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单侧入路穿刺路径方法的临床探讨
2013-12-11
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民医院骨科,江西 永丰 331500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是近年来临床广泛使用的微创脊椎外科手术,主要用于肿瘤切除后遗留缺损、增强椎弓根螺钉等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同时手术创口小,对机体损伤较小,术后并发症较少。临床研究显示,合适的入路方法及操作对患者手术创伤、手术时间、放射损伤等有着重要影响,传统双侧入路对患者机体损伤较大,患者经济负担比较重[1]。近年来单侧入路穿刺路径在临床逐渐使用,笔者对我院收治的58例椎体肿瘤或者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58例椎体肿瘤或者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共80个椎体节段)作为研究对象,包括男36例,女22例;其中胸腰椎压缩骨折46例,椎体肿瘤12例;受伤椎体节段:腰椎45例(64个椎体节段)、胸椎13例(16个椎体节段);其中腰椎同时骨折7例(共32个椎体节段:腰椎18节、胸椎14节)。
1.2 方法 使用仪器:德国西门子移动式C型X线机、飞利浦螺旋CT、DiscoveryCT 750 HD。手术材料:天津市合成材料工业研究所生产的骨水泥、苏州爱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椎体成形工具包及冰盐水。具体方法:经MRI对椎体扫描,使用椎弓根较宽图像,对单侧入路穿刺路径方法进行测量及分析。穿刺针前端至椎体正中线上前三分之一段,针对椎弓根宽度、长轴与正中线夹角选择合适的穿刺路径方法,具体有四种:肋骨间隙及左右侧椎弓根穿刺路径;左右侧椎弓根穿刺路径;横突移行与左右侧椎弓根单侧入路穿刺;左右侧椎弓根外上方入路穿刺。患者仰卧,胸髋垫高,保证腹部悬空,术中对患者血氧饱和度及心电进行监护。常规消毒铺巾麻醉,根据术前CT测量所得进针点及角度缓慢进针,C型臂X线机下行正侧位透视,保证穿刺针的理想的位置及方向,对于位置不理想者,可继续对进针方向进行调整。将针芯拔出后,对骨水泥进行规范调整,并在患椎内加压注入骨水泥,填充良好后停止,向外将推管拔出,再次行正侧位透视,无误后将穿刺针缓慢拔出。对针眼部位止血,并用无菌敷料覆盖。术后对患肢情况进行5分钟观察,无异常后将患者送回病房。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24小时治疗[2]。
1.3 观察指标 分别对术前、术后3天、30天、180天视觉模拟评分进行观察,并采用功能障碍指数对日常生活中腰背胸部受到疼痛影响的治疗效果及严重程度。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采用不同单侧入路方法患者均成功穿刺,成功率为100%。对58例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随访,未出现失访患者。患者腰背胸疼痛症状均在治疗3天后缓解,日常生活得到明显改善。相较治疗前、术后3天、30天、180天,患者DDI值及VA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患者DDI值及VAS评分比较表
3 讨论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是近来临床广泛使用的手术方式,主要通过将骨水泥注入胸、颈、腰椎椎体病损部位,从而实现缓解疼痛及维持椎体稳定的目的。手术在临床使用后即获得良好效果,临床实践显示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血管瘤等引起的胸腰痛等治疗中取得良好效果,脊柱稳定效果良好,同时椎体塌陷及骨折等再发率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效果显著[3]。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入路经历双侧入路、单侧入路,相较双侧入路,单侧入路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同时经济性高,患者术后疼痛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但单侧入路穿刺路径治疗时要根据患者椎弓根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入路方法,从而保证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本次研究中,患者穿刺及手术均成功进行,相较治疗前,DDI值及VAS评分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单侧入路穿刺路径方法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柯贤柱,谢祥仁,邹海斌,等.椎体成形术联合阿仑膦酸钠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01):92-94.
[2] 马俊山,高景春.椎体骨折影像类型与椎体成形术疗效关系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22):181-182.
[3] 陈书连,张广泉,高坤,等.经皮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比较研究[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9,23(10):953-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