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螺运动技战术变迁与发展研究
2013-12-07胡庆华
胡庆华
(湖北民族学院 体育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陀螺运动技战术变迁与发展研究
胡庆华
(湖北民族学院 体育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及专家访谈法等,对陀螺项目技战术的演变进行分析与总结,探讨其特点与发展,为陀螺项目的推广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打陀螺技术发展不能只采用单一的技战术方法。低手钓陀在限制绳长后改变战术仍然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不应废弃;高手大力击陀应汲取钓陀巧攻的优点,审时度势;陀螺运动中应运用不同技战术组合,做到全面发展,灵活应对。
陀螺;技战术;发展
打陀螺运动最早起源于瑶族地区。1983年1月被列为景谷县少数民族运动会竞赛项目后,经过推广、普及以及实践,规则逐步得到完善。1989年9月云南省第四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正式把陀螺列为竞赛项目,1995年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正式把陀螺列为竞赛项目。2004年全国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显示,景谷全县有陀螺125块,到2008年扩大到1600多块,从l988年至2009年已连续举办了22届春节“陀螺赛”。2006~2007年,勐海、玉溪相继成立了陀螺协会。由于云南地区打陀螺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积蕴,使得这一项目的得到迅速普及和发展。益智乡中心小学将陀螺引入体育课教学内容,景谷县体育局在市体育职业中学、市民族中学建立陀螺、射弩、吹枪等民族体育项目培训基地,把民族体育项目引进学校。普洱市借助景谷县陀螺运动开展的良好势头和打陀螺在云南地区的传统文化根基,积极宣传推广,带动了云南各州县陀螺运动的开展。
与此同时全国各省区也逐渐对陀螺项目加以重视。2004年北京市设立陀螺项目训练基地。同年浙江省也加紧了训练基地的落实并于2007年在全国民运会取得了女子团体第四名。2008年江苏省设立陀螺项目训练基地。2008年普洱市体育运动学校开设陀螺专项班,陀螺也被云南民族大学自主招生列入特长项目。2010年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也首次将陀螺项目列入省、自治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竞赛项目。
从1995年第五届全国民运会到2007年的第八届全国民运会,陀螺项目参赛代表队从12个发展到18个,奖牌分布在15个省、市、自治区和专业体协,获奖队员从十几岁的中学生到四、五十岁的中老年人覆盖各个年龄段。打陀螺这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至今,它的技战术是如何演变发展的,以及未来它的技战术演变与发展的趋势如何,这是本文将要探讨的问题。
一、打陀螺技术步骤及其方法要领
打陀螺技术分类主要分为缠陀技术、持陀技术、打陀技术三个步骤。
(一)缠陀技术及其方法
陀螺规则规定,鞭绳不低于2米,加之陀螺的高度直径,那么绳线一般均匀地缠在陀腰的1—2厘米较为适宜,最后几圈缠绕在上面。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素质、陀螺的周长等特点,运动员的鞭绳长度的要求也不一样,但一般要求绳长在5-6米左右较为适宜。
(二)持陀技术及其方法
为了更好地发挥手指端对陀的感应能力,保持出陀前持陀的稳定性,以利于控制陀出手力量与方向,持陀时五指都应自然分开,增大接触陀的面积,手指指端要贴在陀上,手心空出。以右手持陀为例,两脚前后开立,重心落在两脚之间,右手五指自然分开,翻腕持陀的后中部位,左手持鞭杆且放少许线(10cm),将陀举至胸前右侧位置,目视旋放区,大小臂约成90度,肘关节内收一般分为预跑段和攻陀步两个阶段。预跑段的任务是获得最后用力前的预先速度,为最后用力出陀创造良好的条件。预跑段的距离根据个人特点而定,初学者可先走后跑。一般3—5步较为适宜,方法是沿直线逐渐加速,臂腿配合平稳协调,步点跑准节奏好。以胸带肩,以肩带臂,进行挥臂甩腕的攻击动作,陀螺离手的瞬间,手腕手指的积极动作,能使陀螺沿着纵轴按顺时针方向自转,以保证左手抽线的延续性和稳定性,才能获得最佳的攻击效果。
1.陀螺击打技术及方法
按照攻陀螺进攻者的出手高度不同,现在打陀技术已经演变成为高、中、低三种姿势。出手高度是指攻陀时陀螺离手与地面的高度,或者是与旋放区死陀点的角度。这一角度是否适宜,对命中率有重要影响。
2.高姿势
攻击的点高并且单一,攻击时是由上向下攻击,力量较大,命中可获得高分。但由于攻击点少,力量较大,不易控制攻击点,因而实际会降低命中率。
流行于云南、广西、贵州一带的高姿势技术,主要以交叉步大力击陀为代表,一般采用三步完成,也叫三步交叉。在攻陀步的技术要领中,左脚迈出第一步,攻陀臂同时做向后引陀姿势,这一动作中注意转肩不转髋,左脚着地后脚尖,髋、头与攻陀方向正对。在左脚迈出第一步后,右脚做第二步前迈宜小而快,身体侧转,使引陀臂与肩、攻陀方向保持在同一直线水平面上,上体不能向右倾斜。第三步是陀螺进攻最后用力前的重要技术,左腿向攻击方向迅速迈出一大步,是为了使下肢快于上体,左脚尖与攻击方向成一直线方向,以利于最后发力。最后,在第三步左脚着地时,形成以胸带肩,以肩带臂,挥臂甩腕的攻击动作。同时陀螺离手的瞬间,积极的手腕手指拨动动作,使陀螺沿着纵轴按顺时针方向自转,也保证了左手抽线动作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1)中姿势
同样是由上向下攻,但攻击点适中并且面广,技术动作容易掌握,力量较大,命中可获得高分。
中姿势技术的主要代表为上一步击陀(北京),动作要领:(以右手持陀为例)重心落于左腿,右脚在前,两腿前后开立于攻击线后1.5~2米处,持陀时,右臂自然前伸瞄准攻陀方向。在右脚向前迈一小步的同时开始做后手引陀动作,随后左脚向前迈出一大步并转体,侧对攻击方向,引陀完成。右腿蹬地发力转腰转肩、带动上臂、前臂完成鞭打动作。屈腕拨指出陀时,左腿制动上体前倾,右腿向后抬起以维持平衡。中姿势动作要求运动员力量大,对于相对力量薄弱的女子运动员,不易将守方击打出场,但该姿势得高分机率多,命中即可获得高分。
(2)低姿势
攻击时,接近于水平攻击,虽然这种攻击点多且面积较大,但这种攻击不易发力,不容易掌握技术动作,并且得分率低。低姿势即为低手“钓”陀。钓陀又分为胯下钓和体侧钓。
胯下钓动作要领:两脚平行开立站于进攻线后,右腿弯屈,上体下俯,做伸腰直臂摆动动作, 1—2次预摆后,蹬腿伸腰发力,将陀从胯下掷出,持鞭手随陀前送,当攻陀触及目标陀时,持鞭手用力向回带鞭,与放陀动作要领相同,同时为了保持平衡,单腿需向后撤一步。胯下钓这一进攻动作的优点是命中率高,对臂力要求小,但每陀最高只能得3分,不利于分数的提升。
体侧钓动作要领:持陀手拇指压于陀面,陀尖置于中指与无名指间。持鞭时,鞭杆应尽量与持陀臂保持在一平面内,同时持陀臂摆动平面与目标陀也在一平面内,左腿呈弓箭步在前,右臂后摆时屈右腿,左腿伸直。右腿蹬地做转腰转肩动作,手臂前摆即左腿屈。摆动后期右肩向前送,手腕内收、出陀,攻陀触及方陀时,向右带鞭,与放陀动作要领相同。该动作转速快,命中率高,易学,但得4分的机率较小。
陀出手的角度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技术的高低而定,至于攻陀出手角度的高低,关键在于引陀时引陀臂的高低。诚然,不论哪一种姿势,掌握得好都会取得好的攻击效果,由于最后力量集中到手腕手指及抽线上,攻陀出手后,全身要随陀跟送。持陀臂自然前伸,而不要在陀出手后,马上改变持陀臂动作,以免影响陀的飞行和攻击的准确性,右腿缓解前冲的力量来保持平衡,防止冲出攻击线而违例。
二、比赛时陀螺技术的应用及其演变过程
1983年至1995年期间由于陀螺项目刚刚推出,除广西、云南和贵州三省区有着长期开展打陀螺活动的传统之外,其他各省区均处于学习了解阶段。因此这一阶段以高手大力击陀技术为主。这阶段技术动作保持原有的民族传统特征比较明显,通过打陀螺这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所表现出的民族传统文化比较突出。场地沿用了云南普洱景谷地区彝族、傣族打陀螺常用的凹形场地,击打时还有瑶族群众日常打盘子陀螺时不用鞭杆的单手击打动作,但就其击打性质来看都属于高手大力击陀技术。其比赛的特点是:学习、参与和娱乐的气氛比较浓厚,竞技性比较的弱。
由于陀螺比赛的规则不够完善,比赛本身的趣味性很强且易于开展。各地的教练员、运动员积极的研究技战术,在1996至2004年间在原有的高手大力击陀技术的基础上,出现了低手钓陀螺技术。这种技术一出现就以它的高稳定性和相对较高的得分率占据了主导地位,尤其是在击打力量小的女子陀螺时,在比赛中技术效果显著。当时对打陀螺的鞭绳长度没有限制,比赛场地一般采用土场地。低手钓陀螺技术在击打力量小的女子陀螺比赛中效果显著,一时占据了主导地位。(见表1、2、3)
表1 2003年全国第7 届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陀螺比赛女子团体前六名
表2 2003年全国第7 届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陀螺女子个人前六名
表3 2004年全国少数民族体育陀螺邀请赛男子个人前六名 恩施市
随着打陀螺项目规则的不断完善,陀螺技术也随之不断改变。由于一场比赛两支队伍均采用钓陀螺技术,比赛时间难以控制。2004年恩施举行的全国陀螺邀请赛上单打比赛曾经出现过一场比赛最多加赛11陀的案例。于是在2005年云南“云景林纸”杯全国陀螺邀请赛上限制了打陀螺鞭绳的长度在2~5m(女子)、2~6m(男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钓”陀的队伍。在2007年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又一次规定了陀螺比赛场地为水泥场地,由于水泥地的摩擦力小于防守区垫子摩擦力,所以进一步削弱了以“钓”为主的队伍。由于场地的变化,采用低手钓陀技术的代表队在战术运用上做了相应调整,同样发挥了这一技术的优越性,取得了良好成绩。浙江女队采用低手钓陀技术在2007年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获得女子团体第四名;2009年荔波全国陀螺邀请赛上获得女子团体第四名、女单第四名;2011年5月广西南丹陀螺邀请赛上获得女子单打第四名。
三、比赛时陀螺战术的运用及其演变过程
陀螺战术是以技术为基础的,技术越全面、越稳定,就能更好地完成战术的要求;反过来,战术的变化和发展,又促进技术不断的革新和提高,二者是密切相关和相互促进的。在陀螺比赛中,运动员除了比技术、思想、体质外,同时还要比战术。为此,在赛前须进行一定的调查,通过分析对手,然后确定自己的战术,做到“知已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战术运用必须坚持以我为主,要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去攻击对方的弱点,并且设法限制对方优点的发挥,以减少自己的被动,克敌制胜。
对于进攻队员来说,要想在比赛中掌握主动,运动员必须根据比赛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进攻技术,掌握好出陀的方向、力量、落点,以争取有效的命中率及得分率。选择攻击的目标点与方法,应首先观察了解场上对手的情况,找出对方攻防弱点,然后,根据防守者的具体旋放情况,确定攻击的具体方法。其次,攻击的时机应掌握好。当裁判员鸣哨可进攻后,自己已选好了攻击的战术方法,根据自己的节奏在规则允许的3-4秒内进行进攻,攻击过早,对方旋放的陀螺尚不稳定,影响攻击点的准确度;攻击过晚,可能造成犯规或造成攻击目标在大脑中变模糊。第三,攻击时落点要准确,力量要适中,作为攻击点,应以陀螺的上平面、上缘、圆柱体部分作为直接攻击的目标,运用合理的力量、选择最适宜的目标点、自身陀螺的着陀点进行攻击;攻击面是在旋放区域内以陀螺所旋转的点向攻击区限制线方向所延伸的整个扇形面。进攻时,可根据这样一个大目标而确定攻击力量和落点。对于防守方来说,虽然不能主动得分,但可以根据攻方的技术弱点,采用不同落点、不同旋转状态以及不同的动作时间节奏,来打乱进攻队员的思路与战术选择,以陀螺旋放方式的不同来调动对方,争取主动,从而降低对方得分率,变被动防守为主动防御。
(一)个人进攻战术
对于进攻队员来说,选择攻击的目标,首先应观察场上的情况,然后根据防守者的旋放,确定攻击的具体方法及攻击点。另外还应有效利用5秒的攻击时限,争取在比旋时占据优势。
1.进攻战术1:守方旋放顺时针陀时击打陀螺左侧三分之二位,陀螺侧偏时锥体触地,会从右侧加速滚动出场地,攻方陀螺能留在场区。但击打太偏时攻方陀螺收到的阻力小,自身容易出场区。
2.进攻战术2:守方旋放逆时针陀螺时击打陀螺右侧三分之二位,陀螺侧偏时锥体触地,会从左侧加速滚动出场地。但击打太偏时攻方陀螺收到的阻力小,自身容易出场区。
3.进攻战术3:在进攻者攻击力量小不足以将守方陀螺击打出场,守方陀螺旋转速度较慢时采用钓陀,光滑的水泥场地上地面摩擦力要小于防守区摩擦力,进攻陀螺要击打守方陀螺一侧五分之一位或者上平面,不是很正的击中对方,使自己的陀螺落在防守区以外的场区内,而守方陀螺留在摩擦力较大的旋放区内,这样在比旋情况下就占有优势。
4.进攻战术4:在进攻者攻击力量小不足以将守方陀螺击打出场时,土场地旋放区橡胶垫比地面光滑,陀螺在土地上旋转会钻出一个坑使陀螺椎体陷入坑中加大摩擦,因此要正面击打陀螺的柱体,将防守方陀螺推击出防守区,自己留在摩擦力较小的旋放区内,这样在比旋的情况下会使自己处于有利位置。
(二)个人的防守战术
个人防守战术可分为“四边式”、“中间式”、“游动式”和“死陀”四种。
1.四边式。四边式是指:在旋放过程中为了加大攻击者的攻击难度,尽可能地将陀螺放在旋放区的四个边角,既六点位、九点位、十二点位、三点位。这些地带是距攻击区最近、最远以及最边的地带,对于攻击者来说除了直接命中以外,间接命中的概率小,对攻击者心理压力大,所以不易命中。但要把陀螺有效地旋放在这四个边角上,必须在抛陀的力量及稳定度;带绳的力量及节奏上加以控制,因此陀螺的转速会损失一些,这要根据场地器材,以及所掌握技术的情况合理地运用,以免造成更大的失误。
2.中间式。中间式是指:在旋放时有效地将陀螺旋放在死陀点周围的方法。这种方法容易掌握和控制,抛陀和带绳抽线的力度可以加大,但进攻者可直接或间接命中,且命中率高一些,但对于防守队员来说,旋放时,陀螺的转速会增大,陀螺被击打后稳定度高,这就很好地阻碍进攻者的得分率。
3.游动式。游动式防守战术:指旋放时有意使陀螺着垫子时保持一定角度,陀螺会在垫子上绕圈,角度越大,陀螺转动时绕圈的半径也越大,从而使进攻者攻击移动目标,加大攻击难度,这样不利于攻方瞄准,以降低得分率。
4.死陀。死陀战术:根据比赛情况,有时要故意将陀螺放出旋放区呈死陀,一是造成对手心理变化,影响其技术动作的正常发挥,二是相对地缩小目标(活陀目标接近三个陀身,死陀目标接近二个陀身)造成陀螺锥体与锥体相错,降低命中率对于低手钓陀禁用死陀战术。
(三)集体战术
集体战术存在着个人进攻和个人防守战术,当然也就存在集体进攻和集体防守战术。在陀螺比赛中,无论是团体还是双人,都要遇到不同的防守者,而不论哪一个队,队员的技术水平、心理素质都存在一定的差别,这就要求在比赛中对进攻轮次上队员的配备要合理,才有利于整体的进攻。无论怎样安排战术,都是为了全队的利益,为了集体能够取得好成绩。但要注意,选择技术全面、心理素质好、体质好和临场经验丰富的运动员组成防守和进攻的主力阵容。如把攻击力较强,防守技术全面稳定的队员安排在前面,一方面可以从气势上压倒对手,给对方造成一种心理上的压力和负担,另一方面也可为本方队员开好头,以此来激励本方队员,压制对方士气。
战术适用范围见表4:
表4 战术适用范围表
四、陀螺运动项目未来技战术演变发展趋势
总结近十年各队的比赛成绩及技战术运用变化,全面、快速、灵活多变的技战术将越来越多的运用于陀螺运动项目中。限制绳长后的低手钓陀、钓陀巧攻的高手大力击陀在当前陀螺比赛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随着陀螺运动的不断普及和开展,我们应审时度势,转变观念,更新方法,根据比赛实际和运动员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技战术组合,以适应陀螺运动的发展趋势。
[1] 韦光辉.陀螺轻钓和重击打法比较研究[J].体育科技,2008(2).
[2] 向珉,向政,张辉.湖北省恩施自治州陀螺运动发展现状与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0(2).
[3] 曾于久.民族传统体育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4] 向珉,向政,张辉.湖北省恩施自治州陀螺运动发展现状与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报,2010(2).
[5] 张有平,倪东业.民族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6] 李继国.试析宗教对体育的影响[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2).
[7] 胡庆华,唐纳.陀螺运动训练方法探析[J].湖北体育科技,2013(4).
[8] 倪东业.湖北少数民族体育训练基地现状及发展对策[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
责任编辑:毛正天
2013-03-22
国家民委项目“民族体育文化开发与高校体育教学资源应用研究”(项目编号:11077)。
胡庆华(1976- ),男,湖北恩施人,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
C80-054
A
1004-941(2013)05-015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