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分析
2013-12-06张梅
张 梅
(国家统计局丽水调查队,浙江 丽水 323000)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文明的兴起是不可逆转的科学发展潮流。党的十八大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丽水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生态优势为最大优势的目标,于2008年8月,正式发布实施了《丽水市生态文明建设纲要(2008—2020)》。本文通过对丽水市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旨在综合反映丽水生态文明建设综合状况和进程,为丽水实现生态文明由全国先行区向示范区的跨越提供决策参考。
一、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复合系统,需要用多个指标组成一个有机整体来描述系统的发展状况。在构建指标体系时,除要符合统计学的基本规范,还须遵循以下原则:
1.整体性原则。指标体系可以说是对生态文明社会的总体描述和抽象概括,要求所选择的各个指标能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在其相互配合中比较全面、科学、准确地反映和描述生态文明社会的内涵和特征。
2.可操作性原则。尽可能利用已有的信息资源,选择有数据来源的指标;需要进行量化计算的尽可能选择相对容易计算的公式,公式中的参数易于获得;指标在数量上要体现少而精,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方便、简洁,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3.相对独立性原则。所选择的各个指标必须相互独立,不应存在交叉现象,要互不重叠、互不取代,尽量避免信息上的重复。
4.引导性原则。通过评价不仅反映目前生态文明的发展程度,也能反映生态文明建设的努力方向,对社会各界提高生态文明意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挥引导作用。
二、丽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层次结构
根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目标、任务的理解,指标体系分为总系统、子系统和个体指标三个层次。生态文明发展总目标是总系统;子系统为第二个层次,分别由生态经济、生态集聚、生态涵养、生态文化4个子系统组成;第三个层次为各子系统下设立的个体指标(20项),意在整体上监测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和进程。
1.生态经济。主要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R&D支出占GDP比重、第二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人均地方财政收入、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万元GDP能耗共6个指标反映经济发展水平、质量和可持续性。
2.生态集聚。主要从城市化率、工业园区产值比重、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八大”主导农业产值比重4个指标反映人口、资源及产业集聚状况。
3.生态涵养。主要从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率、森林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5个指标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及保护成效。
4.生态文化。主要包含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教育和文化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城乡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支出占消费支出比重、每万人公共图书藏书量、每万人中文化人才资源数5个指标反映生态文化发展状况。
三、丽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目标值和权重的确定
(一)目标值确定
根据《丽水市生态文明建设纲要(2008—2020)》规划目标,结合全面小康社会和全国、全省及丽水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等目标要求,力争对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特征反映的基本一致,确定各项指标的目标值。
(二)指标权重的设定
根据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情况和要求,有选择地运用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确定该评价体系的指标权重。即:基本采用平均赋权法,对重点导向指标适当加大权重,合计100分。
(三)综合评价的方法
1.单指标评价方法。其实现程度计算公式为:
2.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由生态经济、生态集聚、生态涵养和生态文化4个方面(或子目标)构成,各子目标或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程度计算公式为:
其中Xi1为评价值,Xi为实际值,Wi为指标的权数,P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程度。
四、2011年丽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结果分析
(一)丽水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进,各项子目标进展不一
从评价总体结果看,2011年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实现程度为61.3%。从四个一级指标的实现情况看,发展不平衡,实现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生态涵养、生态集聚、生态经济和生态文化。其中:生态涵养实现程度为90.4%;生态集聚实现程度为80.3%;生态经济实现程度为40.6%;生态文化实现程度为41.7%。
(二)各项评价指标实现程度差异较大
从各项指标实现情况看,在衡量生态文明建设的20个指标中,2011年实现程度达到100%的指标有2个,占10%,分别是: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率和森林覆盖率。实现程度在80%-100%之间的有3个指标,占15%,分别是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八大”主导农业产值比重和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实现程度在60%-80%之间的指标有6个,占25%,分别是第二和第三产业从业员比重、城市化率、工业园区产值比重、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和教育文化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实现程度在60%以下的指标有9个,占45%,离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有较大差距,分别是人均生产总值、人均地方财政收入、R&D支出占GDP比重、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城乡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支出占消费支出比重、每万人公共图书藏书量和每万人文化人才资源数。约束性指标万元GDP能耗降低率没有完成省下达目标,因此不得分。
表1 丽水市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
(三)丽水生态文明建设卓有成效
1.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11年,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绿色崛起,科学跨越”的战略总要求,深入实施“三市并举”发展战略,全市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经济增长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98.2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1.5%,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3个和2.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2.62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401.78亿元,增长12.1%;第三产业增加值323.82亿元,增长12.1%。三次产业结构为9.1∶50.3∶40.6。人均生产总值37706元,突破5000美元,达到5838美元。财政总收入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0.09亿元,相当于GDP比重达到12.8%。
2.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2011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80.79%,万元GDP综合能耗比上年下降2.9%,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比上年削减2.01%和2.28%。全年噪声达标区244 平方公里,烟尘控制区311 平方公里。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达到 100 %。全市地表水89个断面的水质监测,有88个断面年均值满足相应水功能要求。市区空气质量符合Ⅱ级标准要求的天数达到 358 天。城市声环境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各标准适用区平均值均低于相应标准。全市共创建省级生态县(市、区)8 个;国家级生态乡镇 18个、省级绿色学校80所,建成省级生态环境教育示范基地9个。全市建有各级自然保护区(含自然保护小区)67 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个;自然保护区面积 41.85千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41%。据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测算,全市湿地生态效益为816.1亿元,丽水以占全省5.2%的湿地面积,为全省贡献出10.9%的湿地生态服务功能。2011年,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4‰。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3.生态集聚效应逐步显现。2011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111.16亿元,比上年增长14.6%。优势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精品农产品比重明显提高。“八大”主导农业实现产值79.8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为71.8%。农业产业化经营蓬勃发展。2011年底,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63家,其中超亿元的31家,全市实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023家,共有社(会)员7.04万人,带动农户42.7万户。高效生态农业成效显著。全市已有427家企业累计获得有机食(产)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产品认证573个,其中绿色食品76个、有机食(产)品144个,无公害产品353个。十个工业园区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6.2%,工业总产值超百亿的镇达到3个。生态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随着“秀山丽水、养生福地”区域发展定位的确立和品牌宣传推广,为丽水发挥生态人文优势,发展休闲养生经济带来了机遇,休闲旅游业得到较快发展。2011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旅游总人数2753.85万人次,增长32.5%,实现旅游总收入155.91亿元,增长33.8%。创建4A级景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共16家。
(四)加快丽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几点建议
1.加快经济发展是丽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丽水经济在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推动下,经济总量不断跃上新的台阶。但作为欠发达地区,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的局面难以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丽水主要经济指标的总量和人均水平在全省各市的排位多数依然居后。2011年,丽水生产总值仅占全省的2.4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相当于全省的63.1%;农民人均纯收入仅相当于全省的59.7%;地方财政收入占1.82%,固定资产投资占2.53%,并呈下降趋势。因此,我们必须要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和全面小康的目标,按照“绿色崛起、科学跨越”战略总要求,着力推进项目建设,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要继续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以大项目为抓手,以工业园区为依托,推进新型工业化;形成以支柱产业为主体,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联动发展的产业格局,逐步实现经济总量的扩张和产业层次的提升,切实增强全市经济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2.产业集聚和集约发展是丽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按照“集约、绿色、发展”的要求,积极推进生态产业集聚平台建设。以打造长三角地区绿色农产品基地为目标,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通过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积极发展高效生态精品农业。以打造长三角地区特色制造业基地为目标,坚持以“发展与保护并重,扩量与提质并进,成型与转型并举”原则,突出做大主导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做强特色优势产业,逐步形成以“两大”、“两新”、“两优”、“两特”八大具有区域特色的工业产业,加快提升丽水特色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着力打造“秀山丽水,养生福地”旅游品牌,促使丽水旅游业由第三产业的先导产业向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转变,使其成为长三角地区独具魅力的生态文化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3.生态文化建设是丽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难点。
2011年,全市生态文化建设实现程度仅为41.7%,是5个子系统中实现度最低的。在涉及的5项指标中,有4项指标的实现程度低于60%。生态文化建设能否实现预期目标,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难点所在。因此,全市必须以《纲要》为目标,加快推进特色文化品牌建设,积极发展文化创意、工业设计、文化旅游、文化会展等新兴文化产业,扶持一批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附加值高的文化企业,逐步形成有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集群。立足丽水深厚的人文底蕴,继续办好中国·丽水国际摄影文化节、景宁·中国畲乡三月三等一批重大文化节庆活动,使之成为全国性、国际性的文化展示交流平台,丰富“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内涵。加大投入,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发展公共文化事业,满足社会公众多层次文化需求,提高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