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效果探析
2013-12-11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 四川成都610101)
现阶段,一般认为,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指导下,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括专业课程设置、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等构成要素,并规定教学内容选择整合的方向,同时也制约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用。人才培养模式并非固定不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就业环境的变化,人才培养模式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主要就业方向是面向中小民营、个体私营企业,这些企业会计岗位的特点是小而全,即企业规模小、会计人员数量少,但对会计人员的要求是上手快、知识技能全面,具备较强的实际岗位操作能力。这要求高职院校在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符合当今社会需求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符合用人单位需要的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优秀会计毕业生。
一、高职会计专业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局限性
传统高职会计专业一般实行5+1模式,即在校学习五个学期,第六学期去实习单位顶岗实习半年。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实训教学主要体现在理论课程中的项目实训、第五学期的综合实训、最后一学期的顶岗实习三个方面。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简单,容易操作,但存在以下问题:
(一)理论课程中的项目实训
在 《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会计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的教学安排往往是缩减理论课时,增加实践课时,授课教师设计实训项目,设置工作情境和任务,要求学生按照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告的会计业务处理流程进行实训,从而提高学生的会计核算工作能力以及实际上手能力。然而,该项目实训存在两方面的缺陷:(1)实训资料质量参差不齐。一般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课程实训资料都是由该校教师自己编订的,并非公开出版,因此质量良莠不齐。首先,教师一般实际工作经验很少,大部分实训资料都是“凭自己想象”设计,并不一定具有代表性或广泛性。其次,由于实训资料来自学校,而非来自真正的企业,可能会出现实训资料与现实脱节、资料不全等问题,给学生造成误导,甚至会影响将来学生在会计实务中的业务判断。(2)授课教师实践经验不足。实训课程的授课教师一般是上理论课的专职老师,大多没有实际工作经历,学生无法充分学习到有用的实践知识。
(二)企业综合实训
会计综合实训课程,是通过设置一个模拟企业,设计年末一个月或两个月的日常业务,要求学生对这些业务系统地进行会计核算和账务处理,分为手工实训及电算化实训两个阶段。
综合实训主要存在以下局限:(1)集中实训,学生容易“感情倦怠”,学习兴趣低下。综合实训一般是在第五学期,经过两年多的理论学习,学生早已感觉厌倦疲惫,再加上综合实训一般是集中授课,很难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下降。(2)实训中多以工业企业为例设置实训项目。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进入工业企业的并不占大多数,进入第三产业就业的学生队伍反而更为庞大。虽然行业间会计知识部分是相通的,但某些行业之间的核算差异非常大。虽然有的高职院校会配备行业会计比较的课程来解决该问题,但会面临一个两难的局面:授课教师若为专职教师,实践经验缺乏,对多行业会计核算的典型差异讲解不透,学生难以通过该课程提高各行业的会计核算能力,增加实践经验;授课教师若为行业骨干、专家,虽实践经验相对丰富,但教学经验相对较少,教学方法不一定符合学生学习知识、接受知识的认知规律,或教授内容并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期望,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三)顶岗实习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最后一个学期一般是要求学生到各公司、单位顶岗实习,通过实习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有助于学生总结并改善自身的不足,增加实践经验。在实习过程中,学校会安排指导教师随时随地对学生的顶岗实习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与用人单位保持紧密的联系与深入的沟通,发现问题及时予以解决。但其实际效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1.学生实习单位分散,实际管理难度较大。对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用人单位一般都是中小企业。这类企业需要的会计从业人员不多,多则容纳10-20人,少则只有1-2人,容纳学生能力较差。这意味着要让本专业所有学生都参加顶岗实习,实习单位必定数目繁多且分散,对于学校来说难以管理和约束,从而出现很多学生实习时间不足、频繁更换实习单位的情况,或者干脆脱离学校管理处于自由状态,没有真正达到顶岗实习的预期目标。
2.实习单位很难与学校达成“共赢”,顶岗实习大多流于形式。会计工作属于企业的内部管理工作,出于对企业商业机密的保护,很多单位并不愿意接受实习生。而且很多学生在实习后,会因为找到更合适的工作而单方面结束实习工作。这导致许多企业不愿意向实习生“倾囊相授”,学生得不到实习单位的真诚帮助和指导,使得顶岗实习变成一种形式。
3.缺乏有效反馈信息,顶岗实习收效不大。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校一般会安排教师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指导,将学生或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收集回学校,并以此作为学校深入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依据。但由于在实习过程中教师的实际管理难度较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收获不多,能收回的反馈信息数量不足,质量也差强人意,对学校而言意义不大,收效甚微。
二、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概括
因为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诸多局限,各高职院校都在积极重筑符合本校办学定位以及融入本校办学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点创新之处。
(一)强调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的运用
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教师主动讲授知识,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并不利于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突出学以致用的原则,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互动,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必要的专业技能。教学过程中倡导运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情境式、趣味式、体验式、模拟式等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打造“真情实境”的校内实训基地
为解决学生校外实习难的问题,各高职院校纷纷着力于发展校内实训中心。通过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实验实训室的仿真性建设,力求达到企业真实的情境;通过引进各种会计管理类软件来实现环境的仿真,营造一种真实情境式的企业文化。有条件的学校为打造完全真实的企业式实训基地还开办了财务公司等经济实体。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学院成立了宁商财务公司作为会计专业学生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配备电脑和电算化财务软件。学校把会计专业学生分组,每个月到开发区的财务公司轮训,在学校教师和校企合作单位财务人员的共同指导下,由学生独立来完成一些代理记账公司业务的会计核算和账务处理。
(三)集中于事务所进行中期实习
以广东农工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为例,根据会计师事务所和税务师事务所上半年业务多,需要大量实习生的特点,选择第四学期安排会计专业学生去事务所中期实习。因学生数量较多,为保证实习效果,第四学期把学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学生在第1-9周先期实习,第10-18周回校实习;另一部分学生第1-9周在校实习,第10-18周去事务所中期实习。
(四)创建“订单班”,按照就业意愿定向培养学生
以四川财经职业学院会计系为例,在第四学期末,引入用人单位到校对学生进行就业选拔,根据双向选择的原则,由用人单位与被选中的学生签订就业意向书。并在第五学期结合用人单位的意见,为签订就业意向书的学生重新确定教学目标、设置教学课程进行单独分班授课,故称之“订单班”。目前已与用人单位合作成立了“新希望”订单班、代理记账订单班等。订单班的授课主要由用人单位的业务骨干及专家进行现场教学,直接解决实际要求的知识,从而实现教学过程与实际工作要求的零距离对接。
三、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效果探析及对策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用人环境变化的必然结果,也是高职院校教师集合行业精英骨干智慧的结晶。创新模式的产生是必然的,但也有其偶发因素,创新的效果自然就因人而异。
(一)教学方法效用不抵教学师资
教学方法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运用教学方法的教师。很多学校一味地去改变教学方法,而对直接与学生接触的师资力量关注甚少,本末倒置。有经验的教师能将复杂的道理通俗化,也更擅长根据不同教学情境选择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因此,构建专兼比例合理的双师结构队伍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而言更为重要。对目前很多高校毕业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来说,最大的不足就是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学校可采用两种方法解决此问题:一是必须保持相当数量的来自企业一线的兼职教师队伍;二是通过安排教师到企业锻炼、兼职、培训等多种方式努力提高现任专职教师的实践能力。
(二)校内、校外实训基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对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起着功不可没的作用,前者在教学阶段通过理实一体让学生对教学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同时也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就业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后者让学生接触真正的社会及用人单位,把从学校里学到的知识灵活自主地运用到工作中来,发现自己的欠缺,弥补自身的不足。两种实训基地对学生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绝不能只侧重于一个方面。
校内实训中心的建设应注重于实训资料的建设。完备、仿真、及时更新的实训资料能够让学生仿佛身临真实的企业,见识到真实的业务资料,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帮助很大。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增加对实训中心硬件设施的投入,进行实训室的仿真性建设,强化学生对会计的感性认识,营造出一种真实情境的企业管理文化。对于财经类高职院校而言,由于缺乏生产制造专业支持,要成立制造企业难度很大,若成立代理记账公司或事务所反而更容易。
(三)事务所代表行业有限,中期实习收效不高
集中于事务所进行中期实习,或许可以解决学生校外实习难且分散的问题,但事务所毕竟代表行业有限,并且不是所有的学生就业目标都是进事务所,这样把绝大多数学生安排进事务所实习会让对事务所没兴趣的学生学无所成,还会限制他们寻找其他实习单位的机会。
(四)“订单班”直接为企业输送人才,企业与学校实现双赢
订单班是学校与企业合作,安排与企业签订就业意向书的学生单独划分班级学习。订单班的学习不同于普通班级,而是根据就业单位的要求重新进行教学安排,直接为企业培养人才,对于企业来说节省了岗前培训的时间;对于学校而言,也有利于实现学生就业,可谓双赢。不过订单班的出现对教师的要求很高,要求教师有更高的知识和能力,且熟悉合作企业的文化及财务会计制度,并能根据企业的特殊要求完成教学工作,客观上加大了教师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