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论自信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

2013-12-11赵秀娥

党政论坛 2013年9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特色理论

○赵秀娥

国内近几年来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被正式确立为国家一级学科,学界马克思主义研究一派精彩纷呈,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应运而生。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有两种传统的理解,一种理解是指一个马克思主义完整的理论体系,即马克思主义各门学科的体系化;另一种理解是指一种整体性精神,即马克思主义在整体上具有革命的、批判的和人道的精神,这一整体性的精神规定和制约马克思主义的各个部分和观点。

一、理论迷失:背离马克思主义整体性

中国共产党自创立时就始终站在推动人类文明发展和改变中国民族命运的高度,寻找先进的理论来武装自己。因此,马克思主义这一以人类解放为己任,变革现实、改变世界的先进理论,就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性选择。但在经历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后,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人们质疑:马克思主义是否能回答当代人类社会的重大问题?马克思主义是否能指导新时期中国社会建设和发展实践?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想还是我们的坚定信念吗?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终结论”又一次粉墨登场。

作为一个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国度,我们当前面临着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迷失和信仰危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人们背离了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首先,对马克思主义按学科进行分门别类地研究,削弱了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破坏了理论的内涵。我国传统的“三个组成部分”的教科书体系是将马克思主义按学科分成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种分科有利于宣传和普及,也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精神,但是破坏了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分门别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不利于完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也不能真实反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和深远影响,包括不能解释马克思主义生命力何以经久不衰。”其次,制造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内部的对立,破坏了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损害了理论的形象。许多打着研究马克思主义旗号的学者,用解构方式,肢解、毁坏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他们制造出马克思主义发展不同阶段之间、创始人之间、创始人和后继人之间的各种对立,如“青年马克思”和“成熟马克思”的对立、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的对立、列宁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对立、马克思的学说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的对立等等。他们抬高前人贬低后继人或者相反之,其实是否定马克思主义作为完整世界观的整体性质和发展性

质,损害了理论的形象。再次,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进行片面、过度甚至错误的解读,割裂了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削弱了理论的威信。“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有其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包括一系列固有的基本原理,反对其中任何一个固有的基本原理,都会导致从整体上反对马克思主义。”最后,将马克思主义分割为革命和建设两个独立部分,损害了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降低了理论的实践指导意义。马克思“批判的革命的”改造世界的辩证法是“批判向度”与“建设向度”的双向功能的统一,不存在“革命逻辑”和“建设逻辑”的区别。把马克思主义分割为革命的马克思主义和建设的马克思主义是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宏观指导和具体运用混淆了。

综上所述,这些误解、肢解、曲解、消解马克思主义的行为,损害了理论的内涵、破坏了理论的形象、削弱了理论的威信,降低了理论的实践指导意义,也给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带来了曲折和失败。这些割裂和损坏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行径,造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迷失和信仰危机,也召唤着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本真精神的出场。

二、理论自觉:回归马克思主义整体性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背离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实践造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迷失,回归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则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的表现。

1.理论自觉要求回归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精神。形成于西方文化语境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其理论发挥作用的界域。国内目前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是沿用了传统苏联教科书话语体系,教条化比较严重,弊端已逐渐暴露。理论自觉就是要用理性的方式认识和把握世界。只有从整体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实践精神、与时俱进精神,基于中国的国情与现实,概括和创造出适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才能打破、改变传统苏联教科书话语体系一直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垄断的现状。

2.理论自觉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方法。整体性是作为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根本方法和基本要求。整体不是部分的简单加和,而是各组成部分的有机组成。我们既要考察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又要关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各组成部分相互作用及整合所出现的新质。作为整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统,能够整体性、系统性、综合性地把握世界以及世界和人的关系,既蕴含了哲学理性思维魅力又体现了时代变动的韵律。

3.理论自觉要求回归马克思主义的大众立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是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始终最关注的就是人民大众的现实处境与发展命运,所以马克思主义是为大众提供现世智慧、为大众立言的大众形态的理论。理论自觉要求回归马克思主义的大众立场,只有这样,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体系才能有效地对现实“发言”,而不是在实践中被弃之如敝履。只有回归大众立场,在现代传播中,理论才能走进大众的头脑并指导大众实践。回归大众立场的马克思主义自然会成为大众的一种思想信仰和精神追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内在精神的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决心以理性、务实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集中体现。整体的马克思主义是在理性洞察世界的理论意识中坚持人文关怀与现实关怀的统一,既要仰望星空、高扬理想信仰,又要脚踏实地、关注现实民生。

三、理论自信:坚持马克思主义整体性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实现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源自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成、理论创新和理论自觉。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其理论自信就是要自觉地运用整体性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立场、观点和方法,洞悉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直面当代人类发展的重大问题和发展困境,科学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成果,理论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基于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

1.理论自信来自于从整体上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关于立场,“马克思把哲学看作是无产阶级解放的‘精神武器’和‘头脑’”。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出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为无产阶级、为绝大多数劳动人民谋利益;列宁强调党是无产阶级的先进部队;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贯穿一条思想主线,这就是:“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关于观点,马克思主义观点就是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组成部分之中的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的科学认识。这些基本观点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之中。关于方法,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相统一的方法论,是指导我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在2010年3月1日中共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习近平号召党校学员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2.理论自信来自于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的科学性和价值性就在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既要和中国的传统历史相结合,又要和中国的改革现实相结合,既要和民族远大理想相结合,又要和大众基本诉求相结合。这就形成基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方法,围绕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实现民族复兴的主题,对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一系列具体问题作了科学的阐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不同时期应对不同时期的问题,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价值内涵,也成为理论整体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些理论从整体上初步解决了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及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问题。因而,只有掌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内涵才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

3.理论自信来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检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来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检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来源和基础,也是检验该理论的唯一真理性标准。上个世纪70年代,四人帮倒台,“文革”结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随着改革实践推进,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基本制度。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是形成于亿万人民的伟大的改革实践而又被中国30多年来举世公认的发展成就所证明。

4.理论自信来自于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还来自于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展示了不同时期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面前的问题和它做出的回答。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到列宁主义,再到中国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外在地体现出作为整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开放性、阶段性和民族性。对一个与时俱进的理论整体而言,研究什么问题、突出什么重点、突破什么难题,都是由不同时期的实际需要决定的。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时不仅要看到马克思主义不变的骨骼,更要根据时代发展、条件变化赋予马克思主义的血与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让我们坚定对这个理论的信仰。时代的变迁和中国的发展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增强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提出了迫切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实现了我党理论创新的新发展,创新概括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创新部署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格局;创新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创新论述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建设;创新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等。这些全局性、整体性、战略性的理论新发展都增强了我们的理论自信。与此同时理论的创新和突破,特别是关乎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创新和突破,仍需要我们在新时代背景下更加自觉、更加扎实地从整体上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从整体性角度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理论自信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意和内在灵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保障和前提。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特色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特色种植促增收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中医的特色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完美的特色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