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暴动与虚拟价值认同
——略谈90后诗歌
2013-12-12白鸦
白鸦
中国诗人,90后是拒绝同化最成功的一代,是对同龄人价值最认同的一代,是操控现代汉语新语素最多的一代,是对虚拟价值认同最高的一代,也是或必将是公民意识最强的一代。这些特点,已不同程度反映在他们的诗中。90后的诗歌文本,具有狂欢性(平等)、跨界性、游戏性(自由)、可能性等特征。但总体上,90后诗人尚未成熟,依拙见,他们的诗歌创作亟需注意的宏观问题有两个:网络语言暴动与虚拟价值认同。
“网络语言暴动”在哪里?
现代汉语是新的汉语系统,它正在走向成熟,但尚未真正成熟。用发展不足百年的语言系统写诗是中国诗人面临的新经验,古今中外独一无二。正因为如此,新诗初期作品多数是新文言诗、散文诗、欧化诗而已。即便今日,尽管诗坛“名家”辈出,现代汉语的大性情和大气象仍未真正激活。可以说,新诗过去的一百年乃至将来的一百年,必然是在推动现代汉语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才能出精品,离开这个过程绝无精品可言。
白话文运动以来,真正激活现代汉语的重大语言现象,出现过两次:文革语言暴动与网络语言暴动。文革语言暴动让绝大多数旧语素退出了使用,网络语言暴动让大量的新语素涌现出来,丰富了现代汉语的生命力。新诗的美学原则,正是在这两次语言暴动的表象之下才得以逐步成型。
然而,在目前的90后诗人作品中,令人期待的“网络语言暴动”根本就没有真正暴动起来。倒是在90后的小说中,这种语言暴动更加明显。有的90后小说写的像火星文、精灵文一样,当然,我并不是说这样写就一定好,但作为90后诗人的代际精神印记,不这样写反倒不正常。目前的90后诗歌,且不说网络新语素尚未得到大量使用,就眼花缭乱的90后网络写作与阅读的分类而言,诸如同人、耽美(BL)、百合(GL)、女尊、控、萌、外来、架空历史、穿越、暗黑等等,这些元素所体现的90后的代际精神印记,在诗歌中几乎都找不到。
诗,是语言创新的最前沿,诗人的任务不是要创新词,但要用新词去创新美,既然90后诗人操控着网络语言暴动的新语素,就应该勇于把一切新语素直接写入诗,并让它们产生诗意。但为什么90后诗歌的网络语言暴动效果还不如90后小说?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一方面,需要90后诗人自身的探索勇气,另一方面,建议“老师”们减少陈旧诗观对他们的误导。
“虚拟价值认同”何处去?
显而易见,90后诗人的文化血脉已受到网络文化、外来文化、动漫文化的“入侵”。乡村记忆的逐步淡化,城市性格的日益鲜明,已深刻影响到他们的诗歌语境。写诗,对他们而言既有浮光掠影、浅尝辄止、不做深思的一面,又有“自由的生命活动”的一面。
而更重要的是,90后诗歌约等于网络诗歌,光怪陆离的网络生活,使得90后诗人对虚拟世界的价值认同远远高于此前所有代际的诗人,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在他们的个体经验中亲切而紧密地并存。
虚拟价值认同,显然对90后诗人的人格锻造起到极大作用,也自然而然地影响了他们的诗歌。我们知道,诗,是个体经验的扩展,虚拟价值认同最高的90后诗人,当他们在诗中扩展个体经验时,必将遇到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虚拟价值认同如何向社会价值认同转变。
何谓社会价值认同?且不做细分的、复杂的论述,仅就“独一无二”的当下中国现状而言,90后诗人的社会价值认同的核心点,即是公民意识的自觉。
激活当下中国人的公民意识,互联网功不可没,相应地,当前中国的网络诗歌写作立场的普遍旨向,即是公民意识。从古及今,无论帝制时代还是共和时代,汉语诗歌的主流意识只是臣民的、居民的、人民的,一直缺乏公民意识。网络诗歌正在激活中国人的公民意识,是不容忽视的事实。
目前,中国社会出现了史上不曾有过的新经验——城市移民时代来临、中产阶层迅猛增多、网络媒介日新月异,等等。这一切,正在让中国人的公民意识普遍自觉,让公民意识成为中国诗人普遍的写作立场,其中,网络诗歌的作用不言自明。而从代际写作角度看,成功拒绝同化、对同龄人价值最认同的90后诗人,正是或必将是公民意识最强的一代诗人。这,就是90后诗人“虚拟价值认同”的社会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