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血化瘀法对脑出血血肿周围CT半暗带干预50例

2013-12-05拜永宁李建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8期
关键词:暗带注射剂宽度

拜永宁 李建辉

(甘肃省庆阳市中医医院,庆阳745000)

脑出血血肿周围CT半暗带的发现及认识和研究,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脑出血发生后,脑组织内迅速形成血肿,对周围脑组织产生压迫及微循环发生改变,CT影像学上逐渐出现血肿周围半暗带。通过长期临床观察,半暗带的扩大预示着脑组织的损伤加大,临床症状加重。如何阻止半暗带的发生及扩展,保护和恢复半暗带区的脑细胞功能,是国内研究的热门课题[1]。我们采用中医活血化瘀的方法,早期治疗脑出血,取得了尽早阻止半暗带扩展的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例脑出血患者,均系我院2009~2012年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40岁;2级高血压21例,3级高血压29例;出血量15ml以上者35人,15ml以下者15人;肢体功能障碍者38人。对照组50例,男34例,女16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43岁;2级高血压27例,3级高血压23例;出血量15ml以上者31人,15ml以下者19人;肢体功能障碍者36人。两组比较,各参数间无显著性差异,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 《中华急性脑卒中诊疗指南2010》有关脑出血诊断标准;②脑CT检查颅内出血量估计在30ml以下;③出血部位在基底节及基底节以上部位;④年龄不超过80岁。

1.3 排除标准 ①外伤性颅内出血;②经CT检查出血量在30ml以上;③脑干部位出血;④年龄超过80岁,以及儿童不明原因的颅内出血;⑤严重的意识障碍而不能口服中药者;⑥有消化道应激溃疡者。

1.4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中,视病情而定,均给西药降血压治疗及脱水治疗,并给输能量液体支持,以便留院观察。治疗组入院后即刻给予中药汤剂口服,每次200ml,日二次。根据辨证,属肝阳上亢者,方药基本协定为:赤芍15g,生牡蛎20g,泽泻12g,车前子15g,牛膝15g,桃仁10g,川芎10g,丹参12g,甘草5g。属气阴两虚者,方药基本协定为:党参30g,麦冬15g,五味子15g,牛膝12g,泽泻10g,当归10g,川芎10g,赤芍10g,甘草5g。第二周同时给小剂量中药活血化瘀注射剂静滴,如含三七皂甙为主要成分的 “血塞通注射剂”、“血栓通注射剂”(广西梧州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等;含丹参为主要成分的 “丹参注射剂”、“香丹注射剂”(四川宜宾制药有限公司)等。两组均治疗一周为一疗程,进行观察,至少观察两个疗程,进行总结。

1.5 观察项目 ①血肿周围CT半暗带宽度观察。测量计算方法:选半暗带最宽的CT层面,分别以毫米量取最宽处、最窄处、中间处的宽度数值,3个数值相加除3,取其平均值,作为衡量每例患者CT半暗带的宽度。②血肿吸收情况的观察。根据CT片上显示的高密度阴影范围,量取最长径和最短径 (十字交叉),取其平均值,作为血肿直径,衡量血肿吸收范围。③肢体功能恢复临床观察。肌力恢复2级以上者为显效,1级者为有效,不足1级者为无效。

1.6 统计学方法 用SPPS 13.0统计软件处理,记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血肿周围CT半暗带宽度比较 中药治疗组明显小于对照组,具体见表1。

表1 CT半暗带宽度比较 ,mm)

表1 CT半暗带宽度比较 ,mm)

注: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

?

2.2 治疗前后血肿吸收情况观察 中药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与原始血肿直径缩小比较 ,mm)

表2 与原始血肿直径缩小比较 ,mm)

注: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

?

2.3 治疗前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中药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肢体功能恢复效果比较(两周后)(n,%)

2.4 治疗前后凝血酶元时间观察 中药治疗组略延长于对照组,见表4。

表4 血浆凝血酶元时间测定比较(两周前后)

表4 血浆凝血酶元时间测定比较(两周前后)

注:两组间比较无明显著差异P>0.05

?

3 讨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非常高,相当一部分患者留下终身偏瘫等后遗症。目前现代医学对出血的治疗,大多以手术为主,但由于出血的部位不同,外科手术受到一定的限制,有的患者由于手术的创伤,留下了种种后遗症。因此,对于出血量不太多的一部分脑出血患者,仍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尤其中医治疗有较大优势。中医学传统理论认为,脑出血属于中风范畴,大多与 “中脏腑”相吻合,而 “中经络”大多与脑梗塞相吻合,脑出血应急先止血,脑梗塞应急先活血。随着现代CT的普及,一部分脑出血患者并无 “神志不清”症状,故仍属于 “中经络”范畴。即使有 “神志不清”的 “中脏腑”证候,中医认为病机是肝风挟痰、挟瘀、蒙闭清窍,主张熄风、化痰、开窍等立法治疗,此类药物大多具有化瘀通络的功效。再从 “血证”而论,中医强调止血的同时,应活血行瘀,脉络通畅,血流于脉道,则溢血自止。本文所作的观察报告,将活血化瘀法早期运用于脑出血治疗,通过实验观察,中药活血化瘀可使颅内血肿尽早吸收,使正常的脑组织受压损伤减少到最小程度,受压区的部分脑细胞得以保护和功能恢复,从而使肢体功能有效恢复,尽量减少受残程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和途径[2]。

[1]刘庆新,张苏明.急性脑出血继发缺血半暗带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脑血管分册,2002,10(3):191-193.

[2]李洁霞.早期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中小量高血压性脑出血38例疗效观[J].新中医,2004,36(4):19.

猜你喜欢

暗带注射剂宽度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诊断创伤半暗带的研究进展
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辅酶Q10注射剂说明书的公告(2022年第11号)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寻找卒中半暗带的思想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与12种常用注射剂的配伍稳定性
一块石头
孩子成长中,对宽度的追求更重要
3种常用抗病毒中药注射剂的配伍观察
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及干预措施分析
你有“马屁股的宽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