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远观近看两相宜
——浅析《月亮和六便士》中第一人称旁观者视角的运用

2013-12-12李静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3年8期
关键词:斯特里六便士兰德

李静

一、引言

毛姆作为英国文学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作家,为后世留下了不朽的戏剧作品和长短篇小说,其代表作如《刀锋》、《人性的枷锁》、《月亮和六便士》等自问世以来便受到读者的广泛喜爱,但其作品在评论家眼中却一直备受批评。毛姆曾在其写作生活回忆《总结》中这样提到:“我二十几岁的时候批评家说我野蛮,三十几岁的时候他们说我轻浮,四十几岁的时候他们说我愤世嫉俗,五十几岁的时候他们说我能干,现在我六十几岁了,他们说我浅薄。”[1]208评论家与读者冰火两重天的态度与毛姆的创作风格不无关系。毛姆坚持听故事是人类的天性,所以他的作品总是在用讲故事的风格述说一个个情节各异的故事。加上毛姆自身生活经历的影响和学医数年养成的冷静客观,其作品中也常常流露出冷峻、疏离、冷漠的特质。毛姆的这种文风在其长篇小说《月亮和六便士》中经由第一人称旁观者的叙事视角体现得更加明显。

二、毛姆对第一人称旁观者视角的偏爱

毛姆曾在《两种不同人称的小说》一文中对小说的写法进行过粗略的分类,简单来说即是第一人称的写法和全知观点的写法。但在毛姆看来,这两种写法均有不同程度的缺点。第一人称主人公因为需要披露种种细节而容易显得自得自满,而全知观点的小说因为面面俱到的视角容易造成作品的庞杂混乱,令读者在不同人物之间疲于奔命。因此,毛姆比较推崇的是他认为“最方便、最有效的小说写法”,[2]16即故事以第一人称叙述,但这个第一人称却不是小说的主人公,而只是与主人公相识的一个人物,也即第一人称旁观者视角。毛姆认为通过这样一个与故事中的人物有所关联的旁观者眼中观察不同人物显得更为可靠。因为,“叙述者和作者,对故事中的人物,对他们的性格、行为和动机,有着共同的兴趣;叙述者对这些人物的感受,也就是他想要激发读者产生的那种感受。所以,他所取得的真实效果,同作者本人作为小说主人公所获得的效果一样令人信服”。[2]16

第一人称旁观者视角的使用,可以拉近读者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将读者轻易地引入故事中来。第一人称的使用可以将自己的所见所闻直观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拉近读者与人物的距离,而旁观者视角的采用,则阻止了对主要人物内心的直接展示,为读者保留了一份神秘感。同时,第一人称旁观者因为与故事主人公的直接接触而产生种种观察、评论、猜想,这些未必符合主人公心意的猜测正好与不知内情的读者产生同样的共鸣,从而既可以将读者成功地维持在故事框架中,又可以造成必要的悬念,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三、第一人称旁观者视角在《月亮和六便士》中的运用

在《月亮和六便士》中,故事便是借身为旁观者的“我”来一步一步展开的。虽然故事真正的主人公应该是天才画家斯特里克兰德,但关于主人公的一切却是经由 “我”这个跟他并不相熟的人来一点点揭露的。“我”从一开始与读者站在了同一立场上,因此之后“我”的每一点发现、每一次解读,都与读者对人物的了解描绘出相吻合的曲线。通过“我”这个望远镜,读者既能近距离窥探故事中人物的变化,又能够在“我”这个旁观者的身份限制下保持一份客观冷静的观察,第一人称旁观者视角赋予读者的正是这样一种真实和灵活。

(一)从凡人到异人的转变

斯特里克兰德在故事中的第一次露面并没有给人留下任何或深刻或特别的印象。在“我”看来,斯特里克兰德相貌平平,身材魁梧结实,虽然身着晚礼服,却显得笨拙不堪,“给人的印象多少同一个装扮起来参加宴会的马车夫差不多”。[3]30在打量过一番之后,“我”用特有的作家的眼光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他只不过是一个忠厚老实、索然无味的普通人。一个人可以钦佩他的为人,却不愿意同他待在一起。他是一个毫不引人注意的人。他可能是一个令人起敬的社会成员,一个诚实的经纪人,一个恪尽职责的丈夫和父亲,但是在他身上你没有任何必要浪费时间。[3]30

从“我”的这些观察得知,此时的斯特里克兰德就是典型的中产阶级家庭男主人的形象,拥有美满的婚姻、稳定的收入、固定的交际圈。一双儿女长大成人之后,这对中产阶级夫妻便可以告老引退,安享子孙满堂、富足体面的晚年生活。这应该是很多中产阶级家庭的生活模板,斯特里克兰德只是千千万万养家糊口的男主人中异常普通的一位,普通到没有任何让人感兴趣的地方。因为“我”与斯特里克兰德本人也仅仅是一面之缘,这样的观察和推断就如同读者对一个普通陌生人的第一印象一般,使读者很容易接受“我”的这些看法而对接下来情节的急剧变化毫不知情。

故事从斯特里克兰德不声不响的离家出走开始产生戏剧性的转折。当“我”受斯特里克兰德夫人之托远赴巴黎劝说其回头是岸时,“我”对于这个仅有过一面之缘的普通男人才有了近距离接触的机会,而这次的接触让“我”大感意外。

我上次见到他,他修饰得整齐干净,可是看去却不很自在;现在他邋里邋遢,神采却非常自然。[3]52

从原本光鲜亮丽的中产阶级,到巴黎街头一文不名的落魄画家,这样巨大的反差通过“我”的双眼直观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更为离谱的是,斯特里克兰德不仅对自己抛妻弃子的行径毫无悔恨之意,甚至对给予自己援手的友人施特略夫恶语相加,不仅不感谢对方的赏识与照顾,反而玩弄施特略夫的妻子并最终导致其自杀。可以说,斯特里克兰德在走上绘画道路之后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混蛋。这样前后巨大的反差,形成了相当强烈的戏剧张力,也使得读者对斯特里克兰德这个人物越发产生兴趣。而因为第一人称旁观者视角的采用,读者始终无法进入斯特里克兰德的内心世界为这一切巨大的转变找到最令人信服的理由,因此对这个人物的好奇随着故事一直延续,并在阅读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对斯特里克兰德的种种行为进行解析、猜测,这样的过程无疑调动起了读者的参与性,使得故事不仅引人入胜,更有相当强烈的代入感。

(二)难以描摹的天才神话

第一人称旁观者视角并非毛姆首创,但与毛姆作品的气质却分外贴合。父母早亡的不幸经历和常年寄人篱下的生活使得毛姆生性敏感,加上口吃、身材矮小的先天性缺点,毛姆性格中一直存在着孤僻、自卑的成分。毛姆在《总结》中曾这样评价自己:

我长得矮小;我有耐力,但没什么体力;我口吃;我害羞;我身体不好。我没什么游戏细胞,而游戏是英国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知道是由于以上的什么原因,或者是出于天性,我会对同伴有种本能的畏缩,这使得我很难和他们相熟。我喜欢一个个的人,而不怎么喜欢一群人。我也没有那种刚认识就可以向别人展示的迷人之处。尽管在这么多年的历程中,我已经学会了在被迫和陌生人接触时装出一副热心的样子,但我从没有第一眼就喜欢上什么人。[1]46

毛姆性格中的敏感孤僻在其作品中的人物身上体现得一览无余。在《月亮和六便士》中,第一人称的“我”与毛姆本人有着惊人的相似——同样的作家职业,同样的冷静敏锐,同样的一针见血、不留情面、甚至尖酸刻薄。所以虽然第一人称旁观者视角的限制令读者无法直接获得主人公的内心思想,但由于“我”这样一个观察者的出现,“我”在故事中的每一次评论或猜测都或多或少暂时满足了读者的好奇心,同时又因为视角局限性留下一定的空白,引起读者的遐想。

在《月亮和六便士》中,斯特里克兰德从一个普通人蜕变成天才画家的经历无疑充斥着神话色彩,尤其是他人生最后时期在塔希提岛上离群索居的生活经历,以及那幅弥留之际仅在库特拉斯医生面前惊鸿一现的绝世壁画,都充满着让人难以置信的离世感和空灵感。

这幅画具有压人的气势,它既是肉欲的,又充满无限热情。与此同时它又含着某种令人恐惧的成分,叫人看着心惊肉跳。[3]261

毛姆在这里并没有详细描述出壁画的具体内容,而只是经由库特拉斯医生之口对壁画进行了这样模棱两可的描述。一方面是因为,这是“我”从库特拉斯医生口中得知的情况,鉴于医生本人身份和欣赏水平的限制,他可以“模模糊糊地联想到黑色魔法,既美得惊人,又污秽邪恶”,[3]261但却无法给出更为精细的描摹;另一方面,故事发展到这里,斯特里克兰德显然已经远不是故事刚开始那个其貌不扬的股票交易员,而完美地蜕变成了一个天才、一个神话、一个已经脱离尘世融入宇宙尘寰的传奇。而这样的天才神话,从来都只能是惊鸿一瞥,而不是永世长存的。所以对于斯特里克兰德的遗作,医生只能在它消失前匆匆哑然仰望,读者也只能在想象中重现那种惊心动魄的美。这样的结局固然令人惋惜,却也在情理之中。斯特里克兰德这幅壁画无疑代表了人类至高无上的美,而终极的美在毛姆看来却是一种令人惋惜的终结。“我觉得美就像高山的峰巅,你一旦爬到那里,可以做的事情就是再爬下来。完美无缺是有点乏味的。这并非是生活中最微不足道的小小讽刺:我们最好还是不要真正达到完美,虽然这是人生追求的目标。”[2]54太过完美代表着舍此无他,也代表着了无牵挂、无欲无求。这样的状态看似理想,却也预示着乏味与无趣。因此,斯特里克兰德的作品一定不会留存于世,他的画和他本人一样,只能是神话般的存在。

四、结语

英国另一位同样出色的作家格林·格雷厄姆曾经这样断言:“毛姆将会作为‘叙述者’被人们纪念。”[4]140毛姆在《月亮和六便士》中即展现了自己作为叙述者的天赋。第一人称旁观者视角的运用,一方面拉大了叙述距离,使读者可以对故事主人公进行观察、审视和嘲讽,另一方面,又通过叙述者的可靠性缩短读者与作者的情感距离,产生强烈的代入感。[5]64通过望远镜式的镜头,毛姆将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从凡人到异人、从普通大众到天才神话的转变过程焦距适当地展现在读者眼前,既有远距离不动声色的观察猜测,又有近身聚焦式的放大特写,远观近看之间,一个天才画家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1](英)毛 姆.总 结:毛姆写作生活回忆[M].孙 戈,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

[2](英)毛姆.毛姆读书随笔[M].刘文荣,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2.

[3](英)毛姆.月亮和六便士[M].傅惟慈,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

[4]Forrest D.Burt,W.Somerset Maugham[M].Boston:Twayne Pbulishers,1985:140.

[5]秦宏,胡涛.试析毛姆小说中的第一人称旁观者[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9(2):62-65.

[6]梁晴.从讲故事到讲神话——评《月亮和六便士》中叙事者的独特作用[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26(6):60-61.

[7]Hastings,Selina.The Secret Lives of Somerset Maugham[M].New York:Random House,2010.

猜你喜欢

斯特里六便士兰德
《月亮与六便士》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舟桨六便士,彼岸白月光
本期推荐书《月亮和六便士》
原创音乐剧《月亮和六便士》
诺奖得主唐娜·斯特里克兰:做自己喜欢的事
月亮与六便士
一类广义平均曲率Liénard方程周期解存在性与唯一性(英文)
中国智库:何时能圆“兰德梦”
四天三夜 LAND CRUISER 200兰德酷路泽探塞北
“小鲜肉”蜘蛛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