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终身体育的价值取向与改革趋势

2013-12-06周英芳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新理念体育锻炼素质教育

王 林 周英芳

(扬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

高校终身体育的价值取向与改革趋势

王 林 周英芳

(扬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

“素质教育”、“以学生为本”、“健康教育”、“可持续发展”等教育新理念应成为高校终身体育价值取向的新内涵。新时期,基于价值新取向的我国高校终身体育改革,其指导思想应实现由单一功能向多元功能转变;其实践体系应通过“健康教育”、“综合能力教育”和“个性发展教育”等途径实现由单一领域向多元领域的转变。

高校;终身体育;价值取向;改革

1 前言

教育部于1992年8月颁布施行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将“使学生增强体育意识,具有体育能力,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列为高校体育课程的目的,将“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有利于学生终身受益”确定为高校体育课程必须完成的任务,第一次将高校体育与学生的终身受益联系起来,我国高校对终身体育的研究在此基础上进入了实质性阶段。

近些年,“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为标志,“素质教育”、“健康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等教育新理念从课程与教学的不同层面促进和影响着高校体育的整体改革,取得丰硕成果。但是,对我国高校终身体育教育而言,如何主动汲取和融合新的教育理念,重新建构起新的价值取向,实践上在践行“三要素”的基础上如何取得新的突破,是构建、完善我国终身体育教育新体系所面临的挑战,是高校体育当前迫切需要研究和解答的现实课题。

2 高校终身体育教育的价值新取向

终身体育源于终身教育理论,所以其首先是教育。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为标志,“素质教育”、“健康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等教育新理念正对我国高校终身体育的价值取向产生重要的影响,成为我国高校终身体育价值取向的理论基础和内涵。

素质教育是教育的目的,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整个教育过程始终围绕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主线,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目标。有专家认为,人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和审美素质[1];也有学者主张人的素质由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生活技能等素质组成[2]。但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素质教育都离不开体育,终身体育是高校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健康教育”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的核心理念[3]。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这一概念彻底突破了以往学校体育体质教育和技能教育的局限,体育已不再仅仅是学生强身健体的工具,而是通过健康教育的途径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青少年在身心得到享受和愉悦的同时,通过体育这个“社会”学习人际交往,体育已成为人们健康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3 高校终身体育改革展望

3.1个体功能民社会功能结合

从教育作用的对象上分类,体育教育的多功能涵盖健身、休闲、娱乐等与个体发展密切相关的个体功能,同时还包含满足社会运行需要、促进社会发展等社会功能。体育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处于对立统一的关系中,两种功能始终紧密联系在一起,体育教育作用于个体的同时作用于社会,作用于社会又必然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实现,实现这两种功能的有机结合是终身体育应有的追求与目标。基于此,终身体育实现单一功能向多元功能的转变,应从实现其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两个方面入手,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融入其中,以追求“对个体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其全面可持续发展与满足小康社会教育需求、促进小康社会教育目标的实现这两种功能的有机结合为目标。

3.2体能意识与健康意识结合

建立终身体育意识是形成终身体育基础的前提条件。如何建立终身体育意识?以往,由于人们对“体育锻炼对身体的良好影响”的有限认识,其对策多见于说教式的强化,显得空泛而遥远。其实,终身体育意识是建立在健康意识的基础上的,它不仅是一种认知意义上的愿望,更是建立在深刻的实践体验基础之上的理解。新的健康教育理念突破了以往单一的“生物学”范畴,将健康的定义扩展到“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领域,教育部新颁《纲要》所确定的学生发展五个领域目标中,就有三项与此相对应,其内涵丰富,含盖自然与社会两大学科。当下,高校终身体育实践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将空泛的体育意识教育转变为“多重维度的健康新理念与‘身、心、社’健康教育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教育,使学生在校期间,在内化健康新理念、获得身、心健康的同时,水到渠成地建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3.3个性发展与综合能力提高相结合

从教育学的角度看,体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一部分,在促进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起到对人格要素的不断改造和优化作用,这种改造和优化作用集中体现在对人的综合能力的培养。综合能力是当代社会评价个人价值的首要标准,凭借综合能力,个人才能改变现状、持续发展、实现自我,同时为社会做出贡献。因此,实现传统、单一的运动技能教育向综合能力教育的转变是重构高校终身体育教育实践体系的又一迫切问题。一方面,应通过体育过程培养学生的体育综合能力。如:科学地参与、调控体育锻炼过程和评价体育锻炼效果的能力;运用体育的方法、通过体育过程建立自尊、自信和调控自身情绪、保持心理健康的能力及参加或组织社会体育活动的体育组织能力等。另一方面,应通过体育过程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包括使学生通过体育过程学会如何与他人建立、保持和发展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以及从现代社会不断获取体育与健康知识、方法的能力等。

具有体育锻炼的习惯、将体育作为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终身体育者的最显著特征,因而是高校终身体育教育应追求的重要目标。我国高校多年来的终身体育实践对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是重视的,但是,大多仍然停留在“强制性”教育的水平上,如规定学生每学期要完成多少次体育活动,否则将影响体育成绩或各种评比。“强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不喜欢学校规定的课外体育活动”最为重要,换言之,学校体育的内容、形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4 结语

新时期我国高校终身体育的价值取向应以“人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素质教育”、“健康教育”等教育新理念为内涵,基于价值新取向的终身体育改革应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体现和实践高校体育的多元功能,重新构建我国高校终身体育教育体系。

[1] 张辉. 构建终生教育体系的价值取向[J].江苏高教,2003(2):105-108.

[2] 王林.建构主义观与自组织观的有机融合[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2):112-114.

[3] 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S].教体艺[2002]13号,2002.

TheValueOrientationandReformTrendofLife-ongPhysicalEducationinChineseHigherEducation

Wang Lin, Zhou Yingfang

(Sports College,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225009, Jiangsu)

As the new notions like “quality education”, “student-orientedness”, “health educ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ecome new implications in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he new value orientation, the guideline of physical education reform is in from one function to more functions.Accordingly,the practice system’s fuction is transforming from one field to more fields through “health education”, “comprehensive ability education and individualized development education”.

higher education; life-long physical education; value orientation; reform

2013-04-17

王林(1953-),男,江苏如皋人,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

G807.4

A

1672-1365(2013)06-0031-02

猜你喜欢

新理念体育锻炼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视域下超硬材料制造教学探索与实践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新理念实干 高质量作为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彰显育人风采
清洁工程——汽车维修保养新理念(下)
国外兴起长寿新理念
回答时代新课题,践行时代新理念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
高校图书馆开展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