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其行 知其效 明其道——从城市运行综合效率谈我国大中城市交通问题的解决之道

2013-04-17刘成海

建筑设计管理 2013年2期
关键词:城市交通公共交通交通

刘成海

(沈阳建筑大学,沈阳 110000)

0 引言

孔子曰:“听其言而观其行。”中国古代对一个人的评价,既要看他说了什么,更要观察他的实际表现。那么,当今世界对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评价,只要了解她的城市运行综合效率、观察她的城市交通设施和运行状况足矣。

1 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是城市运行综合效率直接反映

依据英国《经济学家》信息部(EIU),2012年3月13日公布最新的“全球最具竞争力城市”调查报告,全球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前10位的城市依次为:纽约、伦敦、新加坡、香港巴黎、东京、苏黎世、华盛顿、芝加哥、波士顿。不难看出,前十名的城市无论城市规模大小城市交通设施和运行状况都非常良好。而我国北京、上海与同属亚洲的同等规模城市东京等相比城市竞争力差距很大,我国天津、深圳、大连与新加坡相比也存在较大距离,其中城市交通运行效率低是导致城市综合竞争力滞后的重要原因。

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步伐,城市发展迅猛,城市问题凸显,尤其城市交通问题,成为城市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瓶颈。着力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对于我国城市化发展及特大城市和即将步入特大城市行列的城市保持良好的综合运行效率和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更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城市岛国,面积为710 km2,人口500多万。2009年人均国民收入达到四万美元。城市高效管理秩序井然,尤其是城市道路畅达、出行便捷,使其综合竞争力多年来一直处于全球前列。新加坡从上世纪70年代在城市交通上就采用了一种多目标的交通发展战略。1996年新加坡政府出台了交通白皮书,根据国情实际遵循和运用先进的城市规划和交通理论,确定了交通发展的四大支柱政策,从而奠定了新加坡建设世界水平交通运输系统的基础。交通白皮书提出的协调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强化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强交通需求管理的交通发展战略与政策,具有很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推广价值,进一步印证了综合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应该系统地从三方面思考和解决问题:①土地利用、交通结构和道路网的科学建设;②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③战略、政策、规划以及建设使用众多环节。2008年修定了《新加坡陆路交通总体规划》,确定了今后10到15年塑造新加坡陆路交通系统的政策与发展策略,其中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有效管理道路使用、满足不同群体需求是三大关键策略,向先进城市纽约、伦敦看齐,旨在打造一个更加以人为本的陆路交通系统,以支持和实施新加坡成为充满活力、宜居的国际化城市。

2 我国大中城市交通问题产生的原因

我国目前正处在城市化迅速发展和经济快速增长期。城市交通问题在我国大中城市发展中普遍存在,其中,交通拥堵现象尤为突出,直接影响城市运行效率的提高。究其原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无序机动化”发展模式

一个世纪以来,世界形成了以美国为代表鼓励高速公路发展,倡导人人拥有小汽车,并以此作为刺激经济发展需求动力的“无序机动化”发展模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出行频率的提高,机动车数量迅速增长。据统计,截止到2009年3月全国机动车拥有量已经达1.72亿辆。由于交通基础设施配套跟不上,导致交通堵塞、能源消耗、环境破坏。

2.2 摊大饼的城市形态

在我国大城市的中心一般都位于老城区,而老城区由于历史原因道路网结构大多为方格网型,形成了单核心城市。随着城市的扩张,大多以老城区为中心蔓延式建设形成摊大饼的城市形态。同时城市人口增加和老城区人口密度加大,而老城区道路交通设施较难提升,不合理的城市结构导致老城区交通拥堵乃至整个城市的交通运行不畅。

2.3 滞后和单一的公共交通

随着人们交通意识的提高,公共交通已越来越受到许多大城市的重视。国家积极提倡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事业。然而我国的公共交通具有结构单一、滞后于居民需求的明显弱点,城市仍是以公共汽车为主,城市大运量的轨道交通发展门槛较高、发展缓慢。而且我国城市的公共交通结构不合理、分担率低、服务质量差、公交线路的覆盖率低、换乘困难等。公共交通的落后严重影响了城市的交通的总体发展。

2.4 缺乏整体的交通发展战略

当今可持续发展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主题,而制定的交通规划只考虑局部或技术层面的问题,以处理和解决目前的交通问题为重点,没有真正意义的站在长远整体的层面上制定交通发展目标和策略,体现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同时,由于管理等方面的原因,许多科学合理的交通规划并没有被很好地执行,规划任务完成的不充分,规划目标落实的不完善。

2.5 城市交通管理手段相对落后

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交通管理仍局限于低层次的管理模式,城市的交通主要依靠交通警察加交通信号灯的管理,虽然一些大城市也逐渐采用计算机、通信等技术管理手段,但与国外高科技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措施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交通管理实行的是按运输方式的管理模式,过于分散,没有实行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

2.6 居民交通意识差,违法违章现象严重

我国是自行车大国,自行车与行人、机动车等一起的混合交通构成了城市交通的主体。然而交通者的文明程度低、相互尊重意识较差,导致闯红灯、非机动车占用机动车道、车辆乱停乱放、行车违章等不文明行为屡见不鲜,造成城市交通混乱无秩序,直接影响城市交通运行效率的提高。

3 解决我国大中城市交通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借鉴新加坡经验,为加快城市进步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应以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为基础,需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3.1 改革体制,完善交通管理

我国当前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的体制、运行机制与大城市交通发展的客观要求不相适应,体制方面的原因应是第一位的因素。国家层面应着眼于交通系统的整体优化,使各方协调发展,以安全、快速、舒适、环保、节能、经济且兼顾短期交通问题和长期可持续发展为己任的交通管理部委,统筹引导交通立法、交通政策、交通投资补贴等工作;针对我国大城市政府在职能、分工、部门运作关系上的缺陷进行改革,防止“反公地悲剧”的发生。要通过部门分工调整和机构重组,打破与大城市交通发展规律不一致的部门间壁垒与分工,建立对大城市交通问题全面负责的主管部门,制定与其使命相一致的工作职能,满足大城市交通发展的环境要求。

3.2 更新思维、转变发展观念

“无序机动化”模式使我们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却造成了日益恶化的交通拥堵问题;小汽车拥有量扩张了城市人均用地,使城市发展失去弹性,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破坏等一系列严重后果。我国人均资源量是一个非常短缺的国家,如果采用美国的发展模式,城市发展将走向歧途。结合我国实际,考虑交通需求合理制定交通发展战略和政策,特别是优先公共交通发展政策;根据环境资源承载力合理限定国家的机动车保有量,政府、企业和家庭的小汽车拥有量等,走出“无序机动化”发展模式的误区。

3.3 加强交通理论研究

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的交通规划理论和优秀的科研成果,充分利用我国科研院校的优势,加大资金投入并做好评估,寻求和完善适应我国城乡建设和发展的交通规划理论框架;结合我国城乡空间形态和资源配置,科学合理的架构我国城乡交通空间网络结构。整体规划对外交通系统和内陆交通网路,优化区域、城际间公共交通联系,强化都市圈、城市群、特大城市内的交通系统网络发展,实现公共交通的无缝隙连接等;建立基于科学分析基础上的大城市交通规划、建设、运营管理数据库,保障有一定数量、专门的技术人员长期致力于决策导向的特定大城市交通问题研究,使大城市交通决策的预见性、科学性逐渐增强。对跨行政区的城市带要建立专门的协调城市交通发展的行政性机构,协调好城市之间的交通利益、交通建设行为,引导区域交通可持续发展。

3.4 强调交通规划与总体规划的相互尊重

纵观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历程,无一不在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同时迎接特大城市的到来。编制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应与城市总体规划充分衔接。城市布局应坚持有机分散与紧凑集中相结合原则,就地平衡综合住区发展原则,多中心、组团结构原则,架构城市整体网络交通框架。城市是人口和社会再生产高度聚合的系统,交通是城市多元化经济和文化生活的集成纽带。高密度的城市住宅,多样化分工精细的生产体系,繁荣的商业、娱乐、文化等消费环境都是通过交通得以衔接和运转的。因而应充分认识和发挥城市交通的集散功能和引领作用,必要时通过城市交通来优化城市的功能分区和空间布局。

3.5 重视高效交通设施的作用

交通是城市综合功能的基础。城市交通的目标是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辅助其他功能实现。科学的城市规划和高效的交通方式是实现交通与环境协调的基础。现代化交通工具对城市结构优化起重要作用。轨道交通具有远距离高效快速运送能力,是实现城市空间合理布局的重要前提,应成为城市集群化发展的先行引导。城市土地高效集约和我国土地资源稀缺,城市人均用地必将大幅度下降。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角度北方大城市城市人均用地应不低于100m2。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大于100万要积极鼓励和倡导轻轨(LRT)的运行,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在150万时运行地铁(MRT)。并从卫生、节能、环保、安全等方面考虑优先地下建设的可能。

3.6 坚持公交优先,倡导绿色交通

早在1977年,《马丘比丘宪章》指出:“公共交通是城市发展规划和城市增长的基本要素,城市必须规划并维护好公共运输系统。”为了充分发挥公共交通的效能,应建立多层次的公交体系,注重各种公共交通工具的衔接,以提高效率增强公交的灵活性。城市交通应采用复合、立体系统,地面、空中、地下交错,尽可能减少土地占用,提高运输效率。公交线路应根据交通流量及时调整。强化专用公交车道的使用和管理,提高公交车的服务水平和运行密度。公交部门还应参与城市规划,以较少的交通设施需求提高城市的综合功能。同时,我们还要倡导绿色交通,大力发展自行车交通和步行交通,规划和建设安全舒适、环境优美的步行系统和贯穿全市的自行车网络系统。制定绿色交通优惠政策,鼓励步行并将公共自行车看成为公共交通的一部分,促进我国绿色交通的发展。

3.7 提高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的权威性

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城市交通高效运行的前提条件,而城市规划的实施和城市交通管理则是关键。完善城市交通法规体系,增强依法治理和现代交通意识,提高全体市民的交通法制观念,共同管理好城市交通。立足交通供给管理和交通需求管理。加强交通设施的管理,使其发挥最大功能。提高管理的科技含量,通过电子化和信息化,提高交通设施的使用效益。制定合理的汽车消费政策,控制城市机动车的保有量。改革交通、养路税费分配体制,实行城市核心区道路拥挤收费制度,分散交通需求,使道路交通需求和供给趋于平衡。加强停车管理,控制停车需求改善交通秩序,有效地限制机动车的出行量,从而保障城市交通顺畅。

3.8 做好城市交通系统基础设施资金投入和融资问题

提高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能力,坚持适度超前的原则,科学引导城市布局和形态,保证先期资金的足量投入,使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不能落后于城市发展和交通需求,保证城市交通优势和效率发挥,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高。

[1]常永胜.城市发展与城市交通效率的改进[J].华东经济管理,2005 (4).

[2]王元庆,孙林岩,孙传蛟.我国大城市交通问题产生的体制原因及解决对策[J].城市问题,2007(5).

[3]单刚,王晓原,王凤群.城市交通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变[J].城市问题,2007(9).

[4]王春才,赵坚.城市交通与城市空间演化相互作用机制研究[J].城市问题,2007(6).

猜你喜欢

城市交通公共交通交通
《城市公共交通》杂志社简介
新形势下我国城市交通发展战略思考
繁忙的交通
小小交通劝导员
上海城市交通大数据研究与实践
基于计算实验的公共交通需求预测方法
公共交通一卡通TSM平台研究
契合城市交通需求 推进单轨交通发展
基于GIS的城市交通流模拟与决策分析
交通运输部发布通知推进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工程建设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