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锥切术对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2013-12-10王卫华
王卫华
据统计,HPV感染的高峰年龄为17~33岁,其中5%~10%患者感染持续进展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CIN已成为生育年龄妇女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1]。宫颈锥切术是治疗需保留生育能力罹患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原位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因此手术对妊娠结局有何影响也倍受关注。作者对2009年3月~2012年2月在我院实施宫颈锥切手术,并且年龄≤40岁,有生育要求的患者48例进行生育情况随访,探讨宫颈锥切术对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收集2009年3月~2012年2月收治的因宫颈原位癌或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在我院实施宫颈锥切手术患者,按照纳入标准入选4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生育情况随访。纳入条件:①年龄≤40岁;②术前无不孕症;③有生育要求;④能随访到的患者。随机从同期孕前门诊患者4 783例中抽取无宫颈锥切术史、年龄>40岁的妇女50例作为对照组。
1.2随访内容查阅病历资料及电话随访两组患者:一般情况、不良孕产史、妊娠经过等。
2 结果
2.1两组病例一般情况比较年龄、身高、孕次、产次、不良孕产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病例一般情况比较
2.2两组病例妊娠、分娩结局比较观察组未孕率4.2%(2/48)、流产率2.1%(1/48)、正常分娩率47.8%(23/48)、阴道助产率6.3%(3/48),分别低于对照组未孕率6.0%(3/50)、流产率2.0%(1/50)、正常分娩率52.0%(26/50)、阴道助产率8.0%(4/50),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率6.3%(3/48),较高于对照组4.0%(2/50),剖宫产率为 33.3%(16/48),则明显高于对照组28%(14/50),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剖宫产指征比较本研究分析剖宫产指征时观察组中社会因素占75.0%(12/16),高于对照组的21.5%(3/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3。
表2 两组妊娠和分娩情况比较 %(例)
表3 两组剖宫产指征情况比较
①胎儿因素包括巨大儿、胎儿窘迫和早产等
②母体因素包括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等
3 讨论
宫颈锥切术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一直颇有争议。由于切除了部分宫颈组织、缩短宫颈的长度并降低宫颈承托力[2],易引起宫颈机能不全致早产;但近年来有学者[3]认为宫颈锥切术不会对患者妊娠结局有严重影响。另外,宫颈锥切术对已足月妊娠的孕妇分娩方式的影响也是令人关注的问题。本组资料中,观察组和对照组一般情况、不良孕产史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孕率、流产率、正常分娩率、阴道助产率分别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率虽较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则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有学者认为:个别患者因为胎膜早破、多次流产史、巨大儿、骨盆出口狭窄等行剖宫产,但多数患者还是由于社会心理因素[3]。但本研究观察组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发生率并不高,反而低于对照组,可能与本研究样本量小有关,还有待于大样本量的研究加以验证。本研究分析剖宫产指征时观察组中社会因素高于对照组,与上述观点吻合。这可能与宫颈锥切术后患者和家属可能惧怕因分娩造成宫颈再次损伤而且认为胎儿为“珍贵儿”有关。宫颈锥切术后患者和家属往往都有沉重的心理负担,唯恐因自然分娩和阴道助产对胎儿和产妇健康有危胁。作者认为一方面应加强与患者和家属沟通,使其消除疑虑。另一方面加强孕期管理,及时发现并治疗阴道炎症,改善早产等不良围生结局,也有望降低剖宫产率[4]。
因此结合临床实际我们认为,宫颈锥切术后对患者妊娠结局无明显影响,宫颈锥切术并不一定导致宫颈性难产,宫颈锥切术后不应成为剖宫产的指征,应加强宣传和引导。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9-94.
[2]Van de Vijver A,Poppe W,Verguts J,et a1.Pregnancy outcome after cervical conisation: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in the leuven university hospital[J].BJOG,2010,117(3):268-273.
[3]贺豪杰,潘凌亚,黄惠芳,等.宫颈锥切术对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妊娠及其结局的影响[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7,42(8):515-517.
[4]潘玲,贺晶.宫颈冷刀锥切术对生育能力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2,28(6):471-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