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洛阳旅游经济产业SWOT分析

2013-12-10曹曦

改革与开放 2013年19期
关键词:旅游产业SWOT分析洛阳

曹曦

摘 要:旅游经济在一个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推动作用已经得到了政府的高度肯定和重视。旅游经济产业的塑造彰显了一个地区旅游整体形象。伴随着旅游产业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与兴旺,旅游产业的前景迅速被看好,产业结构发生变化,新的形式层出不穷。洛阳作为一个为新中国建设做出过突出贡献的重工业基地,同时也具有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产业在整个洛阳经济结构中所起的作用也悄然变化。本文通过对洛阳历史以及现状旅游产业的剖析,进行了详细SWOT分析,为今后洛阳旅游经济发展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洛阳;旅游产业;SWOT分析

旅游业自19世纪40年代产生以来,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取得了迅速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全球产业规模最大,发展势头最为迅猛的第一大产业,有着“无烟工业”的美誉。洛阳作为我国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七大古都之一,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给予了洛阳丰富而又可贵的人文旅游资源。河南省十二五旅游经济发展规划把洛阳旅游作为一个整体的产业链提了出来,并以龙门石窟、关林、白马寺、周王城和牡丹园为核心,重点发展历史文化的旅游资源。那么,这个整体的旅游产业链应该怎样建造,或者说在建造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我们通过对洛阳市概况的介绍,用SOWT分析法进行详细的叙述。

一、洛阳市概况

洛阳市坐落于河南省西部,横跨黄河两岸,居中华之中,自古就有“九州腹地”之称。属温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四季分明。洛阳年平均气温14.2摄氏度,降雨量大致为546毫米。洛阳东临郑州,西连三门峡,北与焦作接壤,南与平顶山相接,东西长约179公里,南北宽约168公里,地势西较东较高,境内山川,丘陵,平原,河流交错,地形多种多样。其中山川占到总面积的45.51%,丘陵占40.73%,平原13.8%,境内分布有邙山、青要山、周山、龙门山、香山、嵩山等多座山脉。另外,洛阳境内河流密集,黄河、洛河、伊河、瀍河、磁河、涧河、渡河等10余条河流遍布。因此,洛阳素有“四面环山,六水并流,八关都邑,十省通街”之称。

二、洛阳旅游产业的优势

1.旅游资源丰富,质量高

在历史上,洛阳前后为十三朝代的古都,绚烂壮丽的历史画卷为洛阳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宝藏,成为今天洛阳标志性的象征。中原特有的灵山秀水成为镶嵌在历史画卷上的璀璨明珠,伴随着国花牡丹之国色天香熠熠生辉。因此,洛阳拥有集历史文化与自然风光于一体的宝贵旅游资源,为其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另外,洛阳市很多旅游资源不仅在国内,在国外也享有较高的声誉。特别是历史文化及宗教类旅游资源更是成为洛阳的地标。正如伟大文学家司马光在《过洛阳故城》中所写:“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据统计,到2012年止,经各级政府批准的文物保护单位除龙门石窟为2001年申报获批的世界文化遗产外,还有国家级8项,省级54项,市县级1074项,一般文物点不计其数。洛阳出土的文物数量占河南省的1/3,约占全国的1/13,不愧为“地下文物宝库”。

2.地理位置优越

目前洛阳机场共有到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以及重庆、成都、西安和深圳等大中城市等多条线路。通往各个方向的由洛阳火车站始发的以及途经洛阳站的客运列车近200列。特别是随着铁路和高速公路交通的快速发展,洛阳进入中原、关中、京津、长江三角洲以及武汉经济区、西南成渝地区等核心地区的时间均可控制在10小时以内,这使洛阳成为这些地区的居民周末或短期旅游的良好目的地。另外,洛阳临近我国重大交通枢纽—郑州市,本身又位于陇海、焦枝铁路、连霍、高速、郑少洛高速公路、310和207国道等众多交通要道的交汇处,交通非常便利。随着郑州航空港及洛阳航空口岸的建造,这种区域网络中心的地位将得到进一步确立和加强,从而大大增强洛阳对国内外旅游市场网络覆盖的可达性。

3.“国花”牡丹资源优势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这两句脍炙人口的诗句道出了洛阳牡丹为什么被称之为“国花”的重要原因。洛阳地处中原,气候适宜,土壤肥沃,雨量适中。上天赐予的良好自然条件,使洛阳牡丹以花大,色艳,形美,香浓而名甲天下。为了把这一宝贵资源发扬光大,洛阳市人大常委会于1982年通过决议,确定牡丹为洛阳“市花”,并决定每年4月中旬举办盛大的洛阳牡丹花会。到目前为止,洛阳已成功举办了31届牡丹花会,每届都能接待海内外游客数百万人次。另外,花会期间还举办牡丹灯会,贸易洽谈会和一些传统文化交流活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三、洛阳旅游产业的劣势

1.旅游业经济规模不够大

2012年全国旅游总收入2.57万亿元,广东省以7389亿元位列旅游总收入排行榜第一名,同比增长14.7%。江苏和浙江分别以6500亿元、4801.2亿元紧跟其后。洛阳2012年旅游总收入402.74亿元,同比增长15.73%。其中,接待入境游客61.28万人次,同比增长15.62%;旅游创汇17949.65万美元,同比增长15.61%。接待国内游客7703.72万人次,同比增长13%;国内旅游收入391.43亿元,同比增长15.86%。另外,旅游投资和招商引资总额为19.51亿元,同比增长21%。虽然增长幅度较大,但是和有历史渊源的古城西安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洛阳与西安距离400公里左右,两座古城拥有许多共同点,例如:两城都是多朝代古都,同为丝绸之路沿途的重要城市,同属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都是历史文化旅游的热点城市。2008年,两座城市的旅游总人数同时超过3000万人次。但是,从国际旅游来看,同样是2008年,西安接待境外游客高达63万人次,洛阳为30.8万人次,差距较大。游客在西安的旅游时间达到3.5天,洛阳则为2.5天。可见两者相比,洛阳的旅游经济规模明显落后于西安。

2.宣传力度不够

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名列全国四大古都之列。但是,对于洛阳文化历史的宣传力度不够, 特别是与河洛文化的整合营销,以及洛阳文化在华夏文明史上的地位。在更多的情况下,洛阳的优秀历史内涵和秀丽的上水风光只是停留在学术领域,并没有导入旅游市场。比如说,像洛阳下属县栾川的重渡沟、扬子沟等景区,都被誉为“小九寨”,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宣传和推广,其知名度远远小于四川的九寨沟。

四、洛阳旅游产业的机遇

1.政策机遇

由于旅游业的可持续性,我国政府也在不断完善休假制度来保证其发展。特别是针对五一,十一两个“黄金周”集中出行的种种问题,我国政府在2008年对节假日进行了调整,调整方法是将5~7天长假分解为几个短假期。调整方案明确提出“允许周末上移下错,与法定假日形成连休”国家休假制度的改革增加人们外出旅游的频率,增加了短途出游的几率,而洛阳的地域和资源优势使其无可争议的成为周边游客的首选旅游目的地。

2.郑西高铁的修建所带来的交通便利

郑州到西安的高铁通过洛阳市,并且火车站就设在新区,距离洛阳景点、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仅不到1千米的距离。此条高铁线路的始发站郑州和终点站西安均为省会城市,同时也是重要的旅游城市,这无疑将给洛阳带来大量的旅游客流,并且也显著地加强了洛阳作为重要交通枢纽的重要性地位,方便了洛阳的宣传。

3.郑州航空港审批通过带来的潜在发展

航空港区东临国际机场,北距郑州市区20公里,是围绕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开发建设起来的一个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航空港区作为郑州新区总体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增长及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之一,也是全省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基地。根据规划目标,我省争取用12年的时间,把郑州机场建成国内重要的国际航空物流枢纽,将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孟菲斯”。届时,航空港对洛阳旅游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方便了资源的引进和客流的运输,使洛阳旅游的层次得到质的提升。

4.产业转移机遇

世界产业正在转移,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以后,产业转移将出现新的动向,各地均开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致力于通过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创造各地经济发展的新高潮。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家也在不断地调整各产业结构,逐步将旅游业定为中国的支柱产业。这股产业转移的浪潮目前在中国正由东向西梯级推进。

五、洛阳旅游产业面临的威胁

1.旅游影区效应

所谓旅游影区效应,其核心观点就是指因为旅游地的级别和旅游地的吸引力存在差异,高级旅游地会在周围地区形成形象上的阴影区,处于阴影区内低级别的旅游地的形象和吸引力会受到不利影响。洛阳位于河南、山西,陕西、一线的旅游区域内,在这个区域内,洛阳的知名度较西安、郑州等城市稍微偏低,使其竞争力下降。

2.旅游市场竞争激烈化

随着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高,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及时间的增多,旅游业扩大了范围,丰富了内涵。各地区都想方设法极力提高自身形象并且建立有特色的旅游亮点来吸引游客,造成了旅游市场竞争愈演愈烈。洛阳旅游业的发展问题从消费者层面看,主要表现为游客人均逗留时间较短和人均消费偏低;从供给者层面看,主要表现为旅游产品,观念供给单一,主要为风景观光旅游产品,导致旅游产业链短,旅游收入不高。目前洛阳旅游业在京周边乃至河南、山西、陕西一带地区中缺乏竞争力,处于劣势。

六、对洛阳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基于上述对洛阳旅游产业的SWOT分析,笔者提出关于洛阳旅游产业发展的4点建议:

1.突出核心竞争优势。因为洛阳旅游资源种类丰富,质量较高,且洛阳位于中原地区,交通便利,使得洛阳旅游业早已名声在外,拥有一定的知名度。因此,应继续发挥此类核心优势,突出特有性,打造个性化,与众不同让人眼前一亮的旅游品牌。

2.发挥群体规模效益。群体规模效益不仅仅包括旅游资源的规模,还包括所有相关产业的规模。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洛阳旅游产业已经形成一个功能较齐全、部门较完善的体系,在全国古都类城市中位列上游,但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因此,在构建洛阳旅游产业群体规模时,既要实现现有产业规模经济效益的提升,又要注重适当扩大旅游业周边,如交通业,历史文化研究业规模。

3.战略应适当超前。作为洛阳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战略,在保证发展目标与政府相关决策一致的前提下,构建旅游产业的宏图必须具备一定的前瞻性、超前性。以目标为指导,辅助旅游产业向既定的方向健康发展。

4.发展与保护并重。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洛阳旅游业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加大保护的力度,改良保护的手法,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特别是龙门石窟这种世界文化遗产。此外,不仅是历史文化资源,自然生态资源也面临相同的问题,如森林面积、水域面积、河流水量等,这些虽然是可再生资源,但是日益恶化的环境使其再生周期十分漫长。因此,任何旅游资源都只有在精心的保护下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持续发挥其经济功能。

参考文献

[1] 陆林,余凤龙.中国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2005.

[2]周振.旅游产业集群网络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7.

[3]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2.

[4]韩灵梅.洛阳市旅游产业发展问题研究[J].现代商业,2008.

[5]赵文熠.洛阳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

(作者单位:洛阳理工学院)

猜你喜欢

旅游产业SWOT分析洛阳
洛阳正大剧院
“立法为民”的洛阳实践
洛阳自古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