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鲸》的生态启示

2013-12-10邱丽华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3年11期
关键词:白鲸

邱丽华

【摘 要】本文在生态批评视野下分析麦尔维尔的《白鲸》,《白鲸》通过重审西方文明,激发人类的环境保护意识并启示人类走出人类中心主义误区,敬畏生命,尊重自然,回归自然。

【关键词】《白鲸》;麦尔维尔;生态启示

被英国作家劳伦斯誉为“最伟大的海洋预言家和诗人”,赫尔曼·梅尔维尔(1819-1891)是十九世纪美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以海洋生态著作蜚声文坛。在他为数不多的作品中,发表于1851年的小说《白鲸》被现代小说家毛姆列为从古至今世界上最伟大的是十部小说之一。梅尔维尔的作品以描写自然环境探讨人与自然关系而闻名,《白鲸》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后辈作家和现代环境主义者。作为一部深刻的生态启示录,小说不仅具有丰富的生态意蕴,而且对现实具有警示和指导作用。《白鲸》人与自然关系主题的现代价值表现在生态启示和现实意义两个方面。

1.生态启示一: 通过重审西方文明,激发人类的环境保护意识

从生态学上说,《白鲸》的第一个启示是通过重审西方文明,激发人类的环境保护意识。19 世纪是一个复杂而充满变革的时代,西方社会高举人定胜天的旗帜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技革命和启蒙运动等一系列成功的改革,有力地展示了人类理性的力量和科学技术的威力。这个前进的时代,西方环境问题尚不突出,人们沉浸在科学技术给工业社会带来辉煌成就的喜悦中,只有麦尔维尔等少数人在自豪的同时怀有一种危机感,他意识到了“上升时期的美国社会已潜着危机”,并对西方文明进行了思考和批判。首先,麦尔维尔揭示了陆地人们对海洋生活的渴望的原因。当时陆地上的人们在工业文明下成为像机器一样被异化的人,他们渴望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渴望健康的海洋生活。小说的叙述者以实玛利就是代表,这个患有抑郁症的神经质青年渴望出海的愿望十分强烈。其次,麦尔维尔赞美原始文化并指责西方文明对自然的危害。起初,以实玛利对食人生番魁魁格充满了恐惧感,但是经过同屋共床的经历后他们成为无话不说的知心朋友。经过交流,以实玛利得知魁魁格是来自西南方一个岛屿上的野人,是酋长的儿子。魁魁格从小就想了解文明人的国度并学习他们的优点。为此,他乘着一艘经过他们港湾的捕鲸船来到了文明人的世界。然而,事实让魁魁格对西方文明绝望了,他在来自文明国度的捕鲸者身上看不到他想要的文明与善良,相反,这些人身上处处充满了比野蛮人更卑鄙的邪恶。这里,麦尔维尔从魁魁格的角度间接地批判了西方文明,认为西方文明是滋生邪恶的文明。另外,以实玛利对魁魁格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魁魁格就是野化了的乔治·华盛顿”,“具有苏格拉底的智慧”。而且他对魁魁格身上原始文化充满了兴趣。在以实玛利眼中,魁魁格不仅没有被文明化,反而感化了文明人,有着神一样的能力,把众生都给超度了。麦尔维尔通过对原始文明和西方文明的比较表达了他对西方文明的憎恶和反思。另外麦尔维尔还看到了西方文明对自然的巨大危害。资本主义工商业代表裴阔德号就是西方文明危害自然的见证。船长亚哈和其他船员们的目的不同,前者是为了复仇而捕鲸,后者是为了财富。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点: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征服和掠夺自然并破坏海洋生态平衡。为此,他还借以实玛利之口对西方文明表达了他深深的忧思,认为无论人类科学技术如何发展,海洋总能攻破人类所能制造的最坚固的堡垒。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说,麦尔维尔认为人类在科学技术上不管有多大的发展,在自然的巨大力量面前却永远是渺小的,必然遭到自然的报复。麦尔维尔意识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自然的危害巨大,同时,西方文明也是亚哈悲剧的真正原因,这在最后一章(追击——第三天),亚哈把标枪掷向白鲸的情景时得到了证明。亚哈的标枪击中了愤怒的白鲸飞快的捕鲸索却绞成一团,亚哈当即解开绳索,却在不知不觉中不幸被线圈套住了脖子,他像罪犯一样悄无声息地被吊死了,而其他的船员还蒙在鼓里,不知道这个突发事情的真相。直到捕鲸索尾部的索眼从索桶中如箭一般飞出来,人们才明白了眼前发生的一切。可见,亚哈不是死于白鲸的攻击,而是死在现代工业文明制造的绳索之下。麦尔维尔以亚哈的悲剧预言妄图征服自然的西方文明面临着毁灭的深渊。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人类应该如何走出困境?

2.生态启示二:走出人类中心主义误区,敬畏生命,尊重自然,回归自然

亚哈的悲剧,从生态价值角度来说,是人类中心主义的悲剧。长期以来,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是西方文化的主导,它植根于西方主客二分的哲学传统本体论背景以及基督教的宗教神学背景。“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是大自然中唯一具有内在价值的存在物,环境道德的唯一相关因素是人的利益。因此,人只对人类负有直接的道德义务,人对大自然的义务只是对人的一种间接义务。权利和责任的思想完全不适用于非人类存在物,因为人类之外的生命认识不到彼此之间的责任和义务,也没有能力交流对责任的看法。”由此可以看出,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将人凌驾于万物之上,万物除了工具价值没有独立存在的意义,这种控制自然、利用自然、对自然不负责任的思想在亚哈和斯达巴克身上体现得非常突出,前者为了复仇而死,后者为了金钱而死,虽然目的不同,但是效果一样,都是人类中心主义失败的见证。人类中心主义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类思想之中,是生态危机形成的思想根源,因此,面对生态危机,麦尔维尔在《白鲸》中提出了解决方案:放弃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平等地对待自然,从生态整体主义的角度出发敬畏生命,尊重自然。麦尔维尔以平等的眼光对待自然,认为自然界万事万物都具有其内在价值和生命。麦尔维尔虽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在生态系统中动物和人类一样拥有平等的权利,但是他把鲸鱼群体作为一个像人类一样的社区进行生动的拟人化描写,向读者展现了在没有人类干扰的情况下鲸鱼们自由自在的生活。深层生态学认为生态系统是“一个有生命的整体”,并“赋予生态系统中的所有存在物以生命,如大地、河流、山川”,同时,所有存在物“都拥有生存和繁荣的平等权利,都拥有在较宽广的大我的范围内使自己的个体存在得到展现和自我实现的权利”,因此,他们对“生态系统来说就是有价值的”,“都有助于系统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这种丰富性和多样性正是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健康发展的基础”虽然深层生态学的正式诞生只是近几十年的事情,但是这种思想早已在《白鲸》中萌芽。因此,麦尔维尔间接地告诉人们应该敬畏生命,尊重自然。人类应该把自然作为一个平等的主体对待,尊重其内在价值,而不应该仅仅为了满足人类私欲而否定自然的价值。在小说的末尾,麦尔维尔设计了悲剧结局意在说明人类无法逃脱自然的惩罚。与亚哈和其他裴阔德号船员反,以实玛利最后一人幸存。他在自然中幸存是得益于他敬畏生命、尊重自然的态度。小说一开始就讲述了以实玛利对海洋及海洋生物的好奇和敬畏。而当亚哈宣布了他此次航行的真正目的之后,他完全被亚哈吸铁石般的偏热症所吸引,这种反应在第 41 章中可以看出。在亚哈的威逼利诱下,以实玛利和其他船员一起激情慷慨地发下了找白鲸报仇的毒誓。但是从第 42 章的第一句话我们就可以看到以实玛利的态度转变了:“亚哈对白鲸怎样看法,已经略有交代;至于我时常对白鲸怎样看法,却还没有说过。”以实玛利对白鲸和自然的看法和亚哈不同,在以后的航程中他渐渐地脱离了亚哈。最后,他被魁魁格的棺材所救,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麦尔维尔对新生的资本主义文明的怀疑和对生态平衡的支持。他通过塑造以实玛利和亚哈这两个正反对比的人物形象告诉人们尊重自然、敬畏生命是人类终极救赎之路。

3.结论

《白鲸》刚刚问世时被人们认为是一部邪书,直到 20 世纪 20 年代人类生态危机变得越来越严重时,这部伟大的书蕴含的生态价值才最终被读者发现和认可。《白鲸》是一部超越麦尔维尔生活时代的生态预言小说,它让人们预先意识到现代文明潜在的生态危机。我们应该认识到,在面对现代化的过程中,要处理好现代化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人类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掘子孙后代的坟墓,一定要使科技发展、社会进步与自然生态相协调。

参考文献:

[1]付文中. 三重关系“失衡与平衡”的演绎——《白鲸》生态批评解读.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6,(6).

[2]郭海平.《白鲸》中人与自然多维关系的伦理阐释. 武汉:外国文学研究,2009,(3).

[3]胡铁生,常虹. 对抗与和谐:生态意义上的矛盾与统一——论麦尔维尔《白鲸》中的人与自然关系.长春:社会科学辑刊,2008,(4).

[4]李晓明. 美国生态批评研究. 山东:山东大学学报, 2006,(12).

[5]刘雪花.论《白鲸》中人与自然的关系.[D];湘潭大学,2010,

课题项目:

益阳市社科联科研课题《从失衡到平衡——<白鲸>的生态启示》结题论文

猜你喜欢

白鲸
喂!你的手机掉啦
大号“白鲸”
“大”白鲸
喜爱音乐的白鲸
和白鲸零距离
与鲸共眠
我与白鲸的亲密接触
喜爱音乐的白鲸
白鲸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