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校田径教学改革发展的途径研究
2013-12-06孙军
孙 军
(东北财经大学体育部,辽宁 大连 116025)
新课标下高校田径教学改革发展的途径研究
孙 军
(东北财经大学体育部,辽宁 大连 116025)
针对目前高校田径教学中所存在的内容枯燥、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低、教学整体效果不佳等问题,以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契机,对高校田径教学改革的途径进行研究,旨在于通过有效的创新来达成对高校田径教学现状的改变,进而为促进学生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与发展。
新课标;田径教学;改革;对策
1 前言
田径运动在高校体育教学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我国高校传统的基础性教学科目,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近年来高校田径教学的受重视程度已呈下降趋势,学生对于田径学习的兴趣逐渐减弱,致使高校田径教学处于面临被取代的尴尬境地[1]。因此,如何借助于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来强化对田径教学的改革,使其特殊的育人功能得以有效的发挥,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以新课标的实施为背景,对高校田径教学的改革途径进行探求,旨在于为促进高校田径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依据与借鉴。
2 高校田径教学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教学目标的制定具有主观性,缺乏对学生实际状况的调查与了解
目前高校田径教学的目标主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并结合达标标准的具体要求来制定的。该目标的制定由于缺乏对学生自身素质能力状况的调查与了解,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主观臆断性。而这种“整齐划一式”的教学目标,对于具有较高素质能力的学生来讲略显简单,而对于素质能力基础较差学生而言,则过于困难,因而造成了“能者吃不饱,弱者吃不了”的两难境况[2],从而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田径学习的兴趣,进而导致学生产生厌烦与抵触的心理。
2.2教学内容的选择单一而枯燥,对学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现阶段,高校田径教学所开设的课程主要包括:短跑、中长跑、跳高、跳远、铁饼、铅球以及标枪等科目,而且在教学内容的选用上,主要以技术要领的讲解与传授为主。田径运动本身具有较为突出的枯燥性,即使是专业运动员在进行田径训练时也要克服因枯燥所带来负面影响,而对于进行非专业性学习的高校学生而言,在教学过程中,周而复始、千篇一律地进行单调、枯燥与乏味的动作练习,会对其学习心理产生严重的影响。由于教学内容缺乏对学生的吸引,使得大多数学生放弃田径学习而转选其他的教学科目,造成了田径教学的影响力日趋下降。
2.3教学方法单调,无法激发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和主要途径,在一定意义上讲,对教学方法择用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整体效果。现阶段,在高校田径教学中,依旧沿用着传统的“注入式”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3]。这种凸显教师主体地位的教学方法,造成了师生间在教学地位上的落差,使得学生只能处于被动地位,进行无条件的接受式学习。其自主意识与个性无法得到培养与释放,因而无法对其学习兴趣进行有效的激发以及持久的维系。因此,由于在对教学方法的择用上缺乏针对性与合理性,使得学生对于田径学习的兴趣无法得到有效的激发,进而对于田径教学的目标实现,将产生严重的抑制与阻碍作用。
3 高校田径教学改革发展的对策
新课程标准是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理念的需求而颁布与实施的,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于高校田径教学而言,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切实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落实与运用,是改善高校田径教学现状,对其特有的教育功能进行有效唤醒与激发的重要途径。
3.1转变教学观念,制定针对性与实效性并存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切相关教学活动的归宿,也是对教学理念最为明确的诠释。依据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思想,高校田径教学改革的首要环节在于教学观念的转变,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要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主导,尊重学生在素质能力上的差异,并针对不同素质基础的学生群体,制定出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的多元化教学目标体系,以确保每一名学生的素质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学习的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
3.2强调田径教学的基础性,构建与其他科目相容的教学内容体系
田径运动是对人体基本运动能力的展现,是其他运动项目的基础。对高校田径教学内容的改革,应注重对田径运动特有的健身功能的发挥,本着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宗旨,打破传统的以竞技体育为教学内容重点的模式,增加具有健身性、娱乐性的体育游戏内容,将快乐元素融入到田径教学,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终身体育思想的逐步形成。同时,要立足于对田径运动基础性特征的发挥,打破传统的科目界限,正确处理好学科间的交叉与互融的关系,达成彼此间的优势互补与相互支撑,建立起一种以田径教学为基础、以其他科目为主导的全新的教学内容体系。
3.3加强师资素质的培养,提高教学方法的创新能力
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教师综合素质能力的集中体现。因此,高校田径教学方法改革的关键环节,在于全面提高师资的素质能力。首先要加强对田径教师理论水平的培养,为教学方法的创新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要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使之能够对教学的动态进行切实的把握,对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地发现,进而为教学方法的创新提供依据。第三,要大力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因为创新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源泉,只有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才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现行教学方法的弊端,进行有效的改革,使之适应教学活动开展的需求,进而提高教学的整体效果。
3.4凸显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鼓励与引导学生个性的发展
素质教育注重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强调其自主意识的有效生成。因而,在高校田径教学改革中,要求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实现教学地位的转变,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树立一切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为宗旨的教学新观念,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尊重与彰显。同时,要积极引导与鼓励学生对个性的培养,强化其自主意识的生成。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自主理解与认识,鼓励学生勇于质疑、敢于挑战,提高学习的自信。
4 结语
素质教育的普及与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高校田径教学实现唤醒式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此,作为高校田径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及时地转变观念,打破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田径教学新模式,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合理制定,对教学内容的优化与整合,对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来提高学生田径学习的兴趣,重新确立田径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使得学生能够通过田径教学来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进而达成终身体育思想的生成与确立。
[1] 庄伟. 普通高校田径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其发展策略研究[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3):8-10.
[2] 郑雅蕊,孙璞,陈森林,等. 高校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体育学院学报,2006,25(3):85-87.
[3] 孙国勇, 薛立贤. 高校田径教学面临的困境和对策[J]. 科技咨询导报,2006(14):105.
ResearchontheCountermeasureofTrackandFieldCoursesTeachinginCallegesandUniversitiesUndertheBackgroundofNewCriculum
Sun Jun
(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Dalian 116025,Liaoning)
The current problems such as boring content,a single method,lower interesting of students and poor teaching results,are discussed in track and field teaching of collage or university,from which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implementation are supplied as an opportunities. Through the study on the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the effective innovation will change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students self-ability will be better as well.
New Curriculum; track and field teaching; reform; countermeasure
2013-04-19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JG11DB257)。
孙军(1968-),男,辽宁大连人,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G807.4
A
1672-1365(2013)06-008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