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江苏节能标准化工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3-12-06徐雪岚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3年2期
关键词:高耗能江苏省标准化

徐雪岚

(江苏省标准化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29)

当前江苏省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所以加强节能标准化工作,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促进经济发展是标准化工作者应该承担的责任。只有重视节能标准化工作,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江苏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江苏省节能领域的现状

依据江苏省贫乏的能源资源状况及工业经济发展的能源消费特点,全省在当前及今后的很长时间内必须坚持节能标准化,以促进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保持经济可持续快速发展。目前,江苏省在节能领域面临的现状有以下方面。

(一)能源资源缺乏现状

江苏地处我国东部沿海中部,长江三角洲北翼,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较好。但自然资源有限,能源资源匮乏,经济发展对能源依赖性大,能源消耗总量不断攀升且自给不足,部分主要消费能源区位分布不均且开发接近极限,属典型的资源贫瘠、能源输入型地区。在一次能源资源方面,江苏省已探明的能源资源储量不足全国的1%,一次能源的可采储量仅占全国的1.5%。其中,煤炭、石油及天然气的可开采量约占全国的1.2%。江苏统计年鉴近10年的统计数据表明,江苏国民经济发展对煤炭、焦炭及原油依赖性较强,尤以煤炭为甚。2011年,江苏省一次能源消费量为2.4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所占比例为74.6%。但在煤炭等一次能源资源方面,除储量较低外,还存在地区分布不均、资源衰竭等问题。截至2009年第三季度,江苏省累计探明煤炭储量约为48.82亿吨,人均占有储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9.1%。其中,苏北地区煤炭资源占到江苏省总量的97.5%,而超过75%的储量又集中在徐州地区。近年来,徐州煤矿的年开采量保持在2500万吨左右,开发几近极限。江苏能源资源匮乏、分布不均、进一步开发潜力有限的现象由此可见一斑。但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江苏省的能源消耗量却在不断攀升。2007年,江苏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煤炭消耗量首次超过2亿吨整数关口,2011年的消耗量比上年增长超过18%。每年平均需从省外调入约2亿多吨煤炭,对外依赖现象严重。

(二)工业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的现状

工业是拉动整个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也是能源消费的主体。工业增加值占江苏省GDP的50%以上,工业用能占总能耗的80%以上。因此,根据江苏省工业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的实际情况,提出切实有效的节能标准化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从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上看。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指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率与国民经济增长率的比值。它较好地反映了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比例关系。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越低,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能源利用效率越高。由图1可知,2001-2005年,工业能源消费弹性系数逐年攀升,并在2005年达到近年的峰值1.64。2005年后,随着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等一系列结构调整政策效应的体现,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快速回落至1.00以下,但仍高于2001年以前水平。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的变化表明:江苏省的工业经济增长对能源具有较强的依赖性。这使得江苏省的能源消费量在短期内仍难有较大回落。

2.从能源消费压力上看。“十五”期间,江苏省高耗能行业投资增长速度惊人。2003-2005年江苏省城镇工业投资中,五大高耗能行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以及纺织业)的投资额年均增长35.5%。在当时投资增长拉动下,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五大高耗能行业的企业数由2000年的0.55万户增加至2005年的1.02万户。“十一五”期间,国家提高了高耗能行业的准入门槛,企业也加大了节能降耗的技术改造力度,高耗能行业的能源消费问题得到一定的缓解。然而,由于高耗能行业仍然处于较大规模水平,节能降耗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2011年,全省七大高耗能行业(除上述五大耗能行业外,另加入造纸及纸制品业以及石油化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累计综合能源消费量1.7亿吨标准煤;高耗能行业综合能耗的比重保持在84%的水平。这表明,规模庞大的高耗能行业在未来仍会带来较重的能源消费压力。

图1 江苏省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变化情况

二、标准化在节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鉴于江苏省能源资源匮乏的现状及工业经济耗能的特点,在节能领域大力推行标准化便显得既必要又迫切。标准化在江苏省节能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标准化是节能降耗的技术保障。根据相关的能源法律法规建立起相应的节能管理标准、监督标准及人员职责标准,使与能源消耗流程相关的各个环节都做到有标准可依,以促使个人和企业主体养成良好的资源节约和利用意识。而产业结构调整的目的在于以更少的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因此,节能降耗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目标之一。为配合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需要制定一系列配套的能耗限值、监测方法等标准。标准作为技术手段,将直接影响到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

2.标准化是“破壁”的关键所在。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常以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借口,设置一系列非关税壁垒,以限制或禁止外国商品出口,从而实现对本国贸易的保护。近两年,西方发达国家频繁构筑的“绿色贸易壁垒”对江苏省产品出口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加大国外先进标准的采标力度,及时对相关标准进行制修订,是企业能够有效“破壁”的关键所在。通过有效的信息预警机制,可使企业及相关部门迅速了解国际上重大的技术变动及出口对象国最新贸易政策,以便及时做出应对,保护产品出口不受或少受不利影响。

3.标准化是推动节能技术创新的载体。技术创新和进步是实现节能降耗的根本途径。标准化作为技术成果的载体,可有效地促进节能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反过来讲,技术创新为标准化工作注入新的活力,使之能够时刻保持先进性和有效性。

三、江苏节能标准化工作的对策研究

1.完善节能标准化体系建设。一是加大自主创新和节能技术改造的力度,努力将节能效益最大化。倡导将成熟的节能技术和良好工艺向更为广泛的群体推广。二是深化新能源发展战略。由于煤炭、石油等一次能源较为紧缺且容易对环境造成较为严重的污染,发展新能源成为未来主要方向之一。在深化新能源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新能源行业面临的挑战。具体的深化措施包括:加大新能源核心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力度,落实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激励政策,及鼓励投资主体多元化等。三是重视新节能技术前期标准化。由于新技术具有发展变化快、技术含量高等特点,如果能在新的节能技术前期介入标准化,可有效缩短节能产品的研发周期,显著提高产品的安全性、通用性和可靠性,并有助于整体加快新技术的产业化进程。

2.引导企业实施节能标准化工作。一是加大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推进兼并重组,加快增长方式转变,力促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倡导生产消费模式的变革,为标准化应用和实践指引方向。二是强制实施能效标准加强政府监督力度。对企业,特别是中、大型企业,强制实施能效标准,加大对企业能耗指标的监督和考核力度。充分利用财税、专项基金等方式对企业的节能工作实施奖励和扶助。三是鼓励企业开展标准化工作。可将企业的节能标准化工作作为绩效指标纳入考核范围。鼓励企业积极参与节能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3.加大节能标准化人才培养力度。一是在更多高校开设标准化专业课程,完善标准化人才教育培训体系,推动相关高校开设标准化课程和专业,开展标准化继续教育,加大标准化人才的培养力度。二是推动企业设立标准化岗位,明确标准化人员的职责,确保设置的岗位能够真正发挥作用,为企业的节能增效做出贡献。三是探讨标准人员认证制度的可行性,建立标准人员注册认证制度,加大人才识别和共享力度。

4.建立有效机制加强节能标准化宣传。一是建立健全企业能效管理制度,完善并严格落实企业的能效管理制度,确保标准化流程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节能效益和产品效益。二是加大节能标准化的民众宣传,通过实施标准下乡、入企等活动,加强民众宣传教育,塑造公民的标准化意识,使节能标准化成为大家自觉坚持的行为。三是加快标准信息服务的优化升级,跟踪节能领域国内外标准更新及技术贸易壁垒动态,及时发布、函告相关消息,确保信息反馈的畅通性和时效性。

[1]宋旭东,童春平.江苏能源安全分析及煤炭保障研究.江苏商论,2008(3):6-8.

[2]李红.江苏能源利用的现状及战略选择.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26(3):97-100.

[3]陈志田.能源管理体系构成与实证分析.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年2月第一版.

猜你喜欢

高耗能江苏省标准化
科学认识和调控高耗能产业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标准化简述
江苏省南就市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
江苏省交通图
江苏省政区图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中卫地区高耗能电力市场情况分析与预测
中卫地区高耗能电力市场情况分析与预测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