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味真武汤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82例

2013-12-05陈志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8期
关键词:真武汤充血性利水

陈志华

(河南省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濮阳457001)

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是各种病因所致的心脏病的终末阶段,严重影响病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也是临床上重要的致死和致残的原因之一[1]。真武汤是 《伤寒论》著名方剂之一,由附子、茯苓、白术、生姜、白芍组成,共成温阳利水之功。本文回顾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期间我科采用加味真武汤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82例,男43例,女39例;年龄35~77岁,中位年龄68.9岁;病程5个月~8年;其中冠心病52例,风心病13例,高心病8例,肺心病5例,心肌病4例;心功能分级 (NYHA)Ⅱ、Ⅲ、Ⅳ级分别为11、64、7例。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2]。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接受利尿、强心、扩血管、改善心室重构的药物及其他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加味真武汤汤剂 (每次150mL,早晚2次分服)治疗。真武汤剂的基本方为制附片10~15g(先煎),炒白术15g,茯苓20g,生姜10~15g,白芍15g。如有四肢欠温者加肉桂、干姜,喘重者加葶苈子、炒苏子,紫绀明显者加川芎、丹参,心慌重者加生龙骨。一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判断疗效。

1.3 疗效判定 显效:心功能达到1级或进步2级以上,症状、体征及各项检查明显改善;有效:心功能进步1级而未达到1级心功能,症状、体征及各项检查有所改善;无效:心功能改善无明显变化,加重或死亡。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显效21例,有效1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5.37%;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1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2.9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2.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降低 (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 (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

表1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

2.3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病的严重阶段及终末阶段,其发生是由于各种原因致心搏出量下降,绝对或相对不能满足全身代谢的一般需求时的组织功能紊乱、缺氧、瘀血的一种临床综合病症。心力衰竭在中医学中属于“水肿”、“喘症”、“心悸”、“胸痹”、“怔忡”等范畴,中医可给予真武汤温阳利水治疗。真武汤出自 《伤寒论》,是治疗少阴阳虚水泛的代表方剂。故基本方以真武汤为基础加味,方中附子辛热,其性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经,消除阴翳,温壮肾阳,使水有所主;猪苓甘淡入肾利水,二药共为君药。干姜温脾阳、通心阳,助附子有回阳之力;桂枝温通心阳、散寒行瘀;葶苈子可泻心肺之水,其寒性又可受到姜附制约而不为害;茯苓甘淡入脾利水,四药共为臣药。白术燥湿健脾,使水有所制;半夏辛温助白术燥湿化痰;白芍敛阴和营,可制姜附刚燥之性,而不伤阴;丹参活血通脉;水蛭攻逐血瘀,活血即可利水;枳实行气化痰,开结行痹;香附行气解郁,气行则血行,以利化气行水祛瘀;七药共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温阳化气、利水行瘀之效。本组资料中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相当,但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加味真武汤联合西医基础治疗,具有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改善心功能的作用,有利于心力衰竭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杨颖.加味真武汤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48例疗效观察[J].中医药信息,2012,29(4):101-102.

[2]何学春.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38例小结[J].中医药导报,2005,11(6):7.

猜你喜欢

真武汤充血性利水
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观察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及西药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疾病的临床效果
真武汤加黄芪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心力衰竭合并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观察
益气活血利水复方塌渍治疗大鼠深静脉血栓的实验研究
葶苈子、薏苡仁、车前子的利水功效比较
环磷腺苷葡胺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87例临床疗效分析
蒙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肿胀的临床观察
浅谈茯苓在宠物临床上的运用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RDWTNF-α及UA水平变化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68例——附西药治疗52例对照