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訚訚秩秩”辨误

2013-12-12马晓娜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3年4期
关键词:秋秋钞本新唐书

马晓娜

“訚訚秩秩”,《汉语大词典》解释曰:“人才众多貌。”[1]119例引《新唐书》卷一九八《儒学传序》:“纡侈袂,曳方履,訚訚秩秩,虽三代之盛,所未闻也。”通检古代文献,《新唐书》前此成语并未出现,因此,《新唐书》就为此成语来源。但张元济《新唐书·校勘记》曰:“訚訚秩秩,‘秩秩’原本作‘秋秋’,据北监本、汲古阁本、殿本修。”[2]599其百衲本《新唐书》乃是以陆心源皕宋楼宋刻十四行残本(凡187卷另子卷6卷)为主体,配以傅增湘双鉴楼所藏南宋十六行小字建本残卷(凡32卷又子卷4卷),另以刘承干嘉业堂旧藏建阳魏仲立刻十行本补其残缺2卷,合撮而成。此卷的底本乃皕宋楼十四行本,因此,皕宋楼十四行本原作“訚訚秋秋”。检双鉴楼十六行本、嘉业堂魏仲立十行本(以下简称大字本)及宋刻元递修绍兴本,均作“訚訚秋秋”。考其版本源流,张元济据以修正的北监本、汲古阁本、殿本均属于大字本系统。具体情况为,汲古阁本、殿本以北监本为底本加以校勘而成,北监本以元大德本为底本加以校勘而成,而元大德本则来源于大字本。现举数例以窥一斑:

(1)故蕡对极陈晋襄公杀阳处父以戒帝,又引阍杀吴子,阴赞帝决。(《新唐书》卷一七八《刘蕡传》,5306)[3]

按:“杀吴子”之“杀”,大字本、元大德本、北监本、汲古阁本、殿本均作“弑”,其余诸本作“杀”。

(2)孙儒,河南河南人,以趫卞横里中。(《新唐书》卷一八八《孙儒传》,546)

按:“卞”,本卷底本双鉴楼本作“辨”,宋绍兴本作“下”,大字本、元大德本、北监本、汲古阁本、殿本作“卞”,张元济据大字本系统修。

(3)儒闻,杀孟人,流尸于河,焚井邑而去。(《新唐书》卷一八八《孙儒传》,5466)

按:“流”,宋绍兴本误书作“不”,大字本、元大德本、北监本、殿本作“?”。

(4)降众署,皆得免,则告诸壁曰:“大军至。”(《新唐书》卷一八九《高仁厚传》,5472)

按:“皆”,大字本、元大德本、北监本、殿本误书作“背”。

(5)韩求知大贼已禽,徇诸壁曰:“敢出者斩。”(《新唐书》卷一八九《高仁厚传》,5472)

按:“知”,大字本、元大德本误书作“和”。①

我感到电话那头的林昏晓明显地愣了一下,接着,一阵刺耳的嘲笑声在我耳边响起,我努力地要睁大眼睛,想要看清林昏晓的表情,可是我的眼前越来越模糊不清。

检《新唐书》元大德本,其作“訚訚秩秩”,因此,可以确定,北监本乃袭元大德本错误,而后汲古阁本、殿本又沿袭北监本错误。那么,“訚訚秋秋”究竟如何讹作“訚訚秩秩”呢?首先来看宋、元时期各书对《新唐书》的引用情况:《玉海》卷一二一有引用,元至元庆元路儒学刻明递修本作“訚訚秋秋”,但四库本作“訚訚秩秩”;宋佚名撰《翰苑新书后集》上卷十《驾幸》及下卷六《入学》引用此句,无论是爱如生数字化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基本古籍库》所收录之明钞本影像还是四库本,上卷十均作“訚訚秩秩”,下卷六作“訚訚秋秋”;元张存中撰《四书通证》卷下《子适卫冉有仆章》引用此句,《中国基本古籍库》之元刻本影像作 “訚訚秋秋”,四库本作“訚訚秩秩”。再以韵书为例:宋毛居正《增订互注礼部韵略》卷二、元熊忠《古今韵会举要》卷九、明乐韶凤《洪武正韵》卷六“秋”字条目下均曰:“唐《儒学传序》‘訚訚秋秋’。”可以推出,他们所见的《新唐书》亦作“訚訚秋秋”。由上可以看出,宋、元时期对《新唐书》的引用基本作“訚訚秋秋”。因此可以确定,元大德年间版《新唐书》“訚訚秩秩”错误并未广泛流传。再来看宋、元时期人们对此成语的应用,笔者通检如下:

(1)(宋)林之奇撰《拙斋文集》卷五《乞选求实才以备烦使》曰:“文章行艺之士,既以不乏于时,訚訚秋秋,如是足矣。”卷七《上宰相书》曰:“文章行艺之士,不乏于此时,訚訚秋秋,如是足矣。”卷八《上何宪》:“洙泗之上,杏坛槐市之间,訚訚秋秋,济济翼翼者,舍讲学,无余事矣。”(《中国基本古籍库》旧钞本影像)②

(2)(宋)刘克庄撰《后村集》卷四九《柳州白水瀑泉赋》曰:“集衿佩以奉笾俎,訚訚秋秋兮。”(《四部丛刊》影旧钞本)

(3)(宋)王象之撰《舆地纪胜》卷一八八《风俗形胜》曰:“少商贾,多为儒家诗户,书訚訚秋秋、文物甚盛。”(《中国基本古籍库》清影宋旧钞本影像)

(4)(宋)洪适撰《盘洲文集》卷二四《唐·国子司业制》曰:“今朕罗天下秀,异于成均,侈袂方履,訚訚秋秋。”(《四部丛刊》影宋刊本)

(5)(宋)潜说友撰《咸淳临安志》卷一一《咸淳三年幸学诏》曰:“冠带榗绅,訚訚秋秋,洗视浴听。”(清道光十年钱塘汪氏振绮堂刊本)

(6)(宋)徐兢撰《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卷四〇《儒学》曰:“勃然雨化,訚訚秋秋,服膺儒学。”(天禄琳琅丛书影宋澄江本)

(7)(宋)张纲撰《华阳集》卷四〇《附录张公行状》曰:“时鼓笥踵堂,訚訚秋秋,盛于唐汉。”(《四部丛刊三编》影明本)③

(8)(宋)林表民撰《赤城集》卷五《台州重修学记》曰:“訚訚秩秩,有洙泗风。”卷七六《台州新给赡学田记》曰:“一时人物汇征林立,号东州冠,朅来亲挹簮弁,訚訚秩秩,讵非幸欤?”(明弘治十年谢铎刻本)

(9)(宋)王安中撰《初寮集》卷八《祭张枢密文》曰:“人材比肩,訚訚秩秩,莫非俊贤公游太学,若麟凤然。”(清干隆翰林院钞本)

由上例可以看出,《拙斋文集》、《后村集》、《舆地纪胜》、《盘洲文集》、《咸淳临安志》、《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华阳集》作“訚訚秋秋”,《赤城集》、《初寮集》因为版本原因目前无法定下结论,再结合上文后世对《新唐书》引用之例可以发现,作“訚訚秩秩”为极少数明清时代的版本。笔者又普查《四库全书》,发现上述诸书馆臣大多改作“訚訚秩秩”,可见其误以为“訚訚秩秩”是。方以智《通雅》卷一〇曰:“唐《儒学传序》‘訚訚秩秩’黄公绍引作‘訚訚秋秋’,今亦将以‘秋秋’列‘秩秩’条乎。”[4]132方以智所据《新唐书》乃监本,因元黄公绍所见乃“訚訚秋秋”,便“将以‘秋秋’列‘秩秩’条”。可以看出,明后期,《新唐书》监本广泛流行。据上所述可以推出,宋、元之际,人们使用的是“訚訚秋秋”,到明中后期,尤其是清代,由于传抄错误,社会上流传较广的反而是“訚訚秩秩”,鲁鱼亥豕终于形成矣。

再从字义上来看,“訚訚”的最早出处为《论语·乡党》篇,曰:“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其注曰:“孔曰:‘侃侃,和悦之貌;訚訚,中正之貌。’许氏《说文》曰:‘侃侃,刚直也;訚訚,和悦而诤也。 ’”[5]639《蔡中郎集》卷三《文烈侯杨公碑》曰:“引情致踰,则訚訚焉,罔不释也。”[6]《盐铁论》卷五《国病第二十八》曰:“诸生訚訚争盐铁,亦非为己也。”[7]62因此,“訚訚”之义应为说话和悦而又能辩明是非之貌。“秋秋”呢,其最早出处应为《荀子·解蔽》篇,曰:“诗曰:‘凤凰秋秋,其翼若干,其声若箫,有凤有凰,乐帝之心,此不蔽之福也。’”杨倞注曰:“逸诗也,《尔雅》‘鶠凤其雌凰’,秋秋,犹跄跄,谓舞也。”《汉书》卷二二《礼乐志》曰:“飞龙秋,游上天。 ”注曰:“苏林曰:‘秋,飞貌也。’师古曰:‘庄子有秋驾之法者,亦言驾马腾骧,秋秋然也。杨雄赋曰‘秋秋跄跄入西园’,其义亦同。’”因此“秋秋”之义为“飞舞之貌”。那么“訚訚秋秋”呢?《新唐书·儒林传》曰:“四方秀艾,挟策负素,坌集京师,文治煟然勃兴。于是新罗、髙昌、百济、吐蕃、髙丽等群酋长并遣子弟入学,鼓笥踵堂者,凡八千余人。纡侈袂,曵方履,訚訚秋秋,虽三代之盛,所未闻也。”[3]5636我们可以想象,这么多的儒者在京师,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热烈地争辩着,而“秋秋”正是形容他们争辩时优雅之貌。后世“訚訚秋秋”便引申人才众多貌,如《拙斋文集》卷八《上何宪》:“洙泗之上,杏坛槐市之间,訚訚秋秋,济济翼翼者,舍讲学,无余事矣。”又如《初寮集》卷八《祭张枢密文》曰:“人材比肩,訚訚秋秋,莫非俊贤公游太学,若麟凤然。”

正因为“訚訚秋秋”作人才众多貌,而“秩秩”一词亦有此义,便为二者混用创造条件。《说文·禾部》曰:“秩:积也,从禾失声,诗曰:“□之秩秩。”由此而推,人们便认为“秩秩”有“积聚众多之貌”义。除此之外,“秩秩”尚存“顺序之貌”、“水流貌”、“肃敬貌”、“聪明多智貌”等,总的来说,“秩秩”在古代是被广泛使用的,相对而言,“秋秋”一词的使用频率则相对少了许多,再加之二者字形相似,人们便很自然将“訚訚秋秋”误书作“訚訚秩秩”,四库馆臣便为一例。

综上所述,“訚訚秩秩”乃错误搭配,“訚訚秋秋”应是。正因为此,校勘者们在校定宋元诸书时,若遇“訚訚秩秩”,一般来说,必须回改作“訚訚秋秋”;若为明清诸书,便需分清是作者之误还是传写之误,出校或回改则需视情况而定了。

注释

① 元大德本现藏于南京图书馆,关于《新唐书》版本系统的梳理,是《新唐书》修订组成员吴琼博士与我在版本对校的基础上,作出如上结论,其将于博士论文《〈新唐书〉纪、传辨证》中进行详细论述,在此不再详述.

②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七作“訚訚秩秩”,卷五、卷八作“訚訚秋秋”,但卷五、卷七文字略同,因此,卷七“秩秩”为四库本误书,“訚訚秋秋”应是.

③ 《中国基本古籍库》清钞本影像亦作“訚訚秋秋”,《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作“訚訚秩秩”.

[1]罗竹凤.汉语大词典[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0.

[2]张元济.百衲本二十四史校勘记——《新唐书》校勘记[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3]欧阳修,等.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6.

[4]蔡邕.蔡中郎集[M].《四部丛刊》初编影明兰雪堂活字本.

[5]桓宽.盐铁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

[6]荀况,撰.荀子[M].杨倞,注.《抱经堂丛书》本.

[7]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猜你喜欢

秋秋钞本新唐书
明宁献王朱权《神隐书》版本与内容述评——兼述华南农业大学藏明初钞本价值
“花部”与“雅部”的融合——富连成藏《群英会》钞本浅议
论明义所见《红楼梦》钞本的文本史意义——以题红绝句的两处“缺失”为入口
睿智与稳健:解读两唐书中的狄仁杰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之唐贞休世系再考
《旧唐书》与《新唐书》“突厥传”之比较
述往思来:《新唐书》的编纂思想和特点
关于《髹饰录》钞本与初注者的讨论
宠物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