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媒体之间的关系*

2013-12-06王惠生

体育教育学刊 2013年1期
关键词:体育新闻娱乐受众

李 宁,王惠生

(南京体育学院 研究生部,江苏 南京 210014)

在体育事业发展繁荣的现阶段,体育媒体还没有形成一个独立完整的体系。处理好体育媒体之间的关系,对体育媒体的发展有着深远积极的影响。

1 体育媒体之间关系的空白

媒体具有创造深入受众心目中的人物形象的特殊功能,这在传播学上称为大众传媒的“授予地位”功能,其含义是指大众媒介能够授予个人、团体、社会问题以及社会运动以地位,使其在一定时间内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和膜拜的偶像,即明星效应,体育文化传播亦不例外。三大媒体之间的关系现在除了所谓的抢时效的竞争关系,其它合作、互相监督都没有呈现。郝勤曾提过这样一个问题,媒体监督社会,那谁来监督媒体?这是中国媒体的一大缺陷,我们不可能再去建立一个监督媒体的机构,因为媒体本身就是一个监督机构,重复监督同样会带来很多问题。

镜头围绕体育明星聚焦、重放、特写等,唤起人们对他们的运动成绩、运动形象以及运动外观的崇拜。在这种媒体化体育文化氛围中,冠军成为体育人的追求,为获得冠军克服各种艰难走向成功,在金牌获得者的映衬下,银牌铜牌都黯然失色,而其他运动员甚至被遗忘。“美国体育经纪之父”利·斯坦伯格曾说,媒体在体育界的传播靠的是金牌效应、明星效应,少有关于体育人失败的报道。

当下体育,依然被媒体作为一种娱乐在宣传,某种意义上说已成为一种“体育娱乐”形式,与其它娱乐新闻基本无差别。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的NEC报道中就体现了这一点,NEC通过体育事件中所谓的“看似真实的事实”战略性地将体育报道娱乐化,博取点击率和收视率。他们有意控制节目信息,根据主观意识对事件进行描述,即使在知道与当事人意愿不统一的情况下,依然予以报道。他们优先考虑的是时间的娱乐性。在媒体体育娱乐化过程中,不少媒体为了过分追求点击率,盲目将事件虚张声势,夸大其词,有的甚至热衷于明星色情和盈利。

体育媒体之间没有监督的模式,因此体育媒体甚至可以肆意报道新闻,歪曲事实、假新闻、炒作等现象层出不穷。为了抢时效提前将体育报道写好,预测两种结果,等比赛结束即刻见读者。有时候甚至有媒体为了销量点击率提前发布新闻,结果出错的现象时有发生。其次就是对于同样一件事情的报道有天壤之别的两种评价,让观众茫然。比如巴西和中国篮球的友谊赛,在中国的主场发生了打架事件,中国大部分媒体报道的就是裁判的误判引起中国球员的不满,“铁栏头”的腿朝着巴西队员踢。镜头非常明显的显示中国球员的粗暴,巴西球员并没有还手。而在国内三大媒体声音中,很少有对中国球员批评。这样的报道扰乱了读者的视听,同时也降低了媒体自身的信誉度。不能客观表述事实,不能忠实给出客观评价,媒体的功能也就失去了。

2 体育媒体之间关系的发展

2.1 体育媒体之间平行关系的发展

2.1.1 以受众为本

体育受众是体育传播过程体育传播内容的接受者,也是体育传播的参与者。受众有自己的需求和选择,这些都影响着体育媒体报道和决策。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受众由以往的被动接受新闻报道,转为主动参与新闻报道,对体育新闻报道进行监督评论,提出自己的意见,甚至对不争的事实与体育报道进行激烈的辩论。因此媒体无论从自身的竞争力还是从对事件本身和受众的人文关怀出发,都应以受众为中心,以受众为本。

2.1.2 报道内容要实事求是

受众因自身的需要,由于自己的生存环境和文化接受方向,都会产生亲和动机与依赖动机,会更关注地理位置、心理距离接近自己的新闻,受众这种心理接近的特点,让报道有了多方位的选择,能体现体育媒介的多向性和宏观调度能力。报道内容想要更贴近受众,必须与受众的关注点、兴奋点以及受众的需求点适应。体育传媒要树立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事实的媒介观,才能更好地满足受众的好奇情感和媒介的长久期待。

2.1.3 为受众做实事

体育新闻工作人员不能以职业自居,要将自己置身群众之中,切实了解受众需要。要从自身实践,对受众进行访问,通过认真阅读观众来电来信等等方式寻找受众的需求,要以受众的需求和视角来进行新闻报道。促进群众体育的发展,使得体育越来越贴近百姓,为百姓谋福利,为百姓做事实,也是体育媒体对大众体育发展的巨大贡献。

2.1.4 以报道对象为基础、报道事实为依据

体育新闻报道是以体育事件为报道对象的,体育是以人为载体的一项社会活动,显然人就成了体育新闻报道的主体,无论是对赛事的转播,还是对一些运动员的专访,其根本都应是对人的关注。在对运动员等进行报道时不能局限于他们的成绩,更要要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关注运动员的现实生活,弘扬他们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许多人把体育传媒比喻为体育世界和普通人之间的一座桥梁。现在中国体育媒体越来越多,体育报道内容越来越丰富,大家对体育世界的了解也越来越多。应该说,体育传媒已经成为体育推广、普及和发展中重要一环。因此体育媒体真实的报道不仅是对受众的尊重,而且更加有利于体育事业健康的发展。

2.2 体育媒体之间交叉的发展

2.2.1 体育媒体之间要相互监督

报道体育新闻的过程中,也会发现一些格调不高,内容粗俗的报道,体育新闻娱乐化走向低俗化。例如,足球宝贝性感写真之类的比比皆是。体育比赛虽然具有娱乐观赏性,但它首先是体育运动,受众关注的是选手们在赛场上对体育活动本身的能力展示和体育精神的追求,而不是扭曲体育精神的报道。

2.2.2 体育媒体间需要相互尊重

体育媒体之间必须相互尊重,保持公平竞争。体育媒体之间不存在致命的竞争,事实就是事实,不会改变。一是严谨与规范。举一个最典型的例子,罗伯特·巴乔的译名。《体坛周报》是最早将其命名为“巴乔”的媒体,可笑的是,许多年后还有一些体育专业报在使用早被大众弃置的‘巴吉奥”。二是敏锐与新潮。评论必须有依据有思想,不能人云亦云,不能脱离实际。三是脚踏实地。新闻报道必须实事求是,不能贬人利己。四是坦诚,大胆的将事实呈现,体育媒体间应做到相互尊重。

[1]冉强辉,张业安.从大众文化视角透视当前我国体育新闻传播中的畸变现象及原因[J].体育科学,2005(4):17-19.

[2]刘清原.中国体育媒体比较[J].世界杯体育传媒,2002(5):27-29.

[3]刘葆荣,李石林.浅谈体育人文必须渗透在体育教学中[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1):18-21.

[4]徐会东.中原武术文化媒体传播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州体育,2011(1):8-11.

[4]王跃.在媒体背景下武术传播策略研究[J].中州体育,2012(4):7-10.

猜你喜欢

体育新闻娱乐受众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评出2019年国内十大体育新闻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体育新闻娱乐化发展研究——以《南方体育》为例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
娱乐眼
网络与电视体育新闻的优势与劣势
娱乐眼
娱乐眼
娱乐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