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目的论看电影《当幸福来敲门》的字幕翻译方法

2013-12-12祁洪艳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3年12期
关键词:目的论字幕影视

祁洪艳

从目的论看电影《当幸福来敲门》的字幕翻译方法

祁洪艳

本文首先介绍了字幕翻译以及目的论,然后以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为例,以目的论为理论框架,分析了译者翻译字幕时采用的翻译方法,阐述了译者在字幕翻译时以目的语观众为中心的翻译过程。

字幕翻译 目的论 翻译方法

一、引言

随着数码产品的发展,欣赏电影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在中国,电影业在近几年日益蓬勃发展,根据新华网新闻,2012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约168亿元,然而国产电影票房仅占票房总收入的47.6%,有52.4%的票房收入属于外国电影。由此可见,对于中国观众来说,观看外国电影和电视节目已成为重要的消遣方式,这也是语言文化交流的主要渠道。然而一部好的外国电影的引进是否成功,在绝大程度取决于其字幕翻译的好坏。

字幕翻译的目的是让目的语观众理解电影人物对白的内容,从而能够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最终能够欣赏到该电影的魅力所在。因此字幕翻译并非只是两种语言的转换,更是一种是以目的语观众为目标的有目的翻译。钱绍昌曾指出影视翻译与一般文学翻译有共同之处,都要求译者须对译文进行反复推敲,掌握“信、达、雅”的原则,但影视翻译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对此钱绍昌提出了“聆听性、综合性、瞬时性、通俗性和无注性”五大特征。因此,译者在翻译电影字幕时须考虑到这些特点,使用不同的翻译方法以实现其翻译目的。

电影 《当幸福来敲门》是2006年上映的美国电影,曾获得第79届奥斯卡金像奖,并获得多项提名奖,是一部以真实故事为题材的同名自传。该电影属于励志片,给观众传达一种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自电影发行以来至今,受到中国观众的欢迎与喜爱,并激励人们不放弃、坚持到底。这部电影之所以在中国广受欢迎,其字幕翻译的功劳不容忽视。本文以电影翻译的目的为出发点分析该电影中的字幕翻译方法。

二、目的论简介

长期以来,“忠实”和“等值”的概念在翻译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翻译学家也一直困于直译和意译的两难选择中。而20世纪70年代由汉斯·弗米尔提出的目的论(skopos theory)成为当代翻译研究的一次重大的进步。目的论将翻译视作有目的跨文化的行为,翻译行为的特定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过程。目的论有三个重要原则,即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忠实原则,其中,目的原则高于其他两个原则。同时,目的论也成为衡量翻译质量的标准。目的论认为,所有翻译活动遵循的首要原则是“目的原则”。

目的论是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核心,是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90年代引入中国。因其与传统翻译理论不相容,遭到许多学者的批评和质疑。但近几年得到翻译家和翻译学者的重视。目的论作为当代西方翻译理论研究的重大突破,打破了对等理论在语言层次的局限。德国功能翻译学派有四个重要代表人物:凯瑟琳娜·莱斯、汉斯·弗米尔、贾斯塔·霍茨—曼塔、克里斯汀娜·诺德。

Skopos是希腊语,意为“目的”。诺德将目的解释为以下三种:翻译过程中译者的基本目的、目标语环境中译文的交际目的以及使用特定翻译策略或翻译程序的目的。通常Skopos这一术语用来指译文的目的。多数翻译行为都允许“目的”有几种表现形式,它们可能分属不同的等级。在既定的翻译条件下,译者应当能够为其所选定的特定目的作出充分说明。

电影字幕翻译的目的是使得目的语观众通过字幕了解电影要表达的意义,欣赏到外国的影视作品,充分感受到电影的魅力所在,从而实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因此,为实现这一目的,译者在进行电影字幕翻译时,需要采用适当的翻译方法。本文选取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的中英字幕进行对比,以目的论为标准,分析译者所采用的翻译策略。选用的字幕来自网络,由“圣城家园”翻译组整理。

三、《当幸福来敲门》字幕汉译

根据目的论,不同的目的会产生不同的译文,而电影字幕的译者应采用一定的翻译方法以实现其翻译目的。通过分析,译者在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的字幕翻译中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让目的语观众即中国观众感受到这部电影的魅力。

(一)替代法

根据目的论,译者应充分考虑目的语观众的接受能力和水平,采用相应的翻译方法,使目的语观众能都理解字幕的意义。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存在巨大差异,有时很难找到对应的词语进行翻译,为了使目的语观众能够领略到电影字幕的含义,此时译者可以使用目的语中类似的表达来代替原语中的涵义。

例1.Chris Gardner:And the Y?The Y.We talked about this.It’s an I in “happiness”.There is no Y in“happiness”.It’s an I.

Chris Gardner:我提过的,幸福的“幸”写错了,这里写成了辛苦的“辛”。

英语中的单词是由字母构成的,而汉语中的汉字是由笔画构成,在这个例子中,主人公克里斯提到“happiness”的拼写错误,对于不懂英语的中国观众来说,直接翻译出这句话的意义,会使观众不知所云,因此译者用“幸”和“辛”这两个相似的汉字来替换英语中的“happiness”和“happyness”,使中国观众明白这里的书写错误。

例 2.Chris Gardner:Because when I was young, and I’d get an A on a history test or whatever,I’d get this good feeling about all the things that I could be.And then I never became any of them.

Chris Gardner:我小时候,历史还是什么考了个甲,当时我有种能成为任何栋梁之才的感觉,但结果却什么也没成。

字母评分制是美国中小学学科的最常见评分方法。其中规定,“A”是最高分,“F”是最低分,中间依次是“B”、“C”和“D”。而中国没有这样的打分原则,中国一般会用“甲、乙、丙”来评分,“甲”是最高分,相当于美国评分方法中的“A”,因此这里译者使用“甲”来翻译“A”,使中国观众清楚地理解该句话的含义。

(二)加注法

钱绍昌曾总结过影视语言的五个特性,提到影视语言的“无注性”,他认为文学翻译在遇到读者难以理解之处可以作注解,但影视翻译却无法做到这一点,但他也提到当中外观众知识面和文化背景的巨大差异而造成的难点以及双关语和文字游戏时,需要译者注解说明。所以在时间、空间允许的情况下,加注也是电影字幕的一种翻译方法。

例3.Christopher:Did you have a nickname?

Chris:Yep.

Christopher:What?

Chris:Ten-gallon Head.

Christopher:What’s that?

Chris:I grew up in Louisiana,near Texas.Everybody wears cowboy hats.And a ten-gallon’s big hat.I was smart back then,so they call me Ten-gallon Head.

Christopher:你有绰号吗?

Chris:有啊。

Christopher:是什么?

Chris:无敌大头。

Christopher:什么意思?

Chris:我在德克萨斯附近的路易斯安那长大。那儿的人都戴牛仔帽,那种“10加仑”牛仔帽(宽边软顶牛仔帽,因分量重而得名)。我小时候很聪明,所以大家都叫我无敌大头。

例4.Christopher:I made my list for my birthday.

Chris:Yeah,what’d you put on there?

Christopher:A basketball or an ant farm.

Christopher:我生日礼物列好了。

Chris:你都写了什么?

Christopher:篮球或者 “蚂蚁农场”(“蚂蚁农场”为一种智趣游戏)。

在这两个例子中,“10加仑”牛仔帽和 “蚂蚁农场”对于中国观众都很陌生,译者考虑到中美观众的文化差异,在这里使用加注法解释说明,使中国观众一目了然。

(三)增补法

影视语言比较简洁易懂,西方电影中有时台词也比较简单,如果译者只是直译成目的语,会使观众无法理解。目的语观众在观看外国电影时,一边欣赏画面一边还需借助字幕去理解对白的意思,很少有时间再去思考和联系对白的上下文,译者需要考虑到这一点,加些词语帮助观众理解对白的意思。

例5.Chris Gardner:Listen,there’s no salary.

Jay Twistle:No.

Chris Gardner:I was not aware of that.My circumstances have changed some,and I need to be certain that I’ll be...

Jay Twistle:All right.Okay.

Chris Gardner:实习期没有工资。

Jay Twistle:没有。

Chris Gardner:我并不知道没有工资。现在我的处境变了,我需要确定我能……

Jay Twistle:好的。

例 6.Jay Twistle:So one more day.Getting nervous?

Chris:No,I’m okay.

Jay:Yeah?Listen,whatever happens...you’ve done a fantastic job,Chris.I mean that.Take care of yourself.

Jay:我说,再一天就结业了。紧张吗?

Chris:还好。

Jay:是吗?听着,无论结果如何,你的实习非常出色,克里斯。这是我的真心话。保重。

译者在“没有工资”这句台词中增加了“实习期”,“再一天”增补了“就结业了”,这样中国观众不用再联系该片段之前的画面,思考这句话的意思,使中国观众很轻松地理解台词的意思。

(四)缩减法

由于时空的制约,字幕翻译经常会采用缩减法。有时,目的语观众能够借助画面很容易理解对白,译者就不需要把对白的所有内容都翻译出来,甚至会省略不译。

例7.Jay Twistle:Chris,I don’t know how you did it dressed as a garbage man,but you pulled it off.

Chris Gardner:Thank you,Mr.Twistle.

Jay Twistle:克里斯,我难以理解你穿成这样来面试,但是你刚才的表现很不错。

Chris Gardner:谢谢,托斯特尔先生。

例 8.Chris:In order not to waste time,I wasn’t hanging up the phone in between calls.I realized by not hanging up the phone I gained another eight minutes a day.

Chris:为了节约时间,我都直接拨打,不放听筒。我意识到这样做我每天可以节约8分钟。

以上两个例子中,观众观看画面就能理解主人公的穿着以及他直接拨打电话的动作,所以译者没有将其翻译出来,不但能节约空间,还使目的语观众不用费时费力去阅读字幕。因此,只要使目的语观众轻松地理解字幕的意思,从而能欣赏到该电影的精彩,就是成功的翻译。

四、结语

目的论强调决定翻译过程的最重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而决定翻译目的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受众,即译文所意指的接受者,他们有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对译文的期待以及交际需求。字幕翻译是一种特殊的翻译形式,是有目的的翻译,其目的就是为目的语观众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使目的语观众能与原语观众一样欣赏电影的魅力。译者应按照此翻译目的,通过具体的分析采用合适的翻译方法。电影《当幸福来敲门》的字幕翻译很好地体现了译者在这方面所做的努力,为中国观众提供了简洁易懂的字幕。

[1]李运兴.字幕翻译的策略[J].中国翻译,2001(4):38-40.

[2]马万平.析汉斯·费米尔的目的论[J].语文学刊,2010 (3):99-100.

[3]钱绍昌.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J].中国翻译,2000(1):61-65.

[4]张春柏.影视翻译初探[J].中国翻译,1998(2):50-53.

[5]张美芳,王克非.译有所为——功能翻译理论阐释[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兰州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目的论字幕影视
影视展
Word和Excel联手字幕添加更高效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从“目的论”三大法则谈外宣中古诗修辞的翻译
影视风起
影视
从目的论看环保公示语的汉英翻译
整合适应选择度下的动画电影字幕翻译——以《冰河世纪》的字幕汉译为例
论纪录片的字幕翻译策略
翻译功能目的论视阈下的科技文本翻译——以认知无线电翻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