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拉帕希尼的花园 霍桑的象征世界

2013-12-12范晖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3年3期
关键词:希尼拉帕霍桑

范晖

象征是借助于现实世界中的具体形象或事物,如色彩、气味、动植物等来间接地寄托作者思想与情感的文学创作手段。早期的象征主义文学在题材上多侧重描写个人幻影和内心感受,极少涉及广阔的社会题材。但19世纪后期美国浪漫主义作家的杰出代表Nathaniel Hawthorne经常使用象征手法和浪漫主义想象来突出强调他试图描述的社会问题。Hawthorne在短篇小说方面的杰出贡献可以和Edgar Allan Poe坡相媲美,《拉帕希尼的女儿》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一、拉帕希尼花园的象征意义

(一)拉帕希尼的花园——伊甸园

小说开头描写了主人公乔万尼初见科学家拉帕希尼的一幕,“他(拉帕希尼)虽对这些花草的生命了如指掌,却与它们并不亲近……就像个走在邪恶势力之中的人,仿佛四周全是猛兽”,乔万尼目睹种花人面对自己栽培的植物如临大敌,不由心生疑问:“园艺本是人类劳作中最纯朴无邪的呵,而且也是人类双亲堕落之前的欢乐与工作。难道这园子是当今世界的伊甸园么?而这个人,对自己亲手培植的东西都唯恐身受其害——莫非就是亚当?”(Nathaniel Hawthorne)“人类双亲”指亚当与夏娃,圣经故事中亚当与夏娃偷食禁果被驱逐出伊甸园,象征着人类的堕落。拉帕希尼是一个热爱科学、学识渊博但却灭绝人性的科学家,出于对科学的狂热而将自己的女儿培养成一个身带剧毒的怪物,不但毁掉了她的爱情,还戕害了她的生命。拉帕希尼身上人性的泯灭即是人类堕落的象征,原本美丽的花园成了危机四伏的魔窟,影射人类再也回不去的美好。拉帕希尼创造了这个花园,被引诱的男女就是乔万尼和比阿特丽丝,这一切都与亚当夏娃的堕落相吻合。

(二)拉帕希尼的花园——孤独的象征

都说文如其人,小说所体现出来的孤独感与Hawthorne的生活经历不无关系。他的祖先曾参与过赛穆勒审巫案 (Salem Witchcraft Trial),这令Hawthorne一直有着强烈的负罪感。他断绝与世人的联系,埋头创作,一生几乎与世隔绝,可以说Hawthorne从骨子里就透出一种孤独。

Hawthorne笔下的花园尽管华美绚烂,却容不下任何别的生灵,那些植物的汁液和气息对任何想靠近的人来说都是足以致命的毒。拉帕希尼用毒药喂养的女儿也一样,她渴望爱情,渴望爱人的拥抱,渴望像个正常人那样享受生活,但周身的剧毒把她“与同类的交往完全隔断”,只能囿于花园中与毒草相伴,把自己的感情倾注在花草身上,以“人类之爱钟爱着它”。虽然乔万尼闯入了她的生命,给她带来了一丝温情的曙光,但他并不能安慰比阿特丽丝的灵魂,他们的爱情注定以悲剧收场,也是乔万尼的误解最终直接导致了比阿特丽丝的死亡,她的死象征着人类究其一生都无法摆脱孤独感,无形之中揭示了一个哲理:不朽的生命也伴随着永恒的孤独。(王静,2009)随着女儿的逝去,拉帕希尼和他的花园成为相互映衬的存在,他们远离人群,永远像个孤岛。

(三)拉帕希尼的花园——失落的文明

Hawthorne在开头描绘了花园中一座大理石喷泉的废墟,“精雕细刻,十分华美。可惜已经坍圮,断石碎片之间已很难追寻原先的风貌”。这似乎在暗示着高度发达的工业文明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物质享受,精神世界却越来越空虚,曾经崇尚人性的古文明已被遗忘。Max Weber把理性分为“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陈志刚,2001)“工具理性”关注的是理性的技术化、功利化、实用化;“价值理性”则指向对人的命运尊严和价值的关注,其功能在于反思性、批判性。只有两种理性有机结合,人类社会才能健康发展。如果把“工具理性”看做支配现代社会和统治现代文化的核心思维,是一种片面化。事实表明:科学技术进步得越快,人与自然的冲突越剧烈。科学技术的发展造成了工具理性的膨胀和用工具理性来替代价值理性,排除了情感、伦理以及信仰和精神等文化因素,这实际上取消了人作为主体的地位。科学狂人拉帕希尼正是这种“工具理性”的化身,他不顾亲情和社会伦常将自己的女儿作为实验品,最终毁了她的一生。小说中另外一个医学家彼埃德罗·巴格里奥尼先生 (Pietro Baglioni)也是一个残忍恶毒的科学家。表面上他是关心乔万尼,所以一再阻止他和比阿特丽斯交往。但实际上他是妒忌拉帕希尼所取得的成功,害怕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最后是他给的乔万尼的毒药将比阿特丽丝毒死,最终达到了破坏拉帕西尼实验的目的。科学家本应是受人尊敬的,但是在霍桑的笔下,他们却都成了恶魔的化身。这反映出霍桑对科学技术、对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始终持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他认为科学是罪恶的源泉。

作者似乎有着双重的创作意图:一方面在于警示科技发展可能会带来的可怕后果,一方面则是要借助科学的象征价值来揭示人是万“恶”之本。(王静,2009)正如威廉·拜雪·斯坦 (William Bysshe Stein)所说:Hawthorne象征性地通过拉帕西尼医生——这位“意大利的浮士德”,企图用毒药来妨碍人类必死的规律,体现了人们掌握现代科学后产生了一种有意图的道德冷淡。(William Bysshe,1953)科技本可以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但道德的缺失和人性的泯灭把伊甸园变成了充斥着丑陋与罪恶的人间地狱。

二、比阿特丽丝——天使与魔鬼的化身

女主人公的名字“比阿特丽丝Beatrice”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但丁心灵的永恒恋人——Beatrice,他在《神曲》中把Beatrice描绘成集真善美于一身、引导他进入天堂的女神,以此来寄托对她的美好情感。如同但丁笔下的Beatrice一样,拉帕希尼的女儿比阿特丽丝也是一位美丽、纯洁、善良的少女,她会为小昆虫的死悲伤,为了爱人的安全拼命克制自己的情感,但她只是拉帕希尼园中的囚犯,并且身体充满剧毒,她的气息既诱人又致命,她处于潜在的精神完美和肉身堕落的一种自相矛盾的状态。正如文中比阿特丽斯在生命尽头的表白:“尽管我身体由毒药养育,我的灵魂却是上帝的造物,时时渴望着爱情的滋润。”连作者也不由发出感叹:“她必带着那颗破碎的心,沉重地跨过时光的界限——她必在天堂的清泉边濯洗自己的伤口,在永恒的光辉中忘却自己的伤痛,在那里得到安宁。”其实比阿特丽丝便是那些剧毒花儿中最动人、最令人扼腕的一朵,她们都是拉帕希尼邪恶智慧的产物,是堕落的人性的牺牲品。

弗雷德里克·C·克鲁斯 (Frederick C Crews)这样解释比阿特丽丝和花儿之间的关系:“然而,精确地讲,正是比阿特丽斯对于花儿与自身本质的联系感知迟钝才使其免受不纯洁的干扰。她没有发觉自己与园中那棵剧毒的灌木之间超凡的关系的成因。她对灌木丛说:‘是的,我的妹妹,我的光辉。培育你,伺候你,将是我比阿特丽丝的责任。而你会用自己的亲吻与芬芳作为回报,这对我好比生命的气息哩。’”(Frederick C,1966)

三、结语

美国评论家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说:“小说不是情节内容感动了我,而是由于生动逼真的象征手法打动了我。”(肖安博,李郊,1985)评论家乔治·柏金斯(George Perkins)对Hawthorne给予了高度评价:“……象征寓意的手法在小说中很少有人能像霍桑那样运用得如此挥洒自如。”(虞建华,1989)Hawthorne不愧为美国象征主义大师,他借助象征来思考,凭借象征来写作,在《拉帕希尼的女儿》中借助丰富的意象传达了作品的深刻主题,表达了作者对社会问题和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

注释

①霍桑.霍桑哥特小说选[M].伍厚恺,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②王静.霍桑的象征世界 [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9(8):140-142.

③陈志刚.马克思的工具理性批判思想[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1(6):38-41.

④Stein,Wil1iarn Bysshe.Hawthorne’s Faust:A Study of the Devil Archetype[M].Gaillesville:U of F1orida P,1953.

⑤Crew,Ferdeirck C.The Sin of the Fahters:Hawthonre’s Psychological Themes[M].New York:Oxford U P,1966.

⑥肖安溥,李郊.美国小说五十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⑦虞建华.美国小说评析[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9.

猜你喜欢

希尼拉帕霍桑
玫瑰有刺
“沙”化
玫瑰有刺
霍桑是清教徒吗?——从《红字》中的“罪”谈起
面对深处的挖掘
谢默斯·希尼诗歌语篇平衡观取效行为阐析
纳撒尼尔·霍桑的《红字》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甲苯磺酸拉帕替尼原料药中的7种残留溶剂
国内希尼研究20年综述
从希尼到谢默斯: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谢默斯·希尼:会议与纪念”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