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服务消费结构升级经验及对上海的启示

2013-12-06马薇薇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3年2期
关键词:服务性消费结构比重

马薇薇

(上海市商业经济研究中心,上海 200003)

伴随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服务网点和服务功能不断完善,上海已进入服务消费快速增长的黄金期。扩大居民服务消费需求,拉动内需增长,既是上海促进经济转型的抓手,更是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必然选择。美国是典型的消费主导经济发展的国家,研究美国居民服务消费的发展规律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美国服务消费发展规律及因素分析

(一)美国居民服务消费的发展规律

通过对1963-2011年美国私人消费数据和1984-2009年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数据的整理分析发现,美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具有以下特征。

1.服务消费占比不断上升,非耐用品比重持续下降。1963-2011年,在美国私人消费支出中,服务消费的比重由48.4%升至66.0%,耐用消费品比重由14.2%降到10.8%,非耐用消费品比重由37.6%降到23.2%。其中,服务消费占比提高17.6个百分点,非耐用消费品占比降幅显著,达14.4个百分点。

2.服务消费增长速度明显快于耐用消费品和非耐用消费品。从同期的增长速度看,美国私人服务消费从1846亿美元升至70774亿美元,年均增长7.9%(以现价计,下同),分别高于耐用消费品和非耐用消费品的年均增速1.3个和1.8个百分点。同期美国私人总消费支出年均增速7.2%,低于服务消费的增长。

3.衣食行消费占比下降,住房娱乐消费比重缓增,教育保健消费比重大幅快速增长。从消费支出结构的变化可以看出,1984-2009年,美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是,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与衣食相关的食品、酒精饮料、服装等非耐用消费品的支出比重下降显著,与出行相关的汽车、燃料、公交等交通类消费的比重逐渐下降。而与住房、娱乐相关的家庭服务、家用设备、视听产品、休闲活动费用等消费项目占比稳步上升。当人均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后,与医疗保健、教育相关的服务支出占比快速大幅上升。

4.服务性消费中居住、交通服务占主,教育服务、家庭服务增长最快,交通服务、外出就餐和衣着加工服务占比趋降。从服务性消费内部构成看,住、行在美国居民支出中占比最大,2009年其在服务性消费支出中的比重分别达29%和22%。其中,居住服务项下主要包括自持房产按揭费、维护保险费、房屋租赁费等;交通服务项下主要包括车辆租赁、保险、维修、认证、金融服务以及公共交通支出等。位列第三的个人保险和养老服务占比15%,这与美国老龄化社会的特征相符。医疗保健、娱乐和外出就餐服务再次之,比重分别为9%、8%和7%。

从增长速度看,服务性消费支出中教育服务增长最快,1984-2009年年均增长5.2%。此外,家庭服务、医疗保健、居住、个人保险和养老服务、通讯、娱乐服务,这些项目的年均增速均高于平均水平,而外出就餐、交通服务和衣着加工服务增速低于平均水平。

图1 1984-2009年美国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年均增速

与分析各项消费支出的年均增速相对应,增速低于平均水平的交通服务、外出就餐和衣着加工服务三项在服务消费支出中的比重分别下降8.1%、1.7%和0.8%。其余七项均呈现占比上升,居住服务、个人保险和养老服务因基数较大,占比提高显著,分别达4.4%、2.4%。教育和家庭服务虽基数小,但增势突出,占比分别提高0.9%、0.7%。

(二)美国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通常,现实生活中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如收入水平、商品价格水平、消费者偏好、家庭财产状况、消费者年龄构成、风俗习惯等。为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对影响美国居民服务性消费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从供、需两个角度考虑,选取衡量服务性消费需求的人均GDP、体现服务产品供给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以及影响居民消费能力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三个自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其对服务性消费支出的影响。其中,数据选取自《2012年美国总统经济报告》1981-2011年数据。

将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Y)、人均可支配收入(X1)、人均GDP(X2)与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X3)进行归一化处理后,线性拟合其函数关系为:

lnY=-22.9613+0.5259lnX1+2.7298lnX2+3.507lnX3;

在99%的置信条件下,回归方程通过F检验,常数项和回归系数通过T检验。联系实际,通过回归方程中三个自变量的系数可以发现:系数全部为正,说明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对服务消费的增长都有正向推动作用。从系数大小来看,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就是服务产品供给的增加对服务消费支出的贡献最为显著。人均GDP的增长,代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服务需求的增加,对服务消费支出也有较明显的推动作用。最后,代表消费购买能力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系数较小,对服务消费支出的增长明显低于前面两个因素。

(三)美国服务消费结构升级的规律总结

从美国经验不难发现,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主要按照“衣食—住行—康乐”路径进行,服务消费代表消费升级的最终趋势。在过去近50年中,美国的服务消费增速始终高于耐用消费品和非耐用消费品,其在总消费支出中的占比一直处于高位且呈现不断攀升趋势。

美国的消费结构升级体现在“衣食”消费先向“住行”消费,继而向“康乐”升级的发展规律。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与衣食相关的食品、服装等非耐用消费品的支出比重会逐渐下降,当人均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与出行相关的汽车、交通服务消费所占比重也逐渐下降;同时,与“康乐”相关的医疗保健、娱乐、保险服务会逐渐上升,教育服务和家庭服务则呈现大幅快速增长之势。

影响服务性消费最显著的因素来自供给方面,第三产业的发展对服务消费的刺激十分显著;同时来自需求的影响因素也不可忽略,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服务消费的扩大有积极推动作用;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虽不决定服务消费的增长,但对其也有正向影响,值得关注。

二、上海城镇居民服务性消费发展特征及因素分析

(一)上海城镇居民服务性消费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市居民服务性消费的增长速度正逐步加快,所占比重不断提高。1980-2011年,上海人均服务性支出从75元增至7721元,年均增长率达16.1%,剔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年均增长9.6%;人均服务性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也从13.6%升至30.8%。可见31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上海的消费结构日趋优化,服务消费持续增长,比重不断上升,与发达国家呈现相似的发展趋势。其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1980-1990年(平稳起步阶段)。这一时期上海服务性消费支出的比重小幅波动,无明显上升趋势,一直徘徊于11%-14%左右。经济体制改革初期,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普遍不高,生活总体处于温饱阶段,对物质消费的需求远大于服务消费需求。

2.第二阶段:1991-2006年(快速增长阶段)。这15年间,上海人均服务性消费从294元提高到4841元,比重持续攀升,直至32.8%的历史最高值。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时期,居民生活不断改善,消费观念转变,对服务性消费需求逐步提升。同时,经济结构加快转型和服务业快速发展,为满足服务消费需求提供了更多产品供给,为服务消费的快速增长奠定了重要基础。

3.第三阶段:2007-2011年(冲高企稳阶段)。经过前一阶段长达15年的持续增长,2006年后上海服务性消费再次进入了相对平缓的发展期,年均仅增长6.6%,比重稳定在30%-32%之间。这一阶段服务消费发展可能出现瓶颈,需要谋求新动力突破前进。

(二)上海城镇居民服务性消费现状与特点

从上海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看,1980-2011年,食品消费占比下降最多,达20.5个百分点,衣着、家庭设备用品等耐用品消费占比也明显降低,分别下降6.1和1.7个百分点。与此相对,交通和通信占比大幅上升11.6个百分点,教育文化娱乐、居住、医疗保健等消费项目的份额也呈上升趋势。

对照美国发展经验,上海正处于消费结构升级的中期,“吃穿”消费占比明显下降,“住行”消费比重显著上升,“康乐”消费已起步并呈逐步增长态势。

从服务性消费的内部结构看,在外饮食比重最大,2011年占到25%,比2000年下降1个百分点;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增长最快,年均增长27.4%,比重大幅提高12个百分点。此外,占比上升的项目包括电信费、物业管理费,比重均上升1个百分点;占比下降的是教育、医疗保健服务、交通费和房租,分别下降6个、2个、2个、2个百分点;家庭服务占比持平。

图2 2000年、2011年上海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结构对比

(三)上海城镇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选取上海1980-2011年数据,采取与分析美国数据相同的方法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得到:

在99%的置信条件下,回归方程通过F检验,常数项和回归系数通过T检验。通过回归方程中三个自变量的系数可以发现人均GDP、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对服务消费的增长都有正向的推动作用。比较系数大小可知,人均GDP的提高,对服务消费支出有较明显的推动作用;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即服务产品供给的增加对服务消费支出的贡献并不十分突出。而代表消费购买能力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系数为负,表明其对服务消费支出的增长具有负向影响。这从一个角度透露上海居民新增的购买力并不直接投入服务消费,只有在自身需求驱动和服务产品有所供给的前提下才会实现。

三、比较美国与上海服务消费发展的异同点

(一)相同点

消费结构升级路径相似:都遵循“衣食—住行—康乐”的路径发展,服务消费比重呈现不断上升趋势,耐用消费品和非耐用消费品比重逐渐降低。

服务性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相似:同时受到来自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因素的正向影响,即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增长、人均GDP提高对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增长都具有正效应。

(二)不同点

所处消费结构升级的阶段差异:美国居民的服务性消费占比1963年为48%,2011年升至66%;上海从1980到2011年,服务性消费比重由13%提高至30%。上海服务消费的发展速度虽较快,但与美国的差距依旧较大,未来应当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从消费结构的变迁过程看,美国已跨越了“衣食”消费向“住行”消费的过程,从“住行”消费进入以“康乐”为主的消费结构。而上海目前仍处于以“住行”消费为主,“康乐”消费初露端倪的阶段(交通和通讯增长最快,比重升幅最显著,同时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比重呈逐步上升)。

服务消费内部结构的差异:撇开实际消费水平,就当前美国和上海居民服务消费结构比较,美国居民在教育服务、家庭服务、医疗保健服务方面的消费增长最快,而上海居民在文化娱乐服务中的支出增长迅猛,远远超过其他服务性项目。

影响因素作用方向和力度的差异:一是影响因素作用方向的差异。从美国数据分析得到的结论是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对服务消费的增长具有正作用,但从上海数据分析得到了相反的结果。二是影响因素作用力度的差异。尽管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增长、人均GDP提高对上海和美国的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增长都具有正效应,美国服务产品供给增加的拉动服务消费作用显著,上海数据显示的这一作用并不突出,显示出上海在服务产品供给方面的不足是服务消费增长的重要制约因素。

四、促进上海居民服务消费的对策建议

(一)制定服务消费政策

在制定消费政策的过程中,应顺应消费结构从“衣食”-“住行”-“康乐”逐步升级的趋势,引导居民消费观念积极转变,重点在教育服务、家庭服务、医疗保健服务、文化娱乐服务消费制定鼓励消费和引导消费的措施,努力拓宽服务消费领域。

(二)提高服务供给水平

服务供给不足是制约上海服务消费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是要增加服务产品的供给,鼓励更多服务性行业向规模化、标准化、连锁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二是要提高服务水平。服务消费的特点在于服务生产与消费在时空上具有统一性,直接提供服务的人员素质对服务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因此,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强化技能、规范服务、优化礼仪非常有必要。

(三)释放服务消费需求

加快经济转型速度和城市化发展,进一步夯实社会经济基础,加大保障民生力度是释放服务消费需求的必然选择。收入水平的提高和购买力的增强,理应成为拉动服务消费的助力,上海居民之所以不将新增的购买力直接投入服务消费,而只在自身需求强烈驱动和服务产品有所供给的前提下才进行服务消费的根本原因是服务需求受到必要物质性消费需求的约束。因此,进一步发展经济满足大众物质消费需求,大力切实保障民生,是释放服务消费需求的重中之重。

(四)优化服务消费环境

改善服务消费环境,为居民放心、满意、舒适消费提供保障是扩大服务消费的重要途径。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加强服务价格的监管,形成有效的服务定价管理机制,遏制垄断定价、价格欺诈等不合理的定价行为。二是完善服务市场秩序,加强行业监管,为消费提供安全、卫生、健康、诚信的秩序环境。三是加强保护消费者权益。

猜你喜欢

服务性消费结构比重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高职体育教学中贯彻服务性管理的探究
强化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服务性的若干思考分析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国家发改委:经营服务性收费清单全国一张网
青海省清理规范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的实施意见
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及比重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新常态下江苏居民消费升级与经济增长潜力研究
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方面对发展低碳会计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