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管理 朴实设计
2013-12-07
保障房项目作为国家民心工程项目,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一直受到社会各界密切关注。天津市建筑设计院 (以下简称天津市院)在2012年全国保障性住房优秀设计评选中,获得了1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共8个奖项,获奖等级高、数量多,在这次评选中成绩名列前茅。为探寻天津院获奖背后的故事,我刊对天津院分管副院长刘祖玲、总建筑师卓强,一等奖项目主创、滨海分院副院长孙泽山进行了专访。
高度重视 科学管理
时间紧、任务重,12个项目几乎同时开工设计,10个设计部门参与了设计工作,为了及时、高品质完成设计任务,我们制定了一套科学、有效的质量体系,协调各专业,提高工作效率。
刘祖玲
天津市2012年的保障房建筑设计项目中,天津市院共承接了20个公租房地块中的12个地块,建筑面积367.74万m2,约占天津市公租房总建筑面积的72%。天津市院在接到保障房设计任务的开始,就秉承“关注民生、服务社会”的理念开展设计工作,并得到院领导高度重视。在保障房工程的方案设计之初,控制了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以使用面积作为户型面积标准,二是提高保障房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三是将潜伏设计融入每个设计方案中。在实施施工图设计和施工建设过程中为确保高质量高水平的完成,由两位副院长统揽,统一质量标准,全过程跟踪项目施工、控制,确保各项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第一,各项目小组分析了项目的实际情况,总结共性,编制完成了保障房设计导则和推荐性建筑平面设计标准,全面指导设计工作,为缩短设计周期、大规模开展施工图设计打下基础。
第二,针对质量控制工作,院里成立了保障房设计质量专项审查小组,以户型为重点,对不同户型的全专业图纸进行重点审查,达到以点带面,对多地块、多设计部门的设计标准形成统一控制,确保设计质量。
第三,项目管理、技术管控“双管齐下”。针对保障房项目组织工作,分别由卓强总建筑师、刘幸坤副总建筑师担任项目总监和技术总监,结合项目具体情况提出了保障房工作安排。1、实行每周例会制,项目总监和各专业负责人参加会议,针对施工现场的问题,提出统一的解决方案并及时反馈甲方;2、实行文件归档制,为确保大兵团作战的规模效应,执行严格、有序的文件归档制度,对技术文件、设计变更、洽商记录的原件或复印件进行归档,完善设计过程资料;3、实行固定信息出口制,各项目固定人员和甲方进行“一对一”对接服务,避免信息不对称导致项目进度出现误工、怠工现象。
第四,根据统一管理、分兵把关的原则组织施工现场服务。市场部、技术部、质量部和各设计所支部书记组织各专业设计人员对12个保障房项目全部实行现场服务,对施工现场存在的问题给予妥善解决,并与甲方建立了设计服务质量的信息沟通渠道。同时市场部客服中心启动设计全过程跟踪监督机制,加强对公租房项目的设计服务,保证项目的有效实施。
通过以上工作的开展,各所在各自负责的地块内,做到了各负其责,严把技术质量和服务质量关,受到了甲方、代建方和施工方的好评,确保了公租房项目的设计质量和服务质量。该项目的顺利推动将为我院实施“一体化”战略举措积累宝贵经验,也为确保公租房项目达到高质量设计水平和有效控制施工过程质量的目标。
朴实设计 适用为民
保障性住房这道题目与生俱来就带着满足公众基本需求的民生色彩,它要比为所谓精英阶层设计豪宅有更积极的社会影响和现实意义,同时它为设计师们提供了一个朴实、健康的设计舞台,作为设计师不应该不屑一顾,而应该满怀感激地拥抱它。
卓 强
在保障房项目设计中,项目资金成本和建筑面积限额成为设计师们需要克服的两大难题,为了最大限度地给老百姓更大的实际使用面积,设计师们启用了一个很朴实的名词“铺地板面积”。这是设计师们正视社会责任的设计态度。卓总以“西青区大寺新家园公共租赁住房项目”为例,给我们介绍了设计师们朴素扎实的设计手段。
一、“混合住区、资源共享”的核心理念
新家园这个项目是由公租房、限价房和商品房共同组成的,在这个混居小区的设计中,设计师采用“邻里同质,住区混合”的居住模式,使三种类型的居住小区相互融合,避免形成清晰的心理分界线,以消除可能出现的“社会裂痕”。通过混合各收入阶层,为低收入居民提供了平等的外部经济环境,为其自身的社会生活能力与质量的提升创造了同等的外部机会,体现了社会公平。
二、“小家庭、大社区”的组织模式
公租房居住面积较小,大量的居家功能需要在社区中解决。设计师通过在社区公益性配套设施中增设公共食堂、茶室、洗衣房、健身室等设施,补充完善公租房的居家功能,增加了使用者的社会交往空间。
三、“公交优先”的交通策略
公租房居民私家车占有量远小于限价房和商品房居民,设计师们为实现公租房居民“经济、绿色、便捷”的出行目标,在公交线路选择、站点布局上以优先公租房居民为主要原则。
四、规整简化外形轮廓
设计师通过调整部分房间布局,减少外墙凹凸,力求组合平面规整紧凑,减少外墙面积,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使用面积系数,而且大大提高了整体建筑的节能性能,降低了成本。
五、模数设计功能空间
在这个项目中,设计师将阳台、厨房、卫生间进行标准化、模数化设计,这种设计方法不但提高了施工速度,减轻了设计师工作量,而且为项目后期统一装修、统一采购建材提供了便利,从整体上降低了项目建造成本,同时也为住宅工业化生产做了有益尝试。
六、提高户内空间效率
公租房一室户使用面积小,这就要求户型设计相当紧凑,最大限度减少交通空间面积。设计师精心推敲各个功能空间的尺度,提高户内空间效率,注重细部设计。例如利用软隔断将厨房和过厅隔开,住户做饭时可用软隔断把油烟挡在厨房内部;用餐时,可以收起隔断,厨房和过厅就合二为一,变成了一个空间较大的餐厅(见下图)。
七、注重户型潜伏设计
为应对住户对户型的长远需求,设计师充分考虑了小户型的灵活性和可变性,使其能够“生长”,从而获得小户型住宅的可持续发展。
卓总说:“当然类似这些设计手法在项目中还有很多,这些手法并不新鲜,也没有高科技,一切以住户适用出发,然而从这些细节中体现了设计师对住户的责任感,可是说他们的设计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性化设计。”
因地制宜 创新节能
中新天津生态城起步区15号地块公屋项目在这次保障房评选中获得了一等奖,设计团队确立了绿色住宅的设计理念,运用各种节能手段,使整个项目有机的融入中新生态城绿色建筑系统中,打造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社区。
孙泽山
我国住宅建设量非常之大,保障性住房又是住宅建筑中重要的民生工程,将绿色建筑的理念注入保障性住房的规划和设计中,是造福民众、保护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方向。项目所在的天津中新生态城有着良好的绿色建筑的基础环境,本项目又是生态城第一批住宅,对绿色建筑理念在生态城住宅设计中的运用有着实验性的意义。孙泽山副院长与设计团队在“创新设计”和“绿色节能”上面下足了功夫。
在“创新设计”方面,采用了标准化、模块化、精细化设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套型面积标准化,选择了塔式和板式两种标准层平面模式,均为一梯六户,共5种户型,套型建筑面积均为60 m2。充分保证了均好性原则,体现了套型建筑面积标准化。②各功能空间模块化,每个套型均包含起居厅、卧室、书房、厨房、卫生间,门厅餐厅6个模块,每个模块具备相近的开间进深尺寸和装修标准。③厨卫空间的精细化设计,充分考虑厨卫的流线设计和操作使用的便捷性和合理性原则,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空间的推敲,到设备管线和机电安装的设计,均体现了精细化设计的特点。
在“绿色节能”方面,设计团队严格按照绿色建筑的标准进行设计,给整个社区配备一套完整的绿色建筑系统,包括了12项绿色技术的运用。
设计团队从规划着手,通过日照分析和太阳轨迹分析,有效地利用自然采光和减少眩光;通过风环境和风场分析,确保住区内的建筑布局可以形成舒适的风环境,提高社区宜居性并减少空调用量,达到节能目标。
社区采用太阳能建筑一体化设计,其中屋顶太阳能集热水系统每天共产生60℃热水,约41 000 L,占社区生活热水使用总量的60%以上。太阳能光伏发电可用作地下车库及景观的照明。
地下车库设计成半地下式,既减少深层开挖对地层环境的破坏,又可以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大大降低能耗。同时车库的顶部为种植屋面,与小区绿化系统融为一体,形成小区总体景观效果。
气力垃圾回收系统是生态城自行配备的先进垃圾收集系统,在每栋住宅首层设置垃圾投放口,有效地进行垃圾分类和回收,减少运输过程中的二次污染。
节水方面,利用雨水收集及中水系统对绿色景观进行灌溉,通过低压管道和滴头持续均匀受控方式向植物根系输送所需水分。同时室内也大量采用了节水器具,提高生活用水利用率。
设计师通过采用更优越的维护结构和其他适宜的绿色节能技术,达到了中新生态城的绿建标准,并且已获得国家绿色建筑三星认证。
三位受访者简介:
1、刘祖玲,天津市建筑设计院主管技术副院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正高级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自1975年从事建筑设计工作至今。
2、卓强,天津市建筑设计院院总建筑师,设计九所所长、正高级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第二届全球华人青年建筑师奖、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天津市规划局建筑设计专家称号、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理事、中国绿色建筑青年委员会会员、天津城建学院硕士生导师。2003年~2004年法国里昂建筑学院+法国AS建筑师事务所访问学者。
3、孙泽山,滨海分院副院长、滨海分院副总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高级建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