才会从中得到突破,脱颖而出;而K和弦的演进过程正说明了这一特征。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多个角度、多个时期进行终止式这一篇章的讲解,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不单单只是典型的终止式形式;另一方面,对于学生把握整个和声的发展渐进过程也是十分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

[1]冯雪菲;论西方特定时期钢琴作品中的终止式及其演进[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2]王卫东,王雅娟;传统终止式在一般性和声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3]吴晗;中古调式在浪漫派后期和声终止式中的应用;艺术研究;2008年第03期

[4]童忠良;突破二元双向扩展——兼论多元终止式的和声理论架构;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作者简介:

罗娱(1987-)女,汉族,湖南长沙人,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现任教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研究方向:和声。

猜你喜欢

演进和弦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常用的六种九和弦
一次搞懂吉他常用和弦
现代音乐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图表
浅谈中小型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演进与创新
成本的内涵、结构及其演进
论我国死刑制度的演进及其发展趋势
基于企业营销理念演进的道德营销探讨
当前高速铁路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的演进及发展探析
星系的形成与演进和宇宙的膨胀现象及暗物质与暗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