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3-12-05王海燕李学军孟凡荣

长春大学学报 2013年12期
关键词:毕业论文应用型校企

王海燕,李学军,孟凡荣

(1.长春科技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长春 130600;2.长春大学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长春 130022)

中国的高等教育已进入分层次、多元化的发展阶段,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应用型大学是目前本科教育的三种主要形式。长春科技学院定性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它既不同于一般四年制的普通本科,也不同于专科层次的高职。应用型本科的教育任务是培养面向生产、工程、管理等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实践教学在其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1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3+1”人才培养方案的提出

目前,一般高校采取的教学模式都是三年半在校内理论学习,半年毕业实习并同时撰写毕业论文。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其优点和响应的弊端。优点是三年半的理论学习时间比较充裕,能够使学生更好,更准确的掌握专业理论知识。适用于研究型的大学。其弊端在于实习的时间比较短并且同时还要撰写论文。实习效果不好,学生的动手能力不能够得到锻炼,换句话说不能使学生与企业接轨。长春科技学院定位于应用型本科大学。因此提出了“3+1”人才培养模式。

2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系“3+1”人才培养方案的建立

长春科技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自2011级学生开始,实行“3+1”人才培养模式。所谓“3+l”人才培养模式基本理念就是在校内学习三年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以及专业课程的实验训练,最后用一年时间通过产学研结合,迸行综合实训和企业实习,让学生将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在真正的实践中,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融会贯通,进行实践创新,最后达到培养出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加强实践环节的安排如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比重,其中实践教学具体教学环节如表2,时间教学体系如图1。

表1 各项数学环节周数分配表

续表

表2 实践数学进程表

图1 实践教学体系

“3+1”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建立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的,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高校专业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作为目标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3+1”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在于大四一年的实践教学,这一年的实践教学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利用大四的第一个学期前五周,在校内组织进行专业项目综合实训。其实训项目多样化,第一,由本校专业教师根据专业理论教学内容开发相关的实训项目,与书本结合。第二,由校外公司、企业或研发单位根据实际的工程项目提出相应的实训项目,与实际相结合。实训项目结束后,学生即系统的复习了整个大学三年的理论知识,又锻炼了研发和动手的能力。为企业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个阶段布置毕业论文题目并送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实训;实习分为两种,一种为顶岗实习,是指学生到具体的岗位上工作,一边学习理论一边进行实践。与企业建立实习协议,学生进入企业后,有明确的实习岗位,学生能够在岗位上参与一定的实际工作,动手机会多,容易激发学生的实习意愿。学生实习岗位由实习单位负责安排,指派专门的指导师傅与学生交流、沟通。在企业中,学生基本与正常的职工工作时间和环境一致,与企业职工同工同酬。第三个阶段利用近4个月的时间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撰写论文。

为了加强实习实训的管理,我系出台了毕业生实习实训报告书。在学生参加实习实训的时候一并带到实习单位,边实习实训边填写实习报告书。报告书的内容包括:①实习实训任务书;②实习、实训报告;③实习单位考评结论、成绩。即考核了学生的实习、实训情况,又了解的实习单位对学生的指导情况。

3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系“3+1”人才培养模式的作用

“3+1”人才培养模式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有利于校企合作、产学研的结合。我院师资队伍偏于年轻化,大多数教师有一定的理论水平,但缺乏科研和实践动手能力,并且与企业脱轨。通过学生到企业实习,加强了校企合作。教师可以到企业中学习,了解企业。在理论教学中会更有针对性。企业中的技术人员也可以到学校中讲座。遇到技术问题,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研究解决。加强了校企合作、产学研的结合。

(2)有利于提高学生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质量。以往,学生的毕业论文大多是在大四的最后一个学期进行。由于很多学生在这一学期里将要参加招聘会找工作、准备研究生考试和准备出国的英语托福考试等,会占据大部分的时间。所以,没时间、没精力做论文。出现了论文质量不高,甚至不能完成毕业论文的情况。

实行了“3+1”培养模式后,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毕业设计,并且一般学生的毕业论文题目多余实习岗位贴近。在实习的同时能够用保质保量的完成轮叶论文。即使学生找工作和考研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仍有时间完成质量较高的毕业(设计)论文。

(3)有利于扩大学生的视野。“3+1”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之后,学生会在在企业实习4-6个月,企业分时间段将学生安排到各岗位上进行工作,学生能够接全面了解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情况。使学生能够提前进入参加工作的角色,学习到了书本上不能学到的知识。既掌握了新知识,又受到锻炼,开阔了视野。

(4)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率。“3+1”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之后,加强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并实现了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触。真正的了解到了企业需要的人才。我们的学生经过大四一年的实习、实训,培养成为“上手快,操作能力强”的企业急需人才。就业率由2010年的86%提高到了95%,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

(5)有利于培养“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我院教师大多数都是从学校毕业后就直接到学校任教的,对企业的生产、运行、管理以及新技术等不了解,在课堂教学时这能局限于书本,不能有效的做到理论联系实际。“3+1”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之后,要求教师必须深入企业,参加到一线生产中去。这样既提高了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我系“3+1”人才培养模式已成功实施两年,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社会的好评。毕业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组建得到了同行业认识和实习就业单位的一致认可,就业率得到显著提高。在今后的教学和人才培养过程中,我系将继续探索新型校企合作模式,充分发挥专业办学特色,从而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1]唐立敏.楼利琴,奚柏君.校企合作探索“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职业教育研究,2007(1):67-68.

[2]沈徽青,韩慧.地方综合性大学教改再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1):43-44.

[3]陈晓竹,王德林,道克刚.校企合作应用型本科人才“3+1”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技术[J].监督教育学刊,2005(1):1-3.

[4]李尧,刘秀莲.应用型高校的宽口径招生与窄专业方向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8(11):43-44.

猜你喜欢

毕业论文应用型校企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本科毕业论文要不要取消”为何长期无解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高等院校音乐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和写作的问题透视与思考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我的月子毕业论文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