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庭面临的现实困境

2013-12-10李鹏程罗媛石小娣

改革与开放 2013年19期
关键词:景泰县精神疾病精神病

李鹏程 罗媛 石小娣

景泰县隶属于白银市,位于甘肃省中部;东濒黄河与靖远县、平川区相望,南与白银区、皋兰县及永登县交界,西与天祝藏族自治县及古浪县毗邻,北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及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接壤;辖6镇5乡、136个行政村和7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4.18万人,2011年农村家庭人均年收入4439元。按照全国人口精神疾病发病率为1.23%估算,景泰县的20万农业人口中,有2460多名精神疾病患者;以重症精神病人占所有精神疾病患者总数的20%来估算,在景泰县的2460多名农村精神疾病患者当中,就有492人左右属于重症精神疾病患者,但是景泰县无专门的精神病医院或康复机构。

一、调查方法

以往研究对农村精神疾病患者的生存状况及其如何进行有效的救助缺乏足够的关注,而且以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居多,缺少深入、详细和持续的社会研究。因此,本文采用田野调查的方法,以甘肃省景泰县的八道泉乡、中泉乡和正路乡3个乡为田野点,进行了为期20天的田野调查,详细了解了患者的病因、个人与家族患病史、诊断治疗、家庭经济收入、医疗保障等情况,并希望能够通过以点代面的方式折射出中国农村精神疾病患者在康复治疗和融入社会中存在的困境,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救助。

二、调查结果

1.农村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情况

由于农村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相当多的年龄在40岁以上的农村人口为文盲或半文盲,缺乏基本的精神卫生知识,将精神病看做是鬼神附体,而去找所谓的法师来“请神”“驱鬼”“避邪”,让精神病患者喝“神符水”、喝“神药”,或者采取做法事、迁坟祭祖、全家信“邪教”等方法对精神病患者进行“治疗”,延误治疗时机。在采用诸多的迷信或偏方“治疗”无效,患者的病情逐渐加重的情况下,家人才会将患者送往精神病医院。如果患者的病情有所缓解,绝大多数农村家庭就不会再把它当回事,直到患者病情再次严重发作,再采用迷信的方法进行“治疗”,如此循环往复。很多时候,农村精神病患者从最初患病到接受精神病医院的专业治疗,时间间隔往往在一年、甚至两三年以上。由此可见,农村精神病患者治愈率低,除了某些精神疾病目前仍没有较好的治疗方法之外,主要的原因还是农村人口受迷信观念的影响,没有及时发现、及早治疗而使患者病情加重,直至不可逆转。

2.农村精神疾病患者的社会救助与家庭看护状况

(1)家庭经济与社会救助。八道泉乡、中泉乡和正路乡在景泰县属于比较贫困的地区,人均年收入还不到3000元,经济因素成为农村精神病患家庭治愈精神疾病最大的障碍和负担。小病基本靠“拖”,大病基本靠“神”,生死基本靠“命”。如果一个家庭中有人患上了精神疾病,就会使得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虽然有“新农合”、重症精神疾病监管治疗项目和民政部门定期发放的最低生活保障金,但是“新农合”对精神病患者的住院治疗报销比例勉强才达到所有花费的一半左右,更何况大多数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出院以后仍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服药,这一笔费用是不能报销的;而重症精神疾病监管治疗项目虽然提供每人一次性1500元的住院费补助,但是名额有限,而且审批时间长、通过困难;至于最低生活保障金,贫困家庭每人每年600元,对于精神病患者出院以后的后期康复治疗基本没有什么帮助。因为很多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丧失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家人专门看护,使得农村病患家庭没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最低生活保障金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还比较困难,更别说用于患者的治疗了。所以,目前的医疗保障与社会救助体系还很不完善,对于贫困的农村精神病患家庭来说,只能是“救急不救穷”。而事实上,在农村,很多时候都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与“因贫致病,因贫返病”交替出现,产生不可破解的恶性循环。

(2)家庭看护。农村精神病患者的家庭看护情况同样令人担忧。对于轻微的精神病患者,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所以家属一般不会限制他们的自由。而对于重性精神病患者,大多数家庭怕他们外出伤人或者嫌丢人,要么关在家里,要么任其四处流浪。在走访调查的过程中,甚至听说有极个别的重性精神病患者因长期医治无效、拖累家庭,而被家属诱骗到外地抛弃,成为影响社会稳定与公众安全的流浪人员。

3.农村群众对精神疾病的认知

在中国很多农村地区,精神病患家庭不仅要面对高额的治疗费用,而且还得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家庭中只要有一人患有精神疾病,这个家庭可能就会面临着儿子娶不上媳妇、女儿嫁不出去、亲戚朋友与他们断交,以及家人在村子里备受歧视等现实问题。所以很多时候,为了避免受到别人的歧视和排斥,常常不接受治疗,或者瞒着别人偷偷去精神病院接受治疗。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以患有精神疾病为耻辱的错误观念,讳疾忌医,常常使得一些轻微的精神疾病因得不到有效的治疗而发展成严重的精神疾病。人们能够接受封建迷信的解释,却不能坦然面对现代医学对精神疾病的准确诊断;人们身体一旦得病,会自觉到医院去看病买药,但患有精神疾病却得承受巨大压力,需要偷偷摸摸地去治疗,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民族和社会的悲哀。很显然,公众对精神疾病的知晓率还很低,全民普及精神卫生知识任重而道远。

三、农村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庭面临的现实困境

1.家庭经济贫困,缺少稳定的收入来源,无力承担患者长期的治疗费用,也没有能力长期专人陪护

这是中国农村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庭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很多重性精神疾病多发于青壮年人群,他们本身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可是一旦患病,这个家庭马上就会丧失经济来源,要面临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悲惨遭遇。即便有的家庭把患者送往精神病院接受治疗,面对高昂的住院治疗费用和长期服药所产生的债务,很多家庭也是有心而无力,难以坚持下去,最终前功尽弃。特别是当患者的父母去世或者因年事已高无力照料患病的子女,绝大多数情况下,患者的其他亲属都不会非常尽心和长期的照料他们,要么把他们锁在家中,要么驱赶或诱骗到外地,任其流浪或自生自灭。

2.愚昧无知和讳疾忌医,使很多农村精神病患者的病情不能及时发现、及早治疗,延误病情,耽误患者一生;而且患者即便治愈出院,也很难被社会所接纳,不能融入主流社会

时至今日,在中国很多农村地区,人们要么把精神疾病等同于“发疯”“神经不正常”,要么被当做“中邪”“鬼神附体”,而采取错误的、迷信的方法进行“治疗”。而且,人们以患有精神疾病为耻辱、为罪过,隐瞒病情、拒绝治疗;把精神病患者看做是“随时会发病,杀人不偿命”的罪犯、歹徒,拒绝他们回归社会和家庭。这种错误的认知不仅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存在,即便是在城市,很多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仍然持有这种观念。卫生部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2年12月至2003年2月,随WHO的《世界健康调查》一起进行了《中国普通人群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调查》,在10个卫生部监测地区共完成了3827份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3.3%的人把精神病和神经病混为一谈;46.5%的人不知道哪里有精神卫生机构;仅有20%的精神疾病患者接受过治疗。专家指出,导致我国精神疾病治疗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人们的精神卫生知识匮乏,尤其是对与心理问题有关而且应该寻求心理帮助的常见问题缺乏了解。

四、对策与建议

1.解决农村精神疾病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据专家预算,以最经济的医疗方案进行治疗,每人1年的医疗费用大概在8000元左右(含出院后的服药费),而眼下在农村,要靠精神病患者和家庭来支付这8000元的治疗费用,完全没有这个能力和可能。所以,在现有“新农合”“大病统筹”和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基础上,能够像肺结核防治项目一样,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实施免费住院治疗。

2.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精神疾病康复体系

目前,为数不多的精神病医院还主要设在省会城市和市一级城市,很多县乡根本就没有相应的机构,更不要说社区康复中心了。所以,应逐步在县级地区建立专门的、小型化的精神病医院,在乡镇卫生院设立精神科,在村卫生站建立固定的送药点和宣传教育点,并对全县范围内的非精神科医生进行定期的精神卫生知识培训,以便能够及时识别和转诊精神病患者。

3.完善各项社会救助制度,帮助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应该以各级政府为主导,联合卫生、教育、工商、公安、检察院、法院等部门,对农村群众进行精神卫生与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对已治愈出院的精神病患者进行劳动技能培训,帮助他们顺利就业;保护精神病患者的合法权益,对虐待、伤害、遗弃精神病患者的家属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总之,农村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与康复工作,不仅是一项公共卫生问题,更是一个涉及很多方面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与推动才能妥善地解决。

(作者单位:河西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景泰县精神疾病精神病
轻型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精神病
“无形”的病痛——关怀精神疾病人群
7个加工型番茄品种在景泰县的引种试验初报
甘肃省景泰县:湿地色彩斑斓美如画
关于白银市景泰县乡村治理情况的调研
3 当我们失去健康:精神疾病
试论人类精神疾病观的发展与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