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稀土发火材料中稀土总量的快速测定*

2013-12-11孙红英李杏英王彩华

材料研究与应用 2013年1期
关键词:草酸盐高氯酸草酸

孙红英,李杏英,熊 文,赖 心,王彩华

广东省工业技术研究院(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650

稀土发火材料主要含铈,并含有镧、钕、镨等轻稀土金属元素以及部分铁和少量的镁、硅、锌、铜、碳等非稀土成分[1].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稀土发火合金的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和市场贸易大国[2],快速测定稀土发火材料中的稀土总量很有必要.稀土总量分析通常采用重量法[3],通过氢氧化物沉淀、氟化物沉淀、氨水沉淀和草酸沉淀共四次沉淀,再经过滤分离杂质,分析流程很长,手续繁琐.本文主要研究了用硝酸、盐酸和高氯酸溶解稀土发火材料样品,过氧化氢消除铁离子影响,草酸沉淀稀土,快速测定稀土总量的方法.

1 试验部分

1.1 试剂和材料

硝酸、高氯酸、过氧化氢(30%)、盐酸均为分析纯,实验用水均为去离子水.

盐酸(1+1);盐酸洗液(100mL水中含1mL盐酸);氨水(1+1)、草酸溶液(100g/L)、草酸洗液(10g/L),麝香草酚蓝乙醇溶液(0.1g麝香草酚蓝溶于100mL乙醇).

精密pH 试纸(0.5~5.0).

1.2 实验方法及步骤

称取0.5g(精确至0.0001g)试样置于250ml烧杯中,依次加入10ml盐酸、5ml硝酸、5ml高氯酸,加热溶解样品,冒烟至近干,冷却后加入10ml盐酸(1+1),加热溶解盐类,取下,沿壁吹少量热水,用中速滤纸过滤,用热盐酸洗液洗涤杯壁及滤纸至滤液50ml,加纸浆少许,煮沸,加入7~8ml过氧化氢(30%),边快速搅拌边加入60mL煮沸的质量浓度为100g/L草酸溶液,再加5滴麝香草酚蓝乙醇溶液,用氨水(1+1)中和至浅红色,调节pH约为1.5~1.7(用精密pH 试纸检验),静置4h,然后用慢速定量滤纸过滤,草酸洗液洗涤沉淀6~8次,将沉淀和滤纸移入已恒重的瓷坩埚中灰化,于950℃马弗炉中灼烧40min.将瓷坩埚及烧成物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其质量.

1.3 计算公式

按公式(1)计算稀土氧化物总量(REO),按公式(2)计算稀土总量(RE).

式中m2—沉淀和坩埚质量,g;m1—坩埚质量,g;m0—称取试样量,g;w(REO)—稀土氧化物总量,%;w(RE)—稀土总量,%;Pi—各稀土氧化物在试样中所含相应混合氧化物中所占的质量分数,%;ki—各稀土单质与氧化物的换算系数[4].

2 结果与讨论

2.1 杂质分离方法的选择

稀土发火材料中除主要成分稀土金属外,一般还含有铁、镁、锌、硅及碳等非稀土成分,其中碳在混酸溶样时以二氧化碳形式在高氯酸冒烟过程中挥发;硅在过滤时除去.其它杂质分别采用三种组合分离方法除去:(1)氢氟酸+氨水+草酸[3]、(2)氢氟酸+草酸[3]、(3)草酸+H2O2,并对含量较高的铁元素及含量较低的镁元素的分离效果进行对比.称取3.0822g样品,按分析方法溶样、过滤,定容至100ml容量瓶中,分取6份10ml溶液,分别采用上述分离方法进行平行试验,用ICP测定其稀土氧化物及其中残留铁、镁含量,结果列于表1.

表1 不同分离方法结果对比Table 1 Comparison of analytic results with different methods

由表1可知,用不同分离方法所测得的稀土氧化物总量基本一致,镁残留量均小于100μg/g,不影响分析结果,只是铁残留量略有不同.原因是:方法1的流程最长,经三次沉淀分离,有可能引入杂质,使铁残留量高于后两种方法.采用方法2和方法3的铁残留量相差不大,但方法2的氟化分离过程须保温和过滤,且还需用硝酸、高氯酸冒烟分解氟化稀土沉淀,分析时间长,而采用方法3只需一次分离,显示出了其快速、准确的优势.故本次试验采用方法3除铁镁.

2.2 过氧化氢加入量的确定

称取2.5012g样品,按分析方法溶样、过滤,定容至100ml容量瓶中,分取4份20ml溶液,按分析步骤分别加入2.5,5.0,7.5,10.0ml过氧化氢进行试验,稀土氧化物中铁含量的测定结果列于表2.

表2 过氧化氢不同加入量的铁残留量Table 2 Variation of residual iron contents with the addition amount of hydrogen peroxide

因草酸沉淀稀土是在沸液中进行,过氧化氢在酸性介质加热时会快速分解沸腾,生成水和氧气,因此应加入过量的过氧化氢,才可达到有效除铁的目的.由表2可知,加入7.5ml过氧化氢可达到很好的分离效果.故试验中用草酸沉淀稀土之前先加入7~8ml过氧化氢以消除铁离子的影响.

2.3 草酸根活度对稀土草酸盐沉淀的影响

进行稀土草酸盐沉淀时,稀土含量不宜太低,溶液体积不宜过大,溶液应保持合适的草酸根活度.决定草酸活度的主要因素是草酸浓度和氢离子活度.考虑到同离子效应,应有较大的草酸根活度,但为了避免生成RE(C2O4)+,RE(C2O4)-2,RE(C2O4)3-3等稀土络离子而使稀土损失,同时考虑盐效应,又不应有过大的草酸根活度[5],再者稀土发火材料中稀土含量较高.故选择草酸用量60mL,溶液总体积约120mL,调节pH 值1.5~1.7时,可得到满意的结果.

2.4 介质、温度、搅拌和陈化时间对稀土草酸盐沉淀的影响

稀土草酸盐在硝酸介质中的溶解度比在盐酸介质中稍高,故实验时用盐酸、硝酸溶解和高氯酸冒烟后,再用盐酸溶解盐类,在盐酸介质中进行沉淀.适当提高沉淀温度,保持适当的陈化时间可提高共存元素的分离效果.因为升温和陈化,有利于沉淀晶体的长大、减少共存元素的共沉淀,故选择70~80℃进行草酸沉淀稀土,在不断搅拌下加入草酸热溶液,沉淀完全后再加热煮沸1~2min.本文采用先加入过量的过氧化氢再加草酸的方法沉淀稀土,试验中注意缓慢加入并充分搅拌,以防局部过浓,导致沉淀聚集成块而包裹杂质,难以洗涤.陈化时间一般为4 h,时间过长,会引起钙等杂质元素共沉淀.

2.5 铵盐及其它共存元素对稀土沉淀的影响

铵盐对铈组草酸稀土沉淀影响不大,而对钇组稀土影响很大,因为铵盐可与钇组稀土形成可溶性络合物(NH4)3RE(C2O4)3而使结果偏低.因此,在调节酸度时不要引入大量的铵离子.稀土发火材料主要含有铈、镧、钕、镨等轻稀土金属元素,铵盐及其它共存元素不会影响分析结果.

2.6 灼烧温度和称量条件

水合稀土草酸盐开始脱水的温度为40~60℃,继续加热,会出现中间水合物的形成以及无水物的分解.对轻镧系来说,在无水物变成氧化物的过程中,还会产生中间物,最后形成氧化物.稀土草酸盐经过灼烧可变为稀土氧化物,但不同的稀土草酸盐转为稀土氧化物的温度不同,草酸铈于360℃转化为氧化铈,草酸镧转化温度高达735~800℃,为了确保所有稀土草酸盐完全转化为氧化物,选择灼烧温度在950℃以上灼烧40min.稀土氧化物能从空气中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其中氧化镧和氧化钕吸收作用特别强,而稀土发火材料中镧和钕的含量较高.因此,灼烧后的稀土氧化物从马弗炉中取出后立即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迅速称量,以免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影响分析结果.

2.7 加标回收试验

称取试样(测得稀土氧化物总量65.20%)3份,每份0.5g(精确至0.0001g),分别置250ml烧杯中进行加标试验,试验结果列于表3.由表3可知,加标回收率为99.30%~100.50%,符合分析要求.

表3 氧化铈加标回收试验结果Table 3 Results of recovery test for cerium oxide

2.8 精密度试验

称取6份试样,每份0.5g(精确至0.0001g),按试验步骤测定,稀土氧化物总量的测定结果列于表4.由表4可知,稀土氧化物总量的平均值为92.38%,ICP 测 定 稀 土 氧 化 物 配 分 为:Ce2O352.31%,La2O327.93%,Pr6O112.43%,Nd2O316.53%,稀土单质与氧化物的换算系数Ce 0.8140,La 0.8526,Pr 0.8277,Nd 0.8573,按公式(2)计算稀土总量为76.29%,标准偏差为0.054%,相对标准偏差为0.071%.

表4 精密度试验结果Table 4 Results of the precision

3 结 论

采用盐酸、硝酸和高氯酸溶解稀土发火材料样品,过氧化氢消除铁离子影响,草酸沉淀稀土,重量法测定稀土总量.该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9.30%~100.50%,标准偏差为0.054%,相对标准偏差为0.070%.本方法省去了氟化分离和氨水沉淀分离步骤,操作简单、快速,结果准确.

[1]刘光华.稀土材料与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59.

[2]林河成.稀土发火合金材料的生产、应用及市场[J].稀土,2009(04):98-101.

[3]全国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B/T 18114.1-2010,稀土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第1部分:稀土氧化物总量的测定重量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4]全国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B/T14635.1-2008,稀土金属及其化合物化学分析方法 稀土总量的测定[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5]江祖成,蔡钕秀,张华山.稀土分析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149.

猜你喜欢

草酸盐高氯酸草酸
草酸盐法制取掺钴氧化锌的热分解过程分析
提高振动筛排除草酸盐产量生产实践
乳酸菌降解草酸盐活性及机制研究进展
草酸钴制备中的形貌继承性初探
酸溶-高氯酸氧化光度法测定锰矿石中全锰的含量
高氟高氯酸性废水处理实验研究
饲料中草酸盐对反刍动物的危害及其预防
右旋糖酐对草酸脱羧酶的修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