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孟加拉掠影》看乡村生活经历对泰戈尔文艺创作思想的影响

2013-12-12石秀峰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3年2期
关键词:孟加拉泰戈尔韵律

石秀峰

泰戈尔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属于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杰出作家之一——他用自己的语言所创作的作品,经得起东方和西方,古代或现代伟大文学的所有标准的检验。”①他的文学作品之所以具有永恒的魅力,重要的一方面源于他对人生的体验和感悟所形成的独特的艺术创作思想。书信集《孟加拉掠影》中记录和反映内容来看,乡村生活经历对泰戈尔艺术创作思想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泰戈尔的父亲晚年过着一种隐居生活,把管理乡下田产的事交给小儿子泰戈尔。因无法抗拒父命,泰戈尔只得于1890年前往乡下管理田产。期间,泰戈尔写了许多给朋友和侄女的信,后结集出版为《孟加拉掠影》。《孟加拉掠影》收录了从1886年1895年期间泰戈尔写的157封信,这些信生动形象地记录了泰戈尔的乡村生活经历对他思想行为和艺术创作思想的影响,有些影响甚至是终身的。以下我们将从三方面来具体看看这些影响。

一是泰戈尔小说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与乡村生活经历的影响有关。在乡村生活期间,除了管理田产外,泰戈尔还用艺术家的眼光观察着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观察着他们的喜怒哀乐。泰戈尔最为关注的是少女和儿童,这些真实的活生生的人走进了他的心里,他不能忘记他们,他给他们起了名字。他在一封信里说:“今天我想得更具体,我不做别的,一心一意地创作短篇小说,心中十分愉快,若写出几篇佳作,就能给广大读者带来精神享受的机会。写小说的好处在于,作品中那些人物的原型,使我昼夜的时光变得非常充实。他们是我孤寂灵魂的伴侣,在雨季瓦解我关闭着门的房间的狭小,而在阳光普照的白天,他们在我眼前帕德玛河畔亮丽的景色中徜徉。今天上午,一位名叫婕丽芭拉的人性的姑娘,在我想象王国里盘桓了许久。”②那是在1891年7月的一封信里,他写了河岸上一群人在为妇女送行,“有一个女子特别引我注目。她大约只有十一二岁,但长得丰满健壮,看起来足有十四五岁。她长着一个迷人的脸蛋——虽然十分黧黑,却也十分俏丽。她的头发剪得短短的,就像男孩子的一样。这与她那单纯、坦率而又机敏的表情非常相称。她怀里抱着孩子,毫不羞怯地、好奇地凝视着我,当然,她的眼神并不缺乏直爽和聪慧。她那半像少男、半是少女的神态特别可爱——这真是男性的冷峻与女性的娇媚的奇妙结合。我从未想到,在我们孟加拉的乡下妇女中,还有这种类型的人物”。③131她的家人为她送行。她上了船,我知道她是回婆家去。目送着离去的船只,送行的人都抹着眼泪。如此令人伤感的生离犹如死别,使作者对印度女孩的命运非常同情,作者就是这样观察了乡村各类人物,在自己的作品中塑造她们的美好形象,写了她们的悲剧命运。在这些小说里,乡村妇女的命运低贱、悲惨:有以那个短发女子为原型想象创作的关于吉莉芭拉命运的小说《结局》,有终日与动物为伴的哑女素芭,有因家境贫穷拿不出陪嫁而被折磨的尼鲁帕玛,有不幸从殉夫火葬场死里逃生的被毁容的摩珂摩耶。有背着大口袋走在街上的思念女儿的善良的《喀布尔人》,《邮政局长》的创作更是他敏感艺术心灵对生活的反应。村里有一个邮政局长——是从加尔各答大城市来的受过教育的一个年轻人,他来拜访泰戈尔,乡村生活的凝滞孤寂令他无法忍受,他想看看泰戈尔是如何打发寂寞的。他总是对泰戈尔讲一些奇怪的事。由于这个偶然的接触,泰戈尔便创作了有名的小说《邮政局长》。可以看出,泰戈尔这一时期创作的短篇小说都源于对生活的观察、体验与感悟,它显示了泰戈尔捕捉生活的非凡能力,使他认识到现实生活才是创作的源泉,坚信只有在日常生活平凡的事物中才能搜寻人性的伟大。乡村生活的写作经历,使泰戈尔形成了从印度社会现实生活出发,用现实主义手法去表现人物情感、命运的创作风格,为他后来创作反映印度现实与民族解放运动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戈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泰戈尔强调想象力的非凡作用与他的乡村生活经历的影响有关。在《孟加拉掠影》中,沙洲、田野、庄稼、村落,这些“景色也并非总是特别有趣,——淡黄的沙洲,铺展开去,上面既没有草也没有树;一只空船系在边上;淡蓝色的河水流过,和雾蒙蒙的天空一个色调;但我却说不出它们是怎样感动了我。我猜想,在我的心中,我那由仆人看管的童年时代——那时,我被寂寞地囚禁在房间的时候,我熟读了《天方夜谭》,与航海家辛伯达一道在许多国家里冒险——的夙愿和追求还没有泯灭,因而一见到任何一条空船系在一个沙洲上就又被激发出来了”。③150正是乡村生活的景色激发了作者的想象力,丰富的艺术想象使得乡村世界别有一种特别的魅力。这些感悟让诗人进一步认识到想象力的奇异作用。“在人的心中,幻想和事实纠结成怎样的一座迷宫啊!故事、事件和图画,这各不相同的一股股一缕缕——纤细的和粗大的——是怎样的纠结在一起啊!”因此诗人肯定“我们认识人,只不过像看一个由虚线点画而成的轮廓,也就是说,在我们的认识当中,还有空缺之处,须由我们自己尽可能地予以填补。于是,连那些为我们所熟知的人们的形象,也主要是由我们的想象所拼凑而成……对于我们的自身,我们也只是有些零碎的认识,我们只能用这些零碎的素材,来塑造我们传记的主人公,——这同样要借助于我们的想象力。”③183-184面对着一个由城里来乡村的邮政局长,泰戈尔想象了他内心的孤寂和城里人的优越感,于是有一个乡村孤女经常被他招来说话解闷。乡村孤女渐渐爱上了他,在他生病的时候,她几天几夜地照顾她,他很感动。当他终于能离开乡村的时候,孤女想和他一起走,他也想带她走,但最终他不辞而别。只留下乡村孤女天天在他住过的房子周围徘徊,日夜思念着他。这部由作者借助丰富想象创作的小说成了感人的名作。后来在论“文学思想家”中,作者又强调了想象对文学创作的重要。在文学创作中,“我们不得不进行一些虚构。我们对自己最亲近的人也往往只看见他的大致面貌,而他生活的大部分对我们来说是不可捉摸的,我们既不是他的影子,又不是他心灵的窥探者。我们无法看到它的大部分,我们的想象就在这匮乏和空白的地方任意驰骋,填补了空白和匮乏之后,我们在自己内心镂刻上一个完整的形象”。③210文学向我们揭示的是心灵的真实,特别需要创造的力量。想象便是创作的重要手段,“我们称之为‘情感世界’的是什么世界?心灵通过特殊情味认识了某个事物,我们通过无形的想象力,特殊地显示了那个事物”。③320可以说没有想象力,就没有文学。泰戈尔始终把想象力当做文学创作事业的核心来强调。

三是乡村生活经历使泰戈尔认识到了形式美对诗歌创作的重要性。在1893年8月的一封信中,诗人写道:

“在穿过这些湖泽到迦利格兰姆村去时,有个想法在我的心中成形了。并不是说这种想法是新颖的,但有时一些旧的想法也会以新的力量冲击人。

河水在不再为河岸所制约,流散为一片单调的茫茫水泽时,便失去了自己的美。就语言而言,韵律起着河岸的作用,赋予它以形式、美和特征。正如河岸给一条河以鲜明的个性一样,格律也使得一首诗成为独创;散文就像那没有特色、没有个性的湖泽。而且,河水会流动,会前进;而湖泽只会以一片茫茫大水将土地吞没。所以,为了给语言力量,韵律的严密束缚是必要的;否则,它就会一再扩散开去,而无法前进。

乡下人把这些湖泽叫做 ‘哑水’——它们没有语言,没有自我表现。河水不停地潺潺作响;诗中的词句也是这样歌唱,它们不是‘哑词’。束缚产生了形式美、运动美和音乐美;界限不但有助于产生美,而且也有助于产生力量。

诗歌听凭韵律控制,并非由于受盲目的习惯的导引,而且因为这样它就可以得到运动的喜悦。有些蠢人认为,韵律是一种词语的体操或戏法,其目的是为了哗众取宠。其实并非如此。韵律的产生,如同整个宇宙中一切美的产生一样。纳入严格规定的界限之内思想的河流,赋予律诗动人心弦的力量,这一点,含糊而变化不定的散文诗做不到的。

当我不停地从河流驶入湖泽,又从湖泽驶入河流时,这一想法在我的心中变得清晰起来了。”③168-169

这封信让我们看到了乡村生活经历对泰戈尔文学创作思想的影响。

面对河流与湖泽的不同景象,河岸对河流的束缚赋予河流的美感让泰戈尔内心领悟到诗歌韵律创作的重要性。正好回应了诗人上一封信中强调的“对于现在正在进行的关于‘无声诗人的讨论,我所要说的只是,尽管无声诗人的情感力量,可能和有声诗人的情感力量一样,那也与诗没有关系’。诗并不是一个情感问题,而是形式的创造”。③167-168整封信都在谈论诗歌创作形式美的重要性,却不是那种抽象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生动形象地用景物显示道理,深入浅出地阐述着他的文艺创作思想。我们不得不钦佩泰戈尔艺术心灵的敏锐与丰富。乡间的一切景物在诗人的心中流连,引发着诗人的思考,影响着诗人文学创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后来在阐述“文学的本质”时,诗人再次强调:“文学也应该通过优美的形式来表现自己,它应借助于比喻、韵律和暗示方式来表现,不能像哲学和科学那样毫无修饰地表现。”③199

泰戈尔的这段由《孟加拉掠影》记录的人生经历给我们以深刻启示:一个真正的作家,就应该走出书斋,走进生活,用艺术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社会生活永远都是创作的唯一源泉。只有在生活中,创作的灵感才不会枯竭,艺术思维才会常新。

注释

①(印度)克里希那·克里巴拉尼.泰戈尔传[M].漓江出版社,1996:3-4.

②(印度)泰戈尔.泰戈尔[M].国际文化出版社,2002:392.

③刘湛秋.泰戈尔文集[M].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孟加拉泰戈尔韵律
十二点钟
卑微背后的高尚人性
孟加拉允许贸易商进口70万吨大米
洪涝造成孟加拉损失25.4万吨大米
金色花
春天的韵律
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
孟加拉 难民
韵律之美——小黄村
泥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