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杭州市果树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

2013-12-07吴业东

浙江农业科学 2013年11期
关键词:杭州市果树水果

吴业东

(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 310023)

果树是杭州市农业5大特色产业之一,从业人数和产值在杭州市种植业中占有较大比重,在长期发展中,得到多方面政策支持,使果树产业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与自然地理环境相适应的产业布局,特色果树生产逐渐形成规模,以种植大户为代表的农业经营主体在水果产业化、集约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加之快速、便捷的流通体系趋于完善,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1 自然地理区位与产业布局

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河网密布,地形多变。全市丘陵山地占总面积的65.6%,平原占26.4%,江、河、湖、荡、水库占8%。俗称“七山一水二分田”。下辖的3区5县市分别为西湖区、萧山区、余杭区、富阳市、临安市、桐庐县、建德市、淳安县。

近年来,杭州市坚持都市农业发展战略,3大农业圈已基本成型。首先,由城市建成区组成的城市农业圈,通过大力培育花卉苗木、保障型蔬菜等园艺产业,使园艺产品加工业、流通服务业和观光休闲农业发展迅速;其次,由萧山、余杭两区(不包括城市农业圈以内的部分)及富阳、临安两市的平原部分组成的平原农业圈,通过加快发展蔬菜、瓜果、花卉、苗木、畜禽、水产等优质高效农业基地,使外汇农业和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初具规模,观光休闲农业健康发展;最后,由富阳、临安两市的山区部分和桐庐、建德、淳安3县 (市)组成的山区农业圈,通过积极培植茶、桑、果、林、中药材、畜禽、蔬菜等名特优新产品基地,生态农业与观光休闲农业优势已经显现。

2 生产现状与成就

2012年杭州市果数面积38 339 hm2,投产面积31 520 hm2,产量467 569 t,产值199 310万元。种植情况见表1-2。

表1 2012年杭州市各类果树种植情况

2.1 依托示范园区 (基地)建设,区域优势凸显

近年来,杭州市以发展都市农业为战略目标,以示范园区和基地建设为抓手,促进农业生产转型升级。目前,果树示范园区建设成效显著,仅“十一五”期间杭州市新建水果示范园区10家,新发展种植面积10 000 hm2,果树区域化优势明显提升,基本形成以余杭、萧山、滨江等地为第一都市圈层,重点发展葡萄、草莓、樱桃等;以临安、富阳、桐庐为都市第二圈层,在稳固梨、桃产业基础上,重点发展具有地域优势的蜜李产业;以建德、淳安为都市第三圈层,重点提升柑橘、草莓等主导产业,加大培育枇杷、杨梅、鲜桃等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基地,形成近郊高效化、远郊规模化发展的水果产业结构。“十二五”期间还将建成富春江沿岸蜜梨、西部柑桔、建德草莓、塘栖枇杷、富春江西岸鲜桃7个主导产业区。

表2 2012年杭州市各区、县、市瓜果种植情况

此外,特色果树生产基地建设成绩突出。以葡萄、樱桃、柑橘、猕猴桃为重点的设施栽培面积迅速扩大,生产设施化水平得到提升。目前,杭州市设施果树面积达6 380.0 hm2,其中大棚 (含连栋)2 760.5 hm2,架材 (包括避雨)2 210.2 hm2,喷滴灌4 169.7 hm2,冷库33个9 232 m3,分级机41台。果园改造步伐加快,近5年改造柑橘园5 333.3 hm2,杨梅、梨、桃、李近4 000 hm2。

2.2 创新生产经营模式,初步实现规模化、产业化

近年来,杭州市果树产业化水平得到较大提升,农民合作组织运行逐渐规范,已成为推动果树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龙头企业发展水平有所提高,引领作用日益凸显。全市果树专业合作社143家,拥有社员4 500人,经营规模12 133.3 hm2,占全部投产面积的38.4%,年产值7.7亿元,带动农户1.5万户。与水果相关的市级龙头企业60家,其中加工型龙头企业30家,营销型龙头企业20多家。

2.3 精品水果意识增强,品牌建设成效显著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水果品牌建设日益受到重视,建德草莓节、桐庐山花节、富阳桃花节、萧山杨梅节、余杭和淳安枇杷节等以观花观果为主题的农业宣传推介活动火热开展,使得杭州水果品牌优势凸显,如建德“新安江”、桐庐“桐江”、淳安“千农园”、富阳“鹤山”、临安“天目山”、余杭“娘娘山”等水果品牌的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显著提高。2012年“晶龙”“桐江”“琼发”牌梨,“阳山畈”牌桃,“贝蓝帝”牌蓝莓及“公望田”牌葡萄等6个果品获得2012浙江省水果精品展销会金奖。矮子鲜桃等14个产品获得优质奖,萧山5个葡萄产品获全国南方葡萄评比金奖。在浙江省农业吉尼斯擂台赛上,杭州市获得1个杨梅2等奖、4个杨梅3等奖、1个梨3等奖。同时,余杭塘栖枇杷、建德三都蜜桔、桐庐钟山蜜梨、富阳半山和桐庐横村鲜桃、萧山杜家杨梅等一批区域公用品牌的知名度进一步扩大。

2.4 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初步形成

近年来,杭州市果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已初步建成,产品追溯管理力度加大。一方面,建成市、县、镇农产品安全检测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模式初步形成;另一方面,截止到2012年,“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水果基地不断增加,达167个,面积10 992.3 hm2,其中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29个8 424.3 hm2、绿色食品基地23个2 221.1 hm2、有机食品基地15个346.9 hm2;248个基地建立了生产档案,覆盖面积达760.0 hm2,以高效设施栽培为代表的葡萄、草莓、梨等标准化程度明显提高。

3 存在问题

3.1 大宗水果生产效益不高,加工转化率低下

从杭州市果树产业结构来看,柑橘、梨、杨梅、桃、枇杷等大宗果树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总量的75%和79%,但产值仅占40%左右;精品水果中草莓、葡萄、黑李、猕猴桃、蓝莓等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总量的15%和16%,而产值占40%以上。上述两类果树单位面积经济效益相差悬殊,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精品水果量少质优,尤其是在观光游、采摘游、礼品馈赠等市场因素的拉动下,使其价格不断攀升,而大宗果树在观光旅游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一旦进入鲜食市场,价格就会大幅下降;另一方面杭州市水果加工产业发展数量和规模庞大,但对地方果树产业的辐射拉动作用甚微。据调查,杭州市水果加工转化率不足10%,这严重制约了大宗水果的发展。

3.2 “三品”生产量低,大宗产品质量安全难保证

目前,杭州市水果示范园 (基地)生产量占总量的40%左右,“三品”水果占总产量的20%左右。而非示范园区 (基地)生产的产量占总产量的60%左右。其经营模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大宗传统果树生产模式,如柑橘、杨梅、青梅等,这种模式由于受到历史沿革等原因的制约,目前仍以零散农户种植为主,面积小,区域分散,集约化程度低;另一类是新兴的精品果树生产模式,多以种植大户为主,平均面积达3.33 hm2,集约化程度相对较高。总之,杭州市水果产业仍然处于小生产、大市场状况,这必然导致流通领域的多元化,果品将以多种方式和途径进入市场,加之杭州市尚未实施农产品准入制度,这必然造成“三品”与“非三品”的无序竞争状态,消费者真伪难辨,生产者无可奈何,“三品”生产者的积极性受到损害。

3.3 农业合作组织连接松散,集约化程度不高

截止到2012年,杭州市果树专业合作社143家,拥有社员4 500人,经营规模12 133.3 hm2,年产值7.7亿元,带动农户1.5万户。据调查,果树专业合作社中产品统一包装和品牌销售的合作社仅有6家,实施“二次返利”的合作社为12家,产品的统一销售量平均为40%左右,多数合作社在产权安排、治理结构及财务制度方面不规范、不明晰,集聚效益不明显,集约化程度不高,与大市场相对应的大规模生产仍有较大距离。

3.4 果树病虫害严重,影响果品质量和产量

由于杭州市四季气候多变,低温阴湿和高温交替出现,当果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周期时,病虫害频发即成为制约产业提升和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近3年,由于受低温冻害、春寒冷害、高温干旱、阴雨寡照、多雨涝害、台风、大雪等极端气候和自然灾害交替频发的影响,梨树秋季开花和早期黄叶、落叶严重,2012年覆盖率超过80%,最严重的翠冠梨落叶率普遍达50%~70%,严重影响梨的产量和品质;同时梨黑星病、褐斑病、柑橘黑点病、李细菌性病害、桃流胶病等发生日趋严重,目前尚未完全搞清其发病原因和规律,其危害在短期内还将加剧。

3.5 生产基础与配套设施薄弱,抵御灾害能力不强

据调查结果显示,杭州市大棚的应用比例不到果树种植面积的10%,全市仅有约266.7 hm2山地果园建有取水和灌溉设施。果园农机化覆盖面积仅为10 666.7 hm2,占全市果园面积的25%。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杭州市极端气候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水果的生长、花芽分化、开花、座果和果实发育,大幅降低了草莓、枇杷、杨梅、樱桃的产量。果树生产设施较薄弱,降低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严重影响了果树产业的稳定发展和提高。

4 对策措施

4.1 加强政府引导,丰富果树产业功能多样性

针对目前杭州市大宗传统水果经济效益低、加工转化率不高的现状,应积极组织进行果业的生产、市场流通和深加工领域的调研工作,依次指导传统果园改造升级,在品种更新和区域布局时注意鲜食型与加工型的品种和产区分布的协调,以及加工型水果产区与水果加工企业的分布协调。同时,政府应尽快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引导果品加工企业进驻相应水果产区,并鼓励深加工产品开发,从而带动传统果树产业的发展。

精品果树在高投入、高价格预期的背景下生产面积聚增,随着产量增加,其鲜果价格必然下降。因此,政府也应根据调研结果,引导此类果树多功能发展,做到鲜食、观光旅游采摘、深加工同步进行,保证精品的优势地位。

4.2 建立“三品”水果专属流通渠道,保护生产者积极性

目前,杭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重点是切实加强“三品”果品生产基地质量监控,保证“三品”基地产品质量的合格率。但由于果品进入市场的质量标准缺失或监管措施不利,导致“三品”果品的经济价值不能充分体现。对此,建议以政府为主导建立“三品一标”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果品交易管理系统,独立设置冷链物流配送系统,从产地到餐桌实施封闭式管理,切实保障果品的安全和应有的经济效益。该系统运行成熟后,可采取招标等形式委托具有较强实力的农产品营销企业管理。

4.3 分类指导现有合作社,切实提高组织化程度

目前,关于农民合作社的分类方式很多,根据治理结构的不同,杭州市果树产业农民合作社可分为五类:种植大户主导型合作社,企业主导型合作社,农村能人带动型合作社,农民社员民主控制型合作社,村集体组织领办型合作社[1]。调查结果显示,杭州市果业种植大户主导型合作社、农民社员民主控制型合作社运行相对规范,建议政府在资金扶持上向这两类合作社倾斜。加大政府管理力度,在健全政府评估和监督机制、完善合作社运行机制的同时,对现有合作社进行全面验收和评价,对滥竽充数的假合作社给予相应的处罚。另外,出台相应政策和法规,规范股份制合作社管理,鼓励股份制合作社从以土地入股形式向资金入股形式转变。4.4 加强政府服务机制,提高统防统治力度

鉴于杭州市果树生产病虫害日益严重的状况,建议政府采取多渠道服务策略。一方面,鼓励和扶持农业科研和农业技术推广单位针对不同自然条件、不同果树种类和品种、不同生产类型 (鲜销型、观光采摘型、加工型)研究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并鼓励和扶持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种植大户进行推广实施,做到生产、示范双管齐下;另一方面是培植新型服务主体,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为重点的专业化服务。根据各地区果树病虫害为害状况,扶持培育若干个有专业服务能力的病虫害防治服务示范组织,分地区和果树种类进行病虫害的预防预测、统防统治工作,争取把为害损失降到最低。

4.5 提高政府支持力度,提高果树生产设施化程度

以示范区 (基地)建设为抓手,在深度改造原有果园基础设施和装备,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基础上,建议杭州市农业主管部门给予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发展技术、资金和设备较集中的集约化程度较高的精品果树设施生产和特色果树反季节生产,这是现代都市园艺产业发展的趋势。随着设施水平的提高,杭州市果树种类和品种也将得到极大丰富,产品结构更加优化,这对提升观光休闲园艺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1] 邓军蓉.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影响因素分析 [J].农业经济,2011(2)15-17.

猜你喜欢

杭州市果树水果
果树冬季要休眠 易受冻害要注意
果树秋季施肥三要点
天渐冷果树防冻要抓紧
玻璃
风景如画的杭州市卖鱼桥小学
《杭州市行道树修剪技术规范》编制的必要性探讨
四月里该吃什么水果
杭州市赴阿坝州开展交流考察
水果篇之Cherry
水果畅想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