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内麻醉后暂时性神经病学综合征临床分析
2013-12-16童树元官国锋苑大明
童树元 官国锋 苑大明
广东深圳市福田区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 深圳 518049
暂时性神经病学综合征(TNS)表现为钝痛和放射痛,以臀部为中心呈放射性向下肢扩散,由Scheider首先报道。一般发生于腰麻后12~36h,持续2d~1周,疼痛程度为中等或剧烈,所有局麻药在脊麻后都可发生。如何有效治疗椎管内麻醉方式后的并发症,是当前临床麻醉中的热点课题[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01—2012-12行椎管内麻醉后引发暂时性神经病学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观察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18~36岁,平均(25.8±9.63)岁;其中蛛网膜下腔麻醉17例,硬膜外麻醉5例,蛛网膜下腔联合硬膜外麻醉8例。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19~37岁,平均(26.4±9.58)岁;其中蛛网膜下腔麻醉18例,硬膜外麻醉6例,蛛网膜下腔联合硬膜外麻醉6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麻醉方法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以常规安抚方式进行处理,不采取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处理基础上,每天晚间入睡前给予地西泮2.5mg治疗,同时增强与患者的有效沟通,通过多种方案安抚患者紧张情绪,改善患者心理不适情况。
1.3 诊断标准 暂时性神经病学综合征临床症状参照参考文献[2-3]。在患者手术治疗结束后24h内均发生明显的腰背疼痛,痛觉延续放射至臀部,甚至下肢,痛觉具有持续性特征,部分疼痛区域存在锐痛、烧灼感、痛性痉挛等,同时患者可能由于疼痛而引发焦虑、烦躁或哭闹、不安情绪,经视觉模拟量表对患者疼痛进行评分。患者其他各项生理检查均未发现异常。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与疼痛评分比较,见表1。研究组患者疼痛症状消失时间为3~6d,平均(4.5±1.8)d,视觉模拟量表评分1~2分,平均(1.7±0.5)分;对照组疼痛症状消失时间为7~10d,平均(9.4±1.9)d,视觉模拟量表评分2~3分,平均(2.8±0.8)分。
表1 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与疼痛评分比较 (±s)
表1 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与疼痛评分比较 (±s)
组别 n 症状消失时间(d) 视觉评分(分)研究组30 4.5±1.8 1.7±0.5对照组 30 9.4±1.9 2.8±0.8 t值2.631 1.452 P值 <0.05 <0.05
3 讨论
椎管内麻醉是将麻醉药物经患者椎管腔隙注入的方法,基本原理是通过脊神经传导功能的有效阻断和脊神经兴奋性的削弱实现麻醉目标,椎管麻醉在临床中容易引发患者的应激反应,降低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出血量,降低血栓的发生率,避免患者其他并发症的发生[4]。由于椎管内麻醉的优点,所以在胸外科、普外科与妇产科手术镇痛中广泛应用。椎管内麻醉存在与局部麻醉、全身麻醉方式相同的安全风险,还由于椎管内麻醉技术在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以及麻醉效果对患者身体功能的影响,对患者生命安全危险性最大的不良反应包括心搏骤停、低血压与神经损害。其中,永久性神经损害发生率0.02%~0.07%,部位麻醉后的疼痛和麻木应引起重视[5]。局部麻醉药应用于椎管内或周围神经阻滞,由于其主要作用于神经纤维或脊髓初级神经元,因此局部麻醉药神经毒性的表现主要以神经纤维或脊髓初级神经元的损伤为主。局部麻醉药存在直接或间接的神经毒性作用,与局部麻醉药的浓度、溶质度(osmolarity)、接触时间及手术体位与器械等因素有关。神经损害程度呈局部麻醉药浓度依赖性,浓度愈高,损害程度愈重,直至运动、感觉功能永久性丧失。暂时性神经病学综合征多见于麻醉过程平稳顺利的蛛网膜下腔阻滞和硬膜外腔阻滞,发生率可达8.1%[6]。感觉异常或敏感系主要症状,多发于躯干下部,即臀、股、腿等处,多为双侧(亦可为单侧),以烧灼样、持续固定、痉挛性、放射性疼痛为主要症状,可沿下肢放射,程度轻重不一。持续时间一般在蛛网膜下腔阻滞完全恢复后24h内,少数TNS不同于CES,不遗留感觉和运动损害,脊髓和神经根影像学和神经电生理均无变化。病因可能为:(1)局麻药的神经毒性;(2)穿刺损伤;(3)神经缺血;(4)手术体位使神经过度牵拉;(5)局麻药分布不均,局部浓度过高。其他因素:(1)关节镜手术患者发生率16%,可能与体位随关节镜移动引起部分骶神经损伤;(2)膀胱截石位、折刀式卧位者TNS发生率增加;(3)局麻药加入血管收缩药物,TNS发生率增加;(4)肥胖患者和门诊患者TNS发生率增高。可应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和神经营养药物治疗,通常不到10d症状可消失。
本研究采取地西泮等治疗的患者相比常规处理患者临床疼痛症状消失时间由(9.4±1.9)d缩短到(4.5±1.8)d,说明药物治疗能够有效促进患者恢复过程。通过视觉模拟量表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价,药物治疗患者相比常规处理患者的疼痛评分由(2.8±0.8)分减少到(1.7±0.5)分,说明药物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损害情况,缓解疼痛。在椎管内麻醉后引发暂时性神经病学综合征的治疗中,及时治疗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对患者康复有重要意义。
[1]赵慧琴,肖旺频,周红梅,等.椎管内麻醉后暂时性神经病学综合征31例[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0,10(1):84-85.
[2]赵伟新.椎管内麻醉后暂时性神经病学综合征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5):76-77.
[3]Pawlowski J,Orr K,Kim KM,et al.Anesthetic and recovery profiles of lidocaine versus mepivacaine for spinal anesthesia in patients undergoing outpatient orthopedic arthroscopic procedures[J].Journal of Clinical Anesthesia,2012,24(2):109-115.
[4]Imbelloni LE,Gouveia MA,Cordeiro JA,et al.Low dose of lidocaine:comparison of 15with 20mg/ml with dextrose for spinal anesthesia in lithotomy position and ambulatory surgery[J].Acta Anaesthesiologica Scandinavica,2008,52(6):856-861.
[5]崔朝华,张宏.NRTN与GDNF联合神经干细胞移植对AD大鼠CREB和TrkB表达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9):20-21.
[6]王敏华.椎管内麻醉后暂时性神经病学综合征临床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10):1 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