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医学和语言

2013-12-12冯丰黄珊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3年12期
关键词:语言学医学人类

冯丰黄珊

一、引言

医学不仅是一门自然科学,还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文化现象。医学的形成和发展从来都离不开人类的文化背景,与人类社会文化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人类文化的方方面面又为医学的产生、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条件,同时也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医学的发展。

二、什么是人类文化语言学

人类文化语言学(ethno-linguistics)之名正式提出于20世纪80年代,它是文化人类学与语言学交叉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主要的研究领域为“思维、语言、文化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随着人们对于文化与语言的深入探索与研究,已经逐步接纳和认可了这一新兴学科在未来的发展潜力。基于语言、思维与文化之间的关系而界定起的语言世界观,是人类文化语言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到20世纪20年代兴起的人类语言学、哲学、人类学等,加快了语言世界观进入到现代文化人类学及语言学的讨论课题中来,更多的语言哲学家、人类学家及语言学家,致力于这一话题的不懈研究,并将这种研究的兴头持续到今天。

文化语言学研究语言现象和同语言相关的文化现象以及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既可以通过研究语言来揭示语言中所反映的文化现象,也可以通过考察文化来解决语言上的问题。文化语言学是解释性的,正如认知语言学是从认知的角度对语言现象进行解释一样,文化语言学是从文化的角度对语言现象进行解释。[3]

三、文化语言学视角下医学与人类文化的关系

(一)医学学科从整体到细部都明显体现着“人是目的”

医学对于人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医学的产生和发展是基于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而来的,在这种根本性作用的驱使下,医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完善,实现了保证人类健康发展的最初目的,并且,随着人类对于医学的研究与探索,它也远远超出这一单纯性的目的,转而在更多的领域内丰富和完善着人类的物质及精神生活空间。邱鸿钟先生的《医学与人类文化》的书中深刻而明确地向我们展示了古往今来医学的发展历程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基于人类文化的视角,对于医学进行审视,可以发现医学是一门直接服务和作用于人类的科学,其从整体到每个细节都明显地展现了最初的本质——“人是目的”。[1]

图12所示为溢流室结构优化后的局部放大图。流道内的浆流随沟槽辊逆时针流动,通过改变溢流室进口方向,从而使进入到溢流室的浆流流量增加,浆流进入到溢流室后动能转化为静压能,则溢流室压力就会升高。还可再调节溢流室进口角度,当溢流室内压力接近常压时认为最佳。

钢渣砂可以作为砂浆集料,选择大粒径钢渣可提高砂浆的抗压强度[28]。用钢渣等体积替代石英砂配制干混砂浆,粒径小于1.18 mm的钢渣砂配制的干混砂浆可满足力学性能和膨胀性能的要求[29]。在钢渣掺量较小时,用钢渣代砂制备砂浆后对其干缩性能和抗冻性能进行试验研究表明,钢渣砂浆与普通砂浆的自然养护干燥收缩值比较接近[30]。

(二)人类文化的方方面面滋养着医学

从近现代以来,医学研究就以更加快速的发展步调进行到了专家学者的科研视线之内。 随着人们对于医学研究的深入,更多的医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被认知和接纳,如历史学、经济学、哲学、社会学等,都与医学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因而,医学并不单单是一门具有较强实用性的技术,同时它也是一种有着内涵与品味的学问。邱鸿钟在《医学与人类文化》一书中探讨了医学与宗教、哲学、民俗、语言文化、政治、经济、法律、战争等之间的关系,以更为详尽、彻底和综合的角度,向人们展示了医学与人类文化间所存在的种种密切关系。

医学的对象是人,不仅仅是躯体意义上的“人”,更是活生生的社会存在。因此医学不但具有自然科学的本质,还具有人类文化的本质性特征。这样综合地把握医学与文化的内在联系,才能够让我们在更加深刻的层面上了解和认知人类医学的本质、目的和要求。如果割断医学与人类文化之间的联系,医学仅仅只是一门功利的技艺,从而失去其自身发展的活力源泉,并且很难自始至终地贯彻和保障医学造福于人类的宗旨,从而失去医学的真正本质,并且,人类的文化精神也会随着医学的生命细胞枯萎而备受伤害。文化是人的文化,医学也应该是人的医学,而人又是有文化、有思想的人,因而,医学也应该是具有文化特征的医学,表现出鲜明的医学“文化性”。

在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对项目的管理有直接影响。如果管理人员自身的管理意识薄弱,就有可能降低工程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施工单位必须注重培训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该股的领导需要定期举办相关培训课程,以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此外,施工单位定期进行相关的管理文化活动,并鼓励所有施工人员积极参与管理培训,使施工单位的管理意识进一步渗透到每个施工人员的内心。管理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方面的要求,主动学习自己的相关管理知识,以培养自己的管理意识。

(三)医学和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新时期

医学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类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必然与人类文化的发展与进步有着内在的、直接性的联系,因而,必须从人类文化的角度,深入地探索和研究医学的本质及其未来的发展演化趋势,以更好地把握人类医学的价值和作用。

医学的形成和发展,并不是孤立于人类社会文化之外的,而是与人类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密切相关,人类文化的各方各面不仅为医学的产生、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条件,同时也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医学的发展。医学发展于人类社会文化之中,医学的进步离不开人类社会文化的发展,并且医学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包含内容,左右和影响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对灌区进行现代化管理,建立现代化的管理机制。充分调动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促进灌区朝着现代化灌区建设发展。

二是,医学涉及范围广泛,它不仅仅是医学专业人员进行现代的医学教育模式下所掌握的医学技术和理论的同义词,它还包括了疾病防控、卫生护理及健康保障等辅助性和连带性的概念,更包括了经济、政治、艺术、法律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下,所采取的各种政策、法律法规措施,以保证医学的实践应用。

鲍泽神色慌张:“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们不是这个世界的人……但我有了新发现,在我的世界里,有些人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一点讯息都查不到。我相信,找到他们失踪的原因,离真相就不远了!”

刘运兴等总结了医学与人类文化的关系:[6]一是,医学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基本的生存技术,它贯穿于人类发展史的始终,已经不再是一门单纯性的在实验室和病房中就能够进行研究的学问。

人类社会不同于动物界,其本质是因为人类具有其自己的语言,并且由此形成了人类精神文明世界。

四、文化语言学视角下医学与语言的关系

(一)语言使人文精神成为人类医学的灵魂

三是,医学不但有自身的内部发展运行知识体系,同时还与其他各个学科之间存在着某种关联性,不断吸收和借鉴其他学科的成熟的知识运行体系,并以哲学方法论和认识论为基础,建立起知识与技术的综合运用体系,因而,它不仅是人类智力意义上的科学,同时也是人类文化意义上的科学。

人文主义是一种对于他人价值的承认与尊重,是人一定情况下,为了更好适应他人与自己的关系而采取的适应性策略,在这样的策略影响下,会将自己的行动看成是他人的行动,以保持人类与其他动物之间的区别性。现象学将人类医学称之为“活人之术”,这种理解视角与中国传统的中医学理论有着相通之处。中医认为,“医者,仁也”,这种观点和看法更加注重对于人文精神的追求。其中,“仁”是一种源自于对人类关系的认识,它是处理一切医学问题的基础和根本性原则,因而,中医认为人类医学的本质就是“仁”这种人文精神。医学人文教育的核心任务应使每一名医疗工作者具有对他人痛苦的移情能力。人类医学不但需要自然科学教育,更需要人文主义的情感教育。人类是世界生物群落中唯一会产生内疚、自责、焦虑不安等情绪的动物,也是唯一会患有精神病的动物,因而,与病患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倾听病患的心理声音,既是道德伦理性问题,同时也是医学的必然性要求和本质特征。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障碍,不仅仅存在于医患二者对于健康和疾病价值认识的巨大差异,同时还存在于医患沟通信息的不对称性。例如,医生会用医学专业术语记录病患的病史,而患者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情绪信息、细节性问题,就会被医生忽视;人文精神在病历史中缺失,是导致当今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矛盾冲突日益加剧的根本性因素之一。因而,现代医学教育不仅需要科学知识传授,更需要医患沟通训练的人文精神教育。

(二)现代中医研究的许多困惑源于语言逻辑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中医行医注重结构主义的指导,而西医则较为注重还原主义思想的运用,如果从西医的还原主义思想来解读中医的结构主义,就会将中医西医化。在《医学与语言》一书中,邱鸿钟指出,中医与西医之间的差异,就在于从不同的角度认知复杂多样的客观世界以及所形成的文化观察方法和观察角度的不同性。不论是以前还是现在,对于中医与西医的争论,主要体现了语言幻象及语义方面的探讨,而这样的争论是毫无意义的。 中医与西医的差异性,主要是基于中西方文化层面的差异性提出来的,这种差异是由于对人体生理和病理命名的不同习惯而造成的。其实,人类命名构造的一种可以扩张,但不可分割的结构理论是阴阳结构理论,这种结构理论是一种具有稳定性的结构套箱。中医与西医是分属于两个不同的逻辑世界的概念,这样的不同应理解为是用不同的语言建构的意义世界的不同,而不是所面对的客观世界不同,换句话说,就是不同的民族用本民族的语言所架构起来的一种医学文化结构,因而,从本质上来讲,中医研究和中西医结合研究中所遇到的诸多问题,都是基于中西方语言逻辑方面的差异性而产生的。例如,相较于西医而言,中医有更为丰富的关于肤色观察的词汇,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分析语和综合语在经验记录和颜色知觉方面的影响性。可见语言对于理性思维具有一定的束缚性。因而,优秀的医生要主动思维,实际灵活运用原则和经验,,故中医说“医者,意也”,所以我们认为,只要人类在开口说话,语言学方法就是永恒的。

(三)现代医学需要深刻的临床实践和细致缜密的语言逻辑分析

理解患者的语言和心理应是每一位临床医生必备的从业技能之一。人有精神是人类生活的本质,因而,对精神生活的关注就是对人的根本性关注。大部分医生从临床实践中都能够感知到人类的心理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与他人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的,如邻里、兄妹、亲子等。

精神分析疗法中医生需追溯患者既往经历中所受到人和物的影响,以此分析患者的精神病因和病理。不仅是心理医生,所有的临床工作者都应该主动运用语言技术去了解患者的自我意识和情绪情感。精神分析疗法中运用“共情”技术,站在患者的处境、理解其所面临的困境,建立良好治疗关系;运用“面质”技术,鼓励患者勇敢地面对现实,不要逃避现实,帮助心理患者康复,这些技术中积极的语言可以起到心理激活的作用。上面所说的“共情”、“面质”等技术,心理治疗中还有解释技术、指导技术、移情与反移情技术、情感表达技术等都是语言艺术在医学活动中的实践。[5]

五、结语

20世纪末,美国恩格尔教授撰文批评了现代生物医学模式的局限性,提出了一个新的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其中强调了医学的人文特征,医学的发展离不开人类文化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基于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医学相关问题的探讨,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医学的本质,保证医学人类造福的健康轨道,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并且医学通过自身的发展,也促进了人类文化的发展。医学实践中有了人类语言和文化的介入,将会表现出更多的生命力,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发挥出更多的作用和更大的价值,而非是一种功利层面上的技艺,从而实现人类文化及医学发展史上的大医医国的愿望。

[1]邱鸿钟.医学与人类文化[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邱鸿钟.医学与语言[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岑运强.语言学基础理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4]张公瑾,丁石庆.文化语言学教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5]梁浩材.医学与语言:一个有意义的课题——读邱鸿钟《医学语言》有感[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1(11):77-78.

[6]刘运兴,焦春荣.一个引人入胜的医学研究领域——评《医学与人类文化》[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91-93.

[7]沈铭贤.新的视界:用文化观照医学——读《医学与人类文化》有感[J].医学与哲学,1995(3):166-167.

[8]何裕民.用文化阐释医学,从医学理解文化——读《医学与人类文化》有感[J].医学与哲学,1995(12):666-667.

猜你喜欢

语言学医学人类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医学的进步
人类第一杀手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医学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
医学、生命科学类
社会语言学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