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输液安全登记单”在急诊输液流程管理中的应用

2013-12-05谭雯吴琼张洋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输液液体流程

谭雯,吴琼,张洋

(解放军第202医院急诊科,沈阳 110812)

静脉输液作为使用频率最高的给药途径之一,以其迅速、疗效快等优势,一直是急诊救治的重要手段。由于急诊具有人员流动量大、环境嘈杂、患者发病急且病情复杂、护士工作量大等特点,如果输液过程没有严格监控,容易出现输液的安全隐患[1]。基于急诊输液流程的思考和分析,从输液风险防范入手,抓流程主要环节,本着优化流程、强化监控、保证安全、改进服务原则,设计了“输液安全登记单”,制定了落实登记的相应措施,对整个输液流程进行有效监控。自2012年1月开始使用以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最大程度地保证了输液安全,促进了护患和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院平均日急诊量目前已达200余人次,日输液量130~150人次。2011年1~12月急诊输液室共接受静脉输液治疗患者为24 058人次,2012年1~12月增加到29 455人次。

1.2 “输液安全登记单”的设计

“输液安全登记单”的内容包括日期、患者姓名、护士接药时间、开始输液时间、穿刺次数、更换液体时间、拔针时间和护士签名。

1.3 “输液安全登记单”的使用

1.3.1 准确记录输液处置时间 每个班次的配液护士、输液护士、巡视护士都是相对固定的,通常护士根据医嘱或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及接药时间来安排输液顺序,及时准确地填写接药时间、加药时间、穿刺时间、更换液体时间、拔针时间等。急诊护士要更关注危重患者,向其他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优先为危重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并加强输液监控。此外,接药时间登记为护士按顺序安排非危重患者输液提供了依据,减少了由此而来的护患纠纷。另一方面,患者及家属因为疾病的痛楚希望立刻得到治疗,急于输液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所以,在时间上科学合理地安排各种处置及输液就显得很重要。我们结合工作实际,在护理处置流程上拟定了抢救、止痛、紧急后送“三优先”的原则,需紧急后送的患者要优于非危重患者建立静脉通道;接到疼痛患者药品后,护士应优先配止痛针,采取先肌注止痛针再配静脉输液的方法。加药时间登记可督促护士液体配好后立即安排输液,一般不超过3~5min,做到现用现配,以保证药效。

1.3.2 登记穿刺次数 影响输液穿刺成功率的不仅仅是技术,也存在心理、环境等因素,追踪穿刺失败原因,对提高穿刺成功率有积极作用。如第1次穿刺失败,不要急于再次穿刺,应分析原因后再行穿刺。要避免同一护士连续多次穿刺,一是防止患者或亲属产生抵触情绪,埋下护患纠纷隐患;二是护士心理压力增大影响正常操作水平的发挥。对多日连续来科输液的患者,一旦出现再次穿刺现象,尤其要重视次日来科输液操作,事先做好安抚工作,由经验丰富有资历的护士选择血管实施穿刺,防止再次失败。穿刺失败出现药物渗出时,要根据具体情况作相应地局部处理,如是刺激性药物还要进行跟踪治疗。

1.3.3 记录更换液体及输液停止时间 配合输液巡视卡及时记录更换液体时间和执行人,要特别注意记录临时医嘱的液体调整。根据医嘱或病情需要调控输液速度,防止过快、过慢。按规定时间加强巡视,避免因液体更换不及时影响治疗。液体更换时,可通过观察液面,简单计算所需时间。例如冲管液仅需10min,更换完液体后即配置第2瓶液体,防止液面滴空;液体更换后要及时调节滴速。护士拔针时应提醒患者沿血管走行方向按压穿刺部位5~10min。须准确记录输液结束时间。

1.3.4 各项操作的执行人履行签字 急诊发病有着更大的不确定性,就诊高峰期与疾病高发期密切相关,时而伴随着季节及气候的变化,表现为单位时间内来诊的患者比较集中[2]。因此,要求每位护士须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忙而不乱,严格遵循“谁执行,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把输液质量管控的责任落实到具体执行人。加药护士负责接药、第1次查对(加药前查对)及加药,输液护士负责第2次查对(输液前查对)及输液,巡视护士负责输液患者的第3次查对(包括更换液体的查对)、巡视及拔针工作。此外,急诊来诊人员流动性大,随机进入各留观室找人的情况屡见不鲜,实行输液登记便于查询,方便护士在前台回答询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数据分别用百分比、千分比表示,统计方法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现将我院急诊科2012年1月实行“输液安全登记单”前后1年输液患者护理差错与缺陷发生率进行比较,并随机抽取前后各1 200例进行患者满意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表2)。

表1 应用“输液安全管理登记单”前后护理差错与缺陷发生率比较

表2 应用“输液安全管理登记单”前后病人输液满意率比较

3 讨论

急重症患者的增加,各种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和举证责任倒置的实施,对急诊护理工作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各项护理操作中,静脉输液作为一种最普遍使用的抢救治疗手段,其风险性也随之增加。整个急诊输液流程中,从护士自我角度看,除了理论知识不全面、技术欠熟练、护患沟通不力等因素外,多数问题的发生是因制度不落实、护士责任心不强所致,表现有查对不认真、操作不严格、巡视不及时、多输或漏输液体、输液“张冠李戴”、穿刺失败处理不当等,常给医疗护理安全带来隐患[3,4]。为加强输液流程中的安全监控,基于以往问题易发环节,以及针对发生问题时有责任不清的状况,从风险防范的角度出发,设计了“输液安全登记单”,并完善了相应的登记措施,突出制度落实、责任到人的目标管理,强化护士的责任心和工作的主动性,以便有利于从主观上堵塞安全隐患漏洞。

“输液安全登记单”建立在对原有静脉输液流程进行总结分析、进一步改进的基础之上,项目设置贴近临床,有着很强的实用性,其注重细节管理,环环相扣,便于护士在静脉输液操作中自我监督,相互提醒。定期将“输液安全登记单”记录的情况进行归纳,利于找出倾向性问题,尽早采取与之对应的防范措施,把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我院急诊科实行该“输液安全登记单”1年后,护理差错和缺陷发生率明显降低,仅为0.88‰,基本杜绝错输、漏输液体的情况,液体更换不及时的现象(针头连接管出现回血护士才到)也大大减少。同时,患者知情度和满意率大幅度攀升,达到了98.83%。

“输液安全登记单”的实施,更好地体现了以制度管人、按制度行事这一护理操作的基本原则,对静脉输液流程各具体环节实现了无缝隙管理,有效避免了由于责任心不强或工作疏忽引起的护患纠纷[5]。同时,该“输液安全登记单”作为每日护理交接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升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必要时也可作为环节质量检查和“举证倒置”的重要依据。总之,“输液安全登记单”在我院急诊护理单元使用的结果表明,其作为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手段之一,不失为是一种降低静脉输液风险的好方法。

[1]刘罗薇.流程再造在静脉输液中心的应用体会[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1):856-857.

[2]孙玲红,李洁,刘玉萍.门急诊静脉输液治疗的现状及思考[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8(6):757-759.

[3]张启云,张颖.加强急诊患者静脉输液安全护理管理的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8,21(5):61-62.

[4]黄丽梅,王芳.综合医院门急诊输液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18):72-73.

[5]赖碧娟.优化急诊输液流程管理的方法及其效果研究[J].吉林医学,2011,32(3):576-578.

猜你喜欢

输液液体流程
液体小“桥”
『液体的压强』知识巩固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液体压强由谁定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层层叠叠的液体
本刊审稿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