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竹马球的推广价值及应用前景

2013-04-11

关键词:马球竹马少数民族

万 利

(湖北民族学院 体育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竹马球的推广价值及应用前景

万 利

(湖北民族学院 体育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竹马球运动是在竹马上完成的足球运动,它不仅拥有让人赏心悦目的竹马表演技术动作,而且具备南美足球的优美华丽;因其趣味十足、简单易行、强身健体,是我国民族体育走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成功尝试,使其具有很强的普及性与推广价值。

竹马球;民族传统体育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各少数民族在社会生活、生产方式、宗教信仰、战争、迁徙等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产生发展、演化而成,并世代沿袭相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民族文化底蕴厚实,体现了民族的传统文化与精神。少数民族世代相传的体育活动,渗透着本民族的历史、宗教信仰和文学艺术,反映出各具特色的经济生活和风俗习惯,是祖国文化宝库中一颗颗璀璨夺目的珍珠。

在湖北的西部地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盛行、闪耀着这样一颗璀璨的明珠——竹马球运动。它是在结合现代足球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骑竹马的基础上开发、挖掘、整合形成的民族传统项目。在第七、第八、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正式表演项目赛场上,湖北代表队选派的恩施竹马球表演队在比赛中进行表演,获得专家及观众一致好评,多次获奖。竹马球运动是骑在竹马上完成的足球运动,它有着同南美足球一样优美华丽、赏心悦目的动作技术表演,又充分展现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特色与风情,且产生于湖北西部地区,因此亲切的称它为“鄂西桑巴”。

一、竹马球的产生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十分注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于1953年举办了第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其后自1982年以来分别举办了第二届、第三届直至2011年的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少数民族体育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许多省举办,而且部分省、市自治区文化体育局还鼓励各地区民族体育学者、专家对民族传统体育进行挖掘、整理、开发和利用等相关研究,以此来继承和发展优秀的民族体育项目。

在此社会背景下,20世纪80年代初湖北省体育委员会和省民族宗教委员会组织并号召少数民族地区体育工作者对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湖北西部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进行广泛、深入的挖掘和整理。20世纪90代末,随着竹马运动在湖北、湖南、重庆、四川等少数民族聚集地的逐步推广与开展,使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然而,同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体育运动其它项目一样,在经济全球化的巨大冲击下,由于自身和历史等各方面的原因的影响,这种发展仍然表现出固有的局限性:缺乏观赏性、没有群众基础、与现代化脱节,从而无法实现经济效益并以此促进它的推广和发展。

中国的民间民族传统体育,代表着古老东方的保健体系,是中华文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为实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和发展,使其更好更快的为我国体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实现民族传统体育与时代的接轨、向现代化方向转型,湖北省恩施地区部分长期从事高脚竞速的教练通过不断摸索与创新,将足球运动规则引入到竹马运动当中,并积极对其进行开发、探索与研究,逐渐完善其竞赛规程,同时将其引入学校体育,在民族地区小学、中学及大学进行广泛开展,受到了老师和学生的普遍欢迎与认可。

二、竹马球运动简介

竹马球是土家族、苗族传统体育项目,由土家族、苗族青少年骑竹马进行“足球游戏”活动演变而来。竹马球比赛在长30~40米、宽20~25米的场地上进行,球门的大小为长2米、高1米的方形。包括守门员在内比赛双方场上队员均为5名,比赛分上、下两个半场,每半场20分钟,中间休息10分钟。由于是借鉴足球比赛及其运动规则,因此和足球有一定的相似性。它要求所有比赛运动员骑在竹马上,快速奔跑,传接配合,运用传、接、运、抢和踢球射门等技术,避开对方的防守,运动竹马将球踢入球门得分。比赛所用的球外形为圆形,外壳用皮革或藤条制成,内装球胆或海绵等填充物,表面涂上西兰卡普图案;运动员所用竹马采用标准的高脚马;比赛中具体竞赛规程参照最新《国际足联足球竞赛规则》。

三、竹马球运动的发展

竹马球自创立以来,因其具有新颖性、独特性,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及周边地区深受广大青少年儿童的喜爱。在竹马球比赛过程中,它可充分展示个人在竹马上的高超的操纵技巧与集体间默契的配合,同时,它又有着足球运动特有的魅力——较强的身体对抗性、趣味性、整体性、多变性及易行性,可充分满足参与者尤其是青少年的成就感、认同感。

在湖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的重视下,随着竹马球运动的推广与开展,人们对竹马球的认识度逐步提高,老百姓对这项运动的热情也开始提升,农闲季节,在很多土家族、苗族村寨,竹马球和赛竹马的场景随处可见。在民族地区学校里,竹马球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学生对于竹马球的热爱丝毫不弱于现代足球、篮球、排球等现代运动项目;同时,在第七、第八、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均被列为为正式表演项目。

四、竹马球运动的优势与前景

竹马球运动在第七、八、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中,赢得人们一致好评。许多从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人士和运动员纷纷表示,竹马球运动的出现让人耳目一新,希望能有更多地区参加此项运动,在将来作为竞技项目出现在全国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上。竹马球如此受青睐,主要体现在它自身具备的许多优势。

(一)具有较强的趣味性

竹马球是集竹马与足球运动于一体的运动,它不仅有竹马的技巧性和表演性,也有足球运动所具备的一切元素和魅力。它属于集体项目,但建立在个人技术水平之上;强调队友之间配合默契,在运动中体现进球的快乐与集体荣誉感。因此,特别受青少年儿童的喜爱。

(二)场地、人员不受严格限制

竹马球运动过程中,不会受到场地的限制。少数民族地区大都位于比较贫穷和落后的西部地区,受经济的影响,往往运动场地较为落后。竹马球只需要一块平整的土质场地即可,大小也基本不受限制。场地较小时,可适当减少参加的队员,场地较大时,则可适当增加队员人数;从而具有很强的机动性,也适合当地的民族特色与风情。

(三)健身作用显著

竹马球是建立在骑竹马的基础之上的,即要求参加者首先要有一定的竹马技术。运动员骑在竹马上,做走马、跑马、转身、跳跃等动作。它要求手脚的协调配合,只有做到了手脚的协调配合,才能做到骑在竹马上的各种走马、跑马等动作,才能维持身体平衡而不下马,才能跑得快,对抗时站得稳。因此,运动员不仅可以通过骑竹马使肢体得到锻炼,达到手与脚的协调配合,更能在竹马球运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使身体的各项素质得到发展与提高。

(四)是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与传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迎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但由于受历史、经济、社会、自身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始终处于一种缓慢的发展状态,特别是在当今全球化的大格局下,除武术、舞龙舞狮外,其它民族体育项目在国内外的发展更是举步维艰。纵观国际上众多国家的民族体育正经历着快速发展期的同时,溯其自身原因,我们不难发现:民族传统体育必须走现代化发展道路,奥运会在世界上的成功举办就是我们民族体育发展过程中所应学习和借鉴的最好例子。

竹马球运动正是在此基础上将骑竹马和足球进行嫁接而成。骑竹马最早的文字记载见《后汉书·郭级传》;从最初出现其作用主要体现为土家族、苗族地区青少年雨雪天代步的工具,即骑在竹马上可以通过山间小道,跨过溪河稻田。但是随着解放以来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其作为代步工具的功能已基本消失,仅只能作为嬉戏娱乐和锻炼身体的手段在部分地区流行。竹马球的出现很好的完成了竹马运动同现代化的结合与转型,它不仅是我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同时是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扬。

(五)具有很强的普及性

从竹马球运动的特点和意义我们不难发现:该项运动自身极具趣味性和观赏性,它能很好的为青少年儿童所接受,同时它对于青少年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具有很强的锻炼价值和意义;同时,因其在运动中不受场地、人员限制,从而具有很强的普及性。在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人们普遍认为:竹马球运动的观赏性不亚于一场竞争激烈的足球比赛。

随着党和国家对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视,国家对西部实现大开发的今天,伴随着竹马球在恩施州及周边地区的普及与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走现代化道路的今天,我们有理由和信心相信,竹马球在不久的将来会在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广泛开展,并会进入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技项目之中。

五、结语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代表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遗存;同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又是剖析体育起源和发展各阶段、诸形态的活化石,是挖掘和创造新的体育项目及形式的源泉,是一笔特殊的宝贵财富。

竹马球的出现,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走现代化发展道路、实现民族传统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所进行的尝试的结晶体与成果,是对我国优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宝贵的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并最终实现的有力体现,它的成功出现为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表率和示范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前进和发展,将来一定会涌现出更多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化的结晶体,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体育事业的繁荣添砖加瓦。

[1] 周伟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概论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1.

[2] 倪依克.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J].体育科学,2004(6).

[3] 白永正,王岗.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矛盾[J].体育学刊,2005(1).

[4] 余道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辨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4).

[5] 张选惠,刘涛,郭英芝.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维度的重构[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

责任编辑:毛正天

2013-07-10

国家民委项目“民族体育文化开发与高校体育教学资源应用研究”(项目编号:11077);武陵山岖少数民族居民身体形态及机能动态研究(项目编号:2012FFC02201)。

万利(1980- ),男,湖北天门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运动生理学与民族传统体育。

C95

A

1004-941(2013)05-0153-03

猜你喜欢

马球竹马少数民族
郎骑竹马何处来
知否,知否,马球运动的前世今生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竹马舞的社会文化功能探微
NO.5竹马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新疆发现中国最早马球实物
王室成员掀起马球热潮
马球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