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隔阂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013-12-16梁苑霞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3年10期
关键词:动机交际阅读

梁苑霞

【摘 要】信息隔阂是指交际双方的一方拥有另一方所没有的信息。就阅读教学而言,信息隔阂是指学生不了解不懂得的课文的信息这种情况。在阅读教学中通过设置具有信息隔阂的问题或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提高阅读兴趣,并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策略进行阅读,提高阅读效率。

【关键词】信息隔阂;阅读;交际;动机;策略

一、引言

王才仁教授指出:“培养(语言)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王才仁,1999:132)。语言的功能是交际,因此语言教学的目的就应该是培养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交际能力呢?显然,培养交际能力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运用交际教学法。

那么什么是交际和交际教学法呢?交际的理论林林总总,有申农模式、拉斯韦尔模式、罗丝模式、戴维托模式等,但归根到底,交际的基本含义就是当有交际需求时信息能从一个人(发信者)成功地传递给另一个人(接信者)。这里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交际的发生是以交际需求为前提的。没有交际需求就没有交际。交际教学法就是在课堂上人为地创造一种交际需求,使学生能在实践中训练如何使用语言进行交际。

那么如何在课堂上创造交际需求量呢?先让我们观察这样的例子:让一年级新生相互认识:“Whats your name?”, “Where are you from?” 这就是交际教学法,因为这里面有交际需求。从这个简单的例子可以看到,创造交际需求,方法之一就是使交际双方的一方拥有另一方面所没有的信息。交际双方的一方拥有另一方所没有的信息这种情景就称为信息隔阂(information gap)。交际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除信息隔阂。因此设置了信息隔阂就创造了交际需求,从而创造了交际教学的背景。

英语阅读教学是大学英语的重要部分。如何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质量是尤其值得重视的问题。与培养其它语言技能一样,运用交际法来训练阅读是培养阅读技能的有效方法。也与训练其它语言技能一样,设置阅读中的信息隔阂也是创造对阅读进行交际教学的背景的重要途径。

二、信息隔阂在问题引导法的阅读教学中是设置问题的根本

阅读教学的一种最常用的教学法是问题引导法,即在开始阅读前先将若干问题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按问题的要求有目的地阅读。设置问题是创造交际需求的基本方法。所设置的问题可以有多种形式,除了一般意义上的问题之外,还包括选择答案的问题、完成句子、判断错对等问题形式的外延形式。对阅读教学来说,问题的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所设置的问题是否能真正起到创造交际需求的作用。那么什么样的问题才能起到创造交际需求的作用呢?假如一个问题学生不用经过阅读也能回答,这样的问题当然不能创造交际需求。显然,能创造交际需求的问题必须是包含有信息隔阂的问题。

在阅读这种交际活动中交际的双方一方是阅读材料(其本质是阅读材料的作者),另一方是读者。就阅读教学而言,所谓信息隔阂显然是指学生(收信者)不了解不懂得的课文(发信者)里的信息这种情况。信息隔阂是客观存在的。在阅读教学中设置包含信息隔阂的问题是指教师从课文中发现学生所不懂得不了解的信息,然后以这些信息作为期望答案来设置问题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产生了解这未知信息的愿望,期望学生能通过阅读(即交际活动)实现这种愿望(消除信息隔阂)。可见,信息隔阂在阅读教学中是设置引导阅读的问题的根本。

三、在阅读教学中运用信息隔阂激发阅读动机

信息隔阂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这种交际活动的特点是发信者——阅读材料的信息量和信息内容是固定不变的,而收信者——读者要读什么要了解什么全凭收信者自己决定,因此阅读这种交际其主动权是单向性的,掌握在收信者的手中;是否要交际完全取决于收信者是否有交际需求(即是否需要通过阅读获取某种信息)。阅读教学与实际阅读的最大差别在于在阅读教学中学生(读者)的阅读一般来说在开始时是没有阅读动机的,是被动地被要求进行阅读。若要运用交际法进行阅读教学,就要使学生象实际阅读那样,先有阅读动机然后进行阅读,也就是先有交际需求然后才交际。正如Nuttall所指出的那样,要使外语学习中的阅读更有趣,“Nothing can replace the motivation supplied by needing to read(什么也无法代替由需要阅读所引起的阅读动机)”。

如何使学生产生阅读动机呢?显然最直接的方法是给学生提出阅读目标,例如要求从课文中找到特定的信息。但要求从课文里找到特定的信息是否就能激发阅读动机了呢?未必。如果所要找的信息是常识,或者是学生已经了解了的信息,学生根本不需要通过阅读就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那就说明这样的要求没有信息隔阂,因此也就无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致用高职英语教程1》(English in Use 1)里的Unit8 Module 2 的阅读课文《Spring Festival》(春节),在课文后有这样的问答练习题:

1.What is the Spring Festival?

2.When do the Chinese people celebrate the Spring Festival?

3.What is the purpose of posting pictures of the god of doors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4.Why do people paste the “fu” character upside down?

……等等。

如果以这些问题作为学生的阅读目标,就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这些问题都是学生熟知的常识,他们每年都经历,所以上述问题的要求与学生之间没有信息隔阂,回答者上述问题并不需要阅读课文,因而也就未能使学生产生阅读课文的的冲动。但如果将问题改成如:

1.When and how did the Spring Festival come into being?

2.How many aspects does the author tell about the Spring Festival?

3.Which paragraph tells how Chinese people celebrate the Spring Festival?

4.Which paragraph introduces the dishes for the Spring Festival?

5.In what way is the Spring Festival like Christmas?

这些学生所不知晓的文化知识或课文的段落安排有关等问题,就能在课文与学生之间设置信息隔阂,也就更有可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

四、在阅读教学中运用信息隔阂引导阅读策略

信息隔阂在阅读教学中的另一个作用是通过设置包含不同信息隔阂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策略来阅读,以提高阅读效率。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就是利用信息隔阂来培训学生的各种阅读技能。

在实际阅读活动中,人们很自然地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不同的阅读策略。就拿看报纸来说,读一则有趣的新闻与读招工广告就可能应用不同的阅读策略来读:读新闻往往读得很详细,而读招工广告就可能一览而过。交际教学法就是在课堂上通过创造各种不同的阅读需求,以引导学生运用各种阅读策略进行阅读。

阅读教学中所考虑的阅读策略有两重含义。其一是阅读方式,其二是阅读技巧。Grellet归纳了几种常用的阅读方式:

Skimming: quickly running ones eyes over a text to get the gist of it.

Scanning: quickly going through a text to find a particular piece of information,

Extensive reading: reading longer texts , usually for ones own pleasure.

Intensive reading: reading shorter texts, to extract specific information.

(Grellet, 2000:4)

有时阅读方式与阅读技巧(reading skills)也混为一谈。例如,Munby 所归纳的20多项阅读技巧里也包括skimming和scanning。

不管是阅读方式还是阅读技巧,本文一律称为阅读策略。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策略来阅读,主要还是靠问题来引导。和利用问题来激发阅读动机一样,并非什么问题都能起到引导阅读策略的作用。如果所问的问题学生不须经过阅读也能答出来,也就是说问题里没有怨念信息隔阂,那么这样的问题就起不了引导的作用。

例如,《致用高职英语教程1》(English in Use 1)里的Unit1 Module2的课文《The First Step in Meeting People》为阅读材料来培训“Skimming to get the gist of the passage” 这种阅读方式,当学生已经读了课文的标题之后,如果所给出的问题是:

What does the text talk about?

这个问题就是没有信息隔阂的问题(因为学生已经根据课文的标题了解了该课文谈什么),因而这个问题就起不了引导的作用,但如果把问题改成:

How many tips for meeting new faces are mentioned in this passage?

这个问题就包含了信息隔阂,因此这个问题在引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也能引导学生skimming的阅读方式来了解课文大意。

阅读教学所考虑的阅读策略的另一重要含义是阅读顺序。与实际阅读不同的是阅读教学中所用的阅读材料大多要复用,也就是作为多次阅读的材料,每次针对一个目标,期望达到一个要求。这样就存在着哪一次阅读在先哪一次阅读在后的问题。同样,要引导学生按恰当的顺序来反复阅读一篇课文,也主要靠设置恰当的具有信息隔阂的问题来引导。

一般来说,阅读应从总体和概括性理解开始,然后深入到细节性理解。Grellet认为,采用这样的阅读策略,“a) It is very efficient way of building up the students confidence when with authentic texts that often contain difficult vocabulary or structures. b) It will develop an awareness of the way texts are organized”(a.当学生面对有着偏僻词汇和复杂结构的原著课文时,这是建立学生信心的非常有效的办法;b.这能培养学生注意课文是怎样被组织的)(Grellet, 2000:6)。例如以《21世纪实用英语第一册》里Unit 4 的课文《A Jazz King》作为阅读教学的材料,第一遍阅读应该先引导学生总体理解这篇课文主要从哪个方面来谈论主人公。比如,可以设计这样一个任务来引导学生:

Find out the topic sentences in the first and the last paragraphs.

文章的开头一段点明了文章的主题,而最后一段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通过完成任务,学生把握了文章的总体内容。

接着,引导学生对文章的细节进行理解,可以设计这样一个任务:

Complete the following timeline for the Jazz King

Time Events

1900

As a child

1912

1922

1920s

1930s

July6, 971

这个任务可以引导学生运用scanning的阅读方式在课文中查找主人公的主要经历及成就。在学生未开始阅读课文时,这些内容显然是课文与学生之间的一个信息隔阂。

五、结束语

如今的大学英语教材在不断的修订改进中,但还是存在着不如人意之处。作为一线英语教师,应在备课中深入分析课文和分析学生的情况,充分发掘课文与学生之间的信息隔阂,并根据情况利用这些信息隔阂,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最有效的培训学生的阅读策略,以便提高我们的课堂英语阅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Francoise Grellet,2000. Developing Reading Skills [M].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王才仁.《英语教学交际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动机交际阅读
动机比能力重要
锻炼动机对高校大学生体育课程参与积极性的影响
两块磁的交际
消费者购买动机分析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凶手的动机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情景交际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