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59例

2013-12-05刘井红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8期
关键词:治则心阳中医药

刘井红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长春130021)

急性心肌梗死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指因为极其严重的心肌缺血导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冠状动脉突然出现完全性闭塞[1]。主要原因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突然斑块破裂、血管痉挛、形成血栓,从而使相应的心肌出现持久而严重的急性缺血,发生坏死。临床表现为持久的心律失常、胸骨后剧烈疼痛、血清心肌酶增高、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功能衰竭及心源性休克等。而中医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笔者近年来用中医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8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59例,平均年龄45岁,病程0.75~5年;对照组59例,平均年龄40岁,病程3.5~5.75年。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轻重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辨证论治 中医学的优势是辨证论治,采用中医辨证施治治疗AMI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全程用辨证施治[3],将急性心肌梗死分为以下几类:①心阳欲脱,阴不敛阳。症状为:胸痛欲死、肢冷畏寒、大汗淋漓。治则:振奋心阳,温经固脱。处方:参附汤加减,由人参和附子组成,补气温阳、改善心肌供血、降低心肌氧耗、清除氧自由基从而减轻心肌缺血;②心阳暴脱,水气凌心。症状为:咳痰吐涎,难以平卧。治则:温阳化饮。处方:真武汤加减,作用是增强心肌收缩力、扩张外周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肌血氧供应,可依据胸痹心痛辨证继续巩固治疗;③心气脱,心阳外越。症状为:冷汗淋漓、胸痛难忍、脉象微细。治则:补气通阳。处方:生脉饮加减,生脉饮中有麦冬、人参、五味子。作用是养阴生津、益气生津、扶正培元、滋养心阴,心脉通利,促进机体循环。

1.3 治疗方法[2]

1.3.1 中医药治疗 (治疗组)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以患者吸氧,静脉输注参麦注射液60ml、穿琥宁注射液400mg、葛根素注射液500mg,并口服速效救心丸等治疗,疗程为2周。

1.3.2 西医治疗 (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疗程为2周。

1.4 统计学处理 观察两组数据进行结果比较,卡方检验,应用SPSS11.0软件完成数据的统计处理。以P<0.05,说明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心律失常、胸闷心悸、休克、心衰等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上述症状减轻或改善;无效:用药前后症状无明显变化。

2.2 疗效 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表 [n(%)]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突然堵塞、心肌严重缺血、血栓形成导致的局部坏死。如果不能及时得当地救治,常常危及病人的生命。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特征主要有:①心肌发生病变,出现凝固性坏死,出现充血水肿、冠脉闭塞、炎细胞浸润、坏死的心肌纤维溶解,逐渐形成肉芽组织;②心电图中形成Q波,出现心内膜下心梗,即心梗部位灶性分布,累及室壁内层;③冠状动脉发生病变,冠状动脉出现弥漫广泛的粥样硬化病变。AMI属本虚标实之证,治疗上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合用中医药,可以达到活血化瘀、温阳益气、利湿化痰的作用,治疗效果好,副反应少,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但目前医家多偏重于临床研究,在理论方面的研究较少,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对照研究,因此尤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制订一个统一的疗效标准、诊断标准,并且与现代医学的最新成果相结合,将中西医完美结合;执行循证医学的原则,解决好临床研究中的矛盾与冲突,构建具有中医药特色的评价体系,从而提高临床研究水平。由于此病具有突发性、起病急、病势重的特点,需要加强对中药复方注射剂的研究,从而提高中药注射剂在治疗中的地位和增强疗效。治疗结果表明,结合中医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有助于改善心肌代谢,降低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预后良好。

[1]张双旗,陈良细,方显明.中医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10):1239.

[2]张俭,张敏州,郭立恒,等.中医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系统评价[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5):513.

猜你喜欢

治则心阳中医药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标点符号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孔伯华治疗眩晕用药与治则的数据研究
治则在中医临床诊治中的作用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小儿湿疹的中医临床治则探微
前桃后杏终归无
“内部资料 注意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